<p> 朱黔宁老师速写 合唱团的朱黔宁老师,深得合唱团学员 朱黔宁老师速写 合唱团的朱黔宁老师,深得合唱团学员的敬重与钦佩,我听人们私下谈起她,无不啧啧称赞,说起她的语气似乎都在诉说一个传奇似的,作为一个团里的新学员,我受教于她不足三个月,无法精准写出她的全貌,但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三个关键词,“精”、“严”、“勤”。先说“精”,是指教学业务上的精通,作为一个声乐老师,那唱功自然是一流的,虽然她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完整唱过一首曲子,但从她示范的片段中,我们能听出她声音的纯正与浑厚,六十多岁的年纪了,中气十足,听不出一点儿苍老感,特别是歌曲《祖国,深圳对你说》中,最高的音,她都能飙上去而且那么悦耳动听,毫不“违和“。她听力的灵敏也是音乐人的标配,合唱团、乐队好几十号人,哪一个人、哪一个乐句出了差错,她一听一个准儿,马上叫停纠正。哪一处声音散了、气息不稳了,强弱没掌控好了,都逃不过她的耳朵。还有她每次学我们的荒腔走板,让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一下子就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想不到的是,她的舞跳得也十分精彩,为了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她在女声合唱曲目《洪湖水浪打浪》以及《回娘家》中原本设计了不少动作,她教我们动作时,一举手、一投足,尽显神韵,即便一个划船的动作,一个欢快走路的姿态都被她演绎得那么优美动人。可惜我们多数人没有舞蹈底子,做出动作效果不佳而作罢。她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做起指挥来激情四射、奔放潇洒。得遇如此多才多艺的老师,幸甚至哉!再说”严“,严是指朱老师对教学工作的严谨和对学员要求的严格。朱老师看上去比较严肃,不喜与人言谈,课堂上绝少题外话,总是一丝不苟地认真教学,像专业团队似的要求我们,从运气、发声到音准、节奏、配合,哪一项都高标准,严要求。甚至经常搞人人过关,她训练《欢乐的那达慕》那首歌曲,就让男生围坐在她身边,一人一句地唱,逐人指点。排练女声小合唱也曾两三人一组一组唱,严格点评。她还亲自检查声部长们的作业。她上课的时候绝不允许交头接耳,连我们休息的时候大声喧哗也会被她厉声制止,人们多少都有点儿“怵”她。她颠覆了人们对老年大学“轻松自在”的认知。可老话说“严师出高徒”,稀稀松松虽然好过,但也绝对学不到真东西。最后说“勤”,朱老师平时每次上课,都是早到晚走,经常延时教唱辅导,接到艺术节演唱任务后,更是勤勉有加,连续三个周末给合唱团加课,调整乐手、训练乐队、指挥合唱团与民乐队、与钢琴师配乐练习,反复磨合。每次一练就是整个一个下午。11月24日彩排,一大早她就来到演出的剧场,彩排完又把女生留下来,练出场、抠细节,一直忙到中午十二点多。这种对艺术的尊重、对完美的追求态度,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奋。在朱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团里的领导们也认真严格、精益求精。有担当、讲奉献,安宁团长顾大家、舍小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把看管小孙女的重任全推给了爱人;李晓燕副团长为一小节5 32与53的唱法区分不厌其烦地作指正。为保证歌词发音准确,组织多次普通话训练,让潘红华给方言较重的同学纠正发音;王自雄副团长带领男同学帮乐队搬运乐器、摆放椅子、做好各种后勤服务。各声部长们为自己的声部能唱好歌各显其长、恪尽职守。卢国芬委员为大家辛苦分发服装、组织12名女生为男生和民乐队成员化妆。陈晓梅委员为乐队买水送水。学员们个个积极努力、团结向上,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正是有这样德艺双馨的老师引领,我们合唱团才能在第九届艺术节有上佳表现,给观众献上了优美动听的乐音。掌声为朱老师而鸣!也为她的忠实弟子们而鸣! 合唱团 文:杨小琴 图:陈晓梅的敬重与钦佩,我听人们私下谈起她,无不啧啧称赞,说起她的语气似乎都在诉说一个传奇似的,作为一个团里的新学员,我受教于她不足三个月,无法精准写出她的全貌,但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三个关键词,“精”、“严”、“勤”。先说“精”,是指教学业务上的精通,作为一个声乐老师,那唱功自然是一流的,虽然她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完整唱过一首曲子,但从她示范的片段中,我们能听出她声音的纯正与浑厚,六十多岁的年纪了,中气十足,听不出一点儿苍老感,特别是歌曲《祖国,深圳对你说》中,最高的音,她都能飙上去而且那么悦耳动听,毫不“违和“。她听力的灵敏也是音乐人的标配,合唱团、乐队好几十号人,哪一个人、哪一个乐句出了差错,她一听一个准儿,马上叫停纠正。哪一处声音散了、气息不稳了,强弱没掌控好了,都逃不过她的耳朵。还有她每次学我们的荒腔走板,让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一下子就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想不到的是,她的舞跳得也十分精彩,为了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她在女声合唱曲目《洪湖水浪打浪》以及《回娘家》中原本设计了不少动作,她教我们动作时,一举手、一投足,尽显神韵,即便一个划船的动作,一个欢快走路的姿态都被她演绎得那么优美动人。可惜我们多数人没有舞蹈底子,做出动作效果不佳而作罢。她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做起指挥来激情四射、奔放潇洒。得遇如此多才多艺的老师,幸甚至哉!再说”严“,严是指朱老师对教学工作的严谨和对学员要求的严格。朱老师看上去比较严肃,不喜与人言谈,课堂上绝少题外话,总是一丝不苟地认真教学,像专业团队似的要求我们,从运气、发声到音准、节奏、配合,哪一项都高标准,严要求。甚至经常搞人人过关,她训练《欢乐的那达慕》那首歌曲,就让男生围坐在她身边,一人一句地唱,逐人指点。排练女声小合唱也曾两三人一组一组唱,严格点评。她还亲自检查声部长们的作业。她上课的时候绝不允许交头接耳,连我们休息的时候大声喧哗也会被她厉声制止,人们多少都有点儿“怵”她。她颠覆了人们对老年大学“轻松自在”的认知。可老话说“严师出高徒”,稀稀松松虽然好过,但也绝对学不到真东西。最后说“勤”,朱老师平时每次上课,都是早到晚走,经常延时教唱辅导,接到艺术节演唱任务后,更是勤勉有加,连续三个周末给合唱团加课,调整乐手、训练乐队、指挥合唱团与民乐队、与钢琴师配乐练习,反复磨合。每次一练就是整个一个下午。11月24日彩排,一大早她就来到演出的剧场,彩排完又把女生留下来,练出场、抠细节,一直忙到中午十二点多。这种对艺术的尊重、对完美的追求态度,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奋。在朱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团里的领导们也认真严格、精益求精。有担当、讲奉献,安宁团长顾大家、舍小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把看管小孙女的重任全推给了爱人;李晓燕副团长为一小节5 32与53的唱法区分不厌其烦地作指正。为保证歌词发音准确,组织多次普通话训练,让潘红华给方言较重的同学纠正发音;王自雄副团长带领男同学帮乐队搬运乐器、摆放椅子、做好各种后勤服务。各声部长们为自己的声部能唱好歌各显其长、恪尽职守。卢国芬委员为大家辛苦分发服装、组织12名女生为男生和民乐队成员化妆。陈晓梅委员为乐队买水送水。学员们个个积极努力、团结向上,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正是有这样德艺双馨的老师引领,我们合唱团才能在第九届艺术节有上佳表现,给观众献上了优美动听的乐音。掌声为朱老师而鸣!也为她的忠实弟子们而鸣! 合唱团 文:杨小琴 图:陈晓梅</p> <p> 致敬,那些在聚光灯背后的人 “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辞”(泰戈尔) ——题记四海情老年大学“祖国,深圳对你说”庆祝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暨第九届四海情缘文化艺术节活动落下帷幕已经多个时日了,那些精美的书画、那些精彩的节目还时时萦绕在人们脑海中。随着“蛇口社区无车日”上部分节目的亮相、蛇口电视台、蛇口消息报的新闻报道,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赞誉潮,当你把鲜花和掌声送给台上光鲜的演员时,请别忘记有一群人在聚光灯背后默默地坚守着、奉献着……他们是我们的校领导,他们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勇于担当,毅然在做好疫情防护工作的前提下恢复开学,并积极筹划部署此次活动,极大满足了学员们学习交流展示的愿望。他们身先士卒,不仅给书画展贡献了出色的作品,而且在展示展演活动中亲力亲为,为活动倾注了心血和汗水:陈晓棠校长在演出前一天的下午,以她的书画造诣亲自对演出的背景音乐和画面一一把关,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多。副校长倪福宁指导书画摄影的布展,组织义工的服务。副校长孙熙国一连三个周末陪着合唱团与民乐队配乐,艺术节一结束又率领队伍参加蛇口无车日的活动以及舞蹈《守望春天》的视频录制工作……他们是书画院的领导和义工,为了艺术节书画摄影展办出水平、提升档次,副院长王鲁在院长、秘书长缺席的状况下,一人挑起全部重担、他带领义工从作品的遴选、收集、装裱到布置展厅、撤展自始自终任劳任怨、默默付出。他们是我们的演出团队文体部、艺术团、合唱团的领头人,他们是组织活动的核心人物,文体部部长郝良燕负责了文艺演出的整体工作,傅秀芳副部长担任演出舞台总监,从彩排到正式演出,组织协调,忙前忙后、指挥若定、井井有条。为了音效,将自己家的笔记本电脑拿来用于音乐编辑。舞台音乐总监陈伟明副部长负责全场音乐播放工作,从选曲、制作到演出过程开场、颁奖、节目、结束等所有音质的把控,为演出奉上了优美动听的乐音。两位副部长为了服务大家还牺牲了合唱演出。艺术团团长王锡兰、合唱团团长安宁既当演员,又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组织团队编排出那么多精品节目。其中的甘苦可想而知。他们是宣传部的文案编辑、摄影团队,在宣传部长曹晓春的领导部署下,整个部门人员团结合作,工作有条不紊。摄影报道组在组长黄昌谋的带领下,李树兴、黄荣辉、郭维欣等几位摄影师,更是从头到尾认真跟拍,为捕捉每一个关键的、精彩的瞬间,或弓背弯腰、或蹲坐于地,用心斟酌着光和影。活动一结束,他们又废寝忘食剪辑图片及视频,当天下午就提供了优质精彩的图片。编辑部的几位副主编、编委连夜赶稿、审校、编辑、排版,以最快的速度将四海情老年大学这一盛事推送到学校微信公众号并挂上学校的网页。他们是为观众精心布置座位、热心服务接待嘉宾的办公室的人员。他们是搬运舞台条凳、推挪钢琴、维持秩序、测量体温、清理现场的义工。他们是静静欣赏、热烈鼓掌的观众。正是他们默默无闻地幕后耕耘,才有了艺术节厅前台上的美丽绽放。他们是埋在地下的深根,他们是沉入海底的船锚,他们是编制锦绣的织女。鲜花和掌声也送给他们! 宣传部:杨小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