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周因阴雨天气没有外出,本周终于迎来了晴好天气,周六早7点,大老章、老陈、沧海浪子、树洲和我准时出发,准备凤阳、明光两日骑。</p><p> 初冬的早上还是有点冷的,冷风吹到脸上有点不舒服,许多人觉得这天在家休息多爽,干嘛去吃苦受罪!可在骑行人眼里,这就是休息,这就是享受!</p> 在去风阳的路上,有两处石坑洞,周围有几处水泥厂,估计是开山取山留下的,坑洞看上去深不可测,水却青的纯洁,象深海的颜色,看简单的图片是体会不到这种壮观的! 捕捉美的瞬间,留下美的记忆! 位于中都古城对面的丹凤朝阳楼,这是一个新建筑楼,丹凤朝阳是凤阳的标志。 仿古建筑 这就是闻名的明中都皇古城,是后来营建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图。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资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这就是那座有一段辛酸往事的古城墙了,怎么辛酸呢?这原本是朱元璋要建都的地方,而且工程已经如火如荼的启动了,如果朱皇帝没有改变想法,这里将成为明朝的首都,那地位就不一般了。 可惜,已经建到一半的时候,皇帝老人家想法突然变了,要改建南京为首都。皇帝最大,谁人不听!一个宏大的工程项目就此宣告暂停。且不说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光是凤阳老百姓心理阴影面积就无法计算得了了。 历经600多年的风雨,这座被中途罢停的都城向世人哭诉着自己多舛的命运。原本皇城地位显,一声令下变废城。 摸着600多年前匠人们为皇帝精心挑选的石材上刻下的花纹,自己的手仿佛触摸到那位正汗流浃背专注雕刻着的匠人的手,每一刀每一锤都是百万小心,那双粗壮有力的手却雕刻出精细如发的花纹。 明朝石刻具有很高的石刻艺术价值。雕刻技艺上也有独到之处。均用整块石料雕琢,无论是人像,还是动物,均造型生动,刻琢精细,具有高超的技艺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现在看到的城墙是几经修复后的模样,特别是近年来凤阳县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旅游业,挖掘恢复各处的历史遗迹遗址。 许多古建筑在建时没有水泥但很坚固而能保留至今,传说是用米汤和石灰、沙搅拌。如此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多少米汤呀?而且那个年代粮食产量低,粮食都有点不够用。如果真是这样,那工程真是劳财伤民呀! 古城对面的一座门楼,没去细看。 明中都简介 景区尚待开发,不要门票,参观看看说明很有必要,涨了很多知识!突然有个感想,要是老朱真在此建都,那我大长丰岂不相当于首都的几环?!可惜呀,可惜! 古城门口的大凤凰! 这是什么树,张牙舞爪! 古城周围的玫瑰园。玫瑰,十分娇艳,虽然很温柔,但不畏惧严寒花开争艳。是不是用这种高尚的品质去忠诚职守守护着古城! 玫瑰有红黄白蓝和粉红色的,这里那么多种的颜色都非常漂亮。红玫瑰是代表爱恋;黄玫瑰代表高贵;白玫瑰代表纯洁;蓝玫瑰代表浪漫;粉红色代表淡雅……这些花语都蛮不错的,送花都是有讲究的! 这座号称“华夏第一谯楼”之称的明朝鼓楼。这位可是有历史背景的角儿啊,鼓楼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和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有“晨钟暮鼓”之说。 在凤阳众多的古建筑当中,鼓楼是保留较完整的建筑文物,历经600多年静静地矗立在那儿,默默记下的一次次的战乱频仍、世事变迁,无言目睹着身边百姓的喜怒哀乐。 披上了一层青色的岁月感外衣,越显鼓楼的的神秘和王者之气。城楼里的展板上图文并貌地讲述了朱元璋从悲惨的少年到成为一代帝王的历史:半年内连丧4位亲人,避战火进寺为僧、流浪江淮,参加农民起义,东征西讨得天下,建设凤阳中都城防....烟云润檐的高度,古代少见,站在鼓楼上沿极目远望,四周都成了“千楼一面”的所谓的现代建筑,街市里熙攘喧嚣的人潮,据说,明太祖曾两度携皇子到凤阳凭吊先祖、忆苦思甜。今天的樵楼、井市依旧,只是不见了“当年”人。 鼓楼,古朴、庄重中散发无处不在的神秘的,能勾起人们遐想的恐怕还有高悬于鼓楼门洞正上方,印刻在汉白玉上朱皇帝亲自书写的方正楷书“万世根本”四个字。他是想朱家的天下传万世,让朱家的子孙牢记建起朱家王朝这座大厦的根本。朱元璋的“万世根本”最终没能阻挡一个朝代的结束。“万世根本”的含意是民心向背,朱元璋只把明王朝当作自家的天下了。 凤阳古花铺廊,是一条商业街,在凤城鼓楼东侧。环视周边古街建筑,颇有点南京夫子庙繁华集市的感觉。 位于安徽科技学院旁边的龙兴古刹寺。 龙兴寺,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该寺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明王朝有着极大的渊源。龙兴寺的前身是朱元璋早年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后改称皇觉寺。<br> 朱元璋弃僧从戎之后,先为王,继为帝。一直没有忘记於皇寺,于洪武二十年(1387)召见原寺僧善杞,议建於皇寺事宜。因“旧寺之基,去皇陵甚近,焚修不便”,故移至今址新建寺成之后,朱元璋赐名大龙兴寺,命善杞为开山住持,用来纪念龙兴之地,也藉以表达衣锦还乡之意。<br> 大龙兴寺建成后不足60年,便于正统五年(1440)焚毁。天顺三年(1459),依式重建,以后屡毁屡建。清末民国时期,战乱频繁,龙兴寺多年失修,破烂不堪。康有为到寺浏览,感慨不已,曾作《题朱元璋画像》诗:“坏寺颓垣照夕阳,铜锅石碣甚荒凉。龙颜龙准开皇业,终尽僧房劫可伤。”民国卅一年(1942),对寺进行一次维修。图中的山门便是民国造。1949年以后,龙兴寺同样遭遇波折,文革中被摧残,1992年,方始重新修复。龙兴寺历经劫难,至今可谓不易。 途经小岗村宣传门楼,离村还有5公里。 有名的池河明光段。跨过池河就是明光市区内了。池河是明光的母亲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九道湾公园北园位于明光市嘉山大道北侧、池河堤坝东侧、滨河大道西侧园内主要建筑有观景阁、榔梅馆、游客接待中心、休闲服务中心和清风楼。 九道湾公园的静和池河河流的动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极其震撼的视觉画卷! 公园由7个木栈道、5所木栈桥贯通河道与内设园路相连接,分为生态湿地体验区、安静休息区、水上活动区、文化展示区和主入口景观区5个区域。 一条彩虹大道! 市区内公园一角! 晨起的明光段池河支流。 <br>大横山丹霞地貌神奇、美丽。 这座造型奇特的梯形山,远在第四纪造山运动时就已形成,距今已有七千万年的历史。因此,论辈分,大横山应该是喜马拉雅山的不知多少辈的老祖宗呢。山上有古柴王城遗址、朱元璋屯兵遗址、元代“法华禅庵寺”、元代佛塔两座、向阳寺遗址、古井、放生池等多处古遗迹。因阴雨一周,山路泥泞,没能上山顶,有点遗憾! 大横山丹霞地貌地处定远县和明光市两县(市)交界处,其西、南有近三分之二在定远县境内,其东、北有近三分之一在明光市境内,大横山丹霞地貌方圆约15平方公里。丹霞地貌主体位于定远县拂晓乡境内。 这里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是一个由陡峭悬崖、红色岩石、幽深峡谷构成的天然景观,为安徽省独一无二,是优质的旅游资源,整片地貌形状各异,色泽赭红,充满野性和粗犷之姿。<br> 这张是不是像一只乌龟! 大横山造形奇特,呈梯形状,宛如一个元宝,倒扣在皖东大地上。它和肥东县三河古镇境内的乌云山、池河镇东部的岱山成三角状,相与牵带,犹如一条长龙,岱山是首,大横山是身,乌云山是尾,横卧在皖东大地上,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观。 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北方沙漠侵袭,无南方台风肆虐。这里四季葱茏,灌木丛生,是国家级野生自然生态林,是个天然大氧吧。丹霞地貌最高峰是大横山,海拨234米。 定远池河大桥(新桥) 池河太平桥,原名太平桥,又称杯桁桥,位于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西官驿道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由知县朱玉造。清道光六年(1826年)冲圮,清道光七年(1827年)补建。 2004年10月28日,池河太平桥被列为安徽省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16日,池河太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河太平桥为十一孔石构拱桥,全桥长150米,桥面宽10.15米,孔径中为6米,其余各为5米。全桥为砖石结构,白石栏杆,东西两头各雕石狮18只。池河太平桥是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造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p>一个背包,一辆车,当我们面对沿途的风景、名胜、古迹时,张开双臂闭上眼睛默默的享受这份宁静,在这一刻我们与自然融为一体,用心感受周围的一草一木,感受河流中的每一滴水,心随风飘荡,随河流流向远方,去感受整个世界,原来生活就可以这样的惬意!(2020-11-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