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圆,是思念;圆,是期盼;圆,是美满;圆,是精神的寄托。圆,存在于每一个灯火阑珊的角落里,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上。</p> <p> 700多年前,曾任元代监察御史的魏初在宦游途中错过了妻子生日,夕阳西下,寒鸦归巢,他却与家人天各一方,于是他将梦想写成诗: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的确,对中国人来说,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儿女团圆,哪怕漫长寒夜也充盈着暖意,即使茶香寡淡也令人回味悠长,而我们也把这温馨美好的情愫,寄托在了团圆的“圆”字之中,如破镜重圆、花好月圆……</p><p> </p> <p> 一、圆之演变</p> <p> “ 圆”的本字为“员”,古人俯视一口鼎,看到鼎口呈浑圆形状,于是创制了“员”的甲骨文,后该字“员”的本义渐渐消失,篆文遂为其加上边框变为“圆”。小到石子击水漾起涟漪,大到苍穹之中星辰轮转,世间的“圆”无处不在,然古人却只以国之重器“鼎”之形来定义“圆”,如此看重,是否因“圆”本就是个神奇的存在,能生发出无限哲思?</p> <p> 二、圆之创意</p> <p> “圆”围成的,恰是个神奇的形!“圆”组成的,恰是个完美的面,丰盈而饱满。</p> <p> 三、圆之有梦</p> <p> “ 圆”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作为,就如圆梦。</p> <p> 心中有梦如何圆?如同圆周运动定有圆心牵引,一个人若想圆梦,须有坚若磐石的恒心,心之所善,九死未悔,不可动摇。新时代,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心之所向,梦定有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