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时间:2007年10月26日</p><p>地点:延安 延安大学</p> <p>延安大学,简称“延大”,坐落于革命圣地延安,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p><p>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之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等相继并入。1947年延安大学部分师生远赴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办学。1958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重建延安大学。</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延安大学校门两侧的一副对联,体现了延大的办学宗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科教兴国造就英才</span></p> <p>毛泽东的早年题词:“延安大学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学”。</p> <p>延安大学校史碑。延安大学与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还有着历史的联系。</p><p>中国人民大学的源头是于1937年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但陕北公学在延安办学的历史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陕北公学和安吴堡战时青年培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在延安又联合组建了华北联合大学。在组建了华北联合大学之后,中共中央又决定在延安复办陕北公学也就是后期的陕北公学。</p><p>后来因为国民党对延安以及周边地区实施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严禁知识青年奔赴延安,所以在财政经济困难,入学人员减少的大环境下,中共中央又决定将于1940年5月创办的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和于1939年7月创办的中国女子大学还有后期的陕北公学合并,并定名为延安大学。</p><p>后期延安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也就意味着前期陕北公学和后期陕北公学的汇合。因此,中国人民大学不仅是前期陕北公学的延续,也是后期陕北公学的延续,而后期的陕北公学与华北联大是通过延安大学相延续的。延安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也是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首任校长。早在上世纪40年代,吴玉章就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延安五老”。</p><p>延大与人大历史上有着联系,如今也依然紧密相连。人大还是延大的对口支援高校。</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念奴娇·忆延安大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郭沫若</p><p><br></p><p> 杨家岭下,沐东风,承继光荣传统。革命红旗映朝日,暖风吹从窑洞。领袖雍容,作风三八,四海人争颂。庄严圣地,光辉与天共。</p><p> 七年岁月峥嵘,防熊驱虎,粉碎黄梁梦。我愿报名来入校,求作新生录用。不是诙谐,并非机智,长把雄文颂。思潮今日,普天共仰鸣风。</p><p><br></p> <p>延安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也是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首任校长</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延安大学校友、著名作家路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园一角</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学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宿舍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园海报</p> <p>在大学时期,也喜欢听讲座。讲座对于我来说,就如同营养丰富的文化快餐。</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7g1u6yd?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我与“讲座”那点事儿</a></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晨读</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延安大学学生</p> <p>在延安大学校园里还偶遇了三位长发女生:</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aa8kuw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人在旅途31延安大学里偶遇三位长发女生</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7qlpsb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陕甘宁之旅(专辑)开篇语及文章目录</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