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因果浅析

边兴民

<p>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国内革命战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于1922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1991年8月24日,苏共中央第七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苏联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立国69年的苏联正式解体,15个主权国家先后宣告独立,持续近半个世纪的苏美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p> <p>  苏联的前世今生图</p> <p>  一、历史背景</p><p>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全面否定斯大林,1964年中苏论战赫鲁晓夫战败下台。勃列日涅夫出任苏共中央第四任总书记,苏联综合国力进入鼎盛期,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美苏开始争霸。勃列日涅夫大量提拔亲信,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特权阶层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继勃列日涅夫之后,安东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先后出任苏共中央第五和第六任总书记,两任总书记任职共计28个月,皆因党内腐败,脱离群众,人民反对而下台。</p><p> 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七任总书记,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化和宗旨意识不强,且受西方资产阶级的诱骗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上任伊始就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改革沿用苏联的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滑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引发国内特权阶层的极度不满和社会各界的反对声一片。</p><p> 在经济改革未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迫于西方资产阶级的要挟、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及其苏联国内的多方压力,加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1988年,戈尔巴乔夫把经济改革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反对派乘势崛起,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p> <p>  二、解体过程</p><p> 苏联解体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于1990年6月12日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其他共和国也纷纷效仿,先后发表了收复国家主权的声明。</p><p> 1991年3月27日,在苏联是否解体问题上,戈尔巴乔夫决定在全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举行公投,遭到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等国的抵制。戈尔巴乔夫没有妥协,坚持公投,结果76.4%的公民同意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叶利钦是苏联解体的积极推动者,戈尔巴乔夫持中间立场、态度暧昧,最高领导层在苏联分合问题上斗争激烈,事态发展急剧恶化。</p><p> 1991年6月12日,俄罗斯举行总统选举,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并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p><p> 1991年8月19日,苏共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保守派多名高官为阻止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签署维护苏联形式上存在,给予各加盟共和国与自治共和国更大自主权的新同盟条约,发动了政变(称819事件),组建了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发表了《告苏联人民书》,软禁了正在克里米亚度假的戈尔巴乔夫。政变后,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寻求叶利钦的支持,遭到叶利钦拒绝,政变仅持续三天就草草收场,无果而终。</p><p> 8月23日,叶利钦要求发动政变的苏联共产党在俄罗斯境内停止一切活动。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共同下令查封苏共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军机关,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将苏共的一切财产收归俄罗斯国有,苏联军警与克格勃特工奉命包围苏共在各地的办公楼、克格勃总部、国防部等地,驱逐工作人员。苏共各级党委和政府被迫停止办公,国家陷入瘫痪状态。叶利钦下令苏共为非法组织,对“八一九事件”的参与者,以叛国罪逮捕,并对国防部、内务部等进行清洗。</p><p>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同时宣布苏共中央自行解散。</p><p> 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独立。</p><p> 11月16日,叶利钦宣布10项总统令,俄罗斯接管苏共中央财政金融部门权力,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国家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p><p> 1991年12月1日,在美国承诺“独立即承认”的前提下,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99.85%的选民赞成独立。克拉夫丘克当选乌克兰总统,同时宣布不参加独联体。</p><p>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总统举行《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签字仪式,组建“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以外的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p><p> 12月23日,叶利钦同戈尔巴乔夫进行8小时的会谈,叶利钦以戈退休后享有别墅、汽车、警卫人员等为条件换取戈尔巴乔夫交出武装力量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和一批珍贵档案。</p><p>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指挥权交给叶利钦。晚19时,戈尔巴乔夫向全国发表辞职讲话,他说:“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主,主张共和国拥有主权;同时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但是,事态却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的,肢解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对此我是不能同意的”。“我还对我国人民失去一个大国的国籍感到不安,它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十分沉重的后果。”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三色旗升起。</p><p>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一项宣言:“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确认,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和国际法的主体即将停止其存在。”阿利姆扎诺夫说:“既然苏联总统已经向全体人民宣布辞职,既然苏联国旗已经降下,我们今天有完全的权利以宪法途径平静地完成我们的工作——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p><p> 叶利钦与俄罗斯人民</p> <p>  1990年6月12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国家主权宣言》。</p> <p>  1991年8月19日,苏共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发动武装政变并软禁了戈尔巴乔夫,三天后政变失败。史称"八一九事件”。</p> <p>  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p> <p>  俄罗斯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签订独联体协议</p> <p>  苏联解体后各独立国家形势</p> <p>戈尔巴乔夫签发总统辞职令。</p> <p>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被永久性降下。</p> <p>  三、解体原因</p><p>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厦的突然崩塌和解体,在世界范围内无异于一场剧烈的地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长期对峙和冲突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消散,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抛弃坚守多年的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国家管理体制,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一边倒,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和资本主义的全面胜利,这种剧变引起众多学者和理论家的深度思考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p><p> 1、苏共高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缺失,偏离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决策脱离实际,党员脱离群众。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并与中国决裂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勃列日涅夫追求世界霸权,重视重工业和军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必需品紧缺,是苏联解体的内部隐患;戈尔巴乔夫盲目亲近西方,主动放弃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始作俑者;叶利钦积极推动独联体国家主权独立,迫使戈尔巴乔夫解散苏共,是苏联解体的直接推手。</p><p> 2、官僚腐败是祸根。苏联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党员干部淡化宗旨意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腐败,中饱私囊,在全社会泛滥成灾。官僚体制形成特权利益集团,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成为改革的障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p><p> 3、对内政策失策。在贯彻落实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的过程中,苏联经济学家格里高利·亚夫林斯基制定的经济改革计划在市场应变能力不足、价格没有搞活的情况下,物价相对固定,生产者不愿亏本出售,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商品供应不足,人民怨声载道,经济改革被迫终止。西方国家趁机渗透,黑市充斥美元,卢布大福贬值,经济接近崩溃。</p><p> 4、对外政策失误。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戈尔巴乔夫先是求助西方,而后不断让步,最后自愿放弃东德,结果中了西方圈套,苏联失去自救机会。美国承诺德国统一后加入北约,北约停止东扩。结果东西德统一加入北约后,美国唆使东欧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相继加入北约,继而策反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等国加入北约。美国策反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步伐逐步加快。</p><p> 5、金融改革失败。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衡,经济增速缓慢,军费开支过高,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副产品和轻工业产品增长赶不上社会需求的增长。为应对经济危机,政府推行货币改革。改革导致卢布贬值,物价上涨,物资匮乏,民众排队抢购生活用品和食物。改革摧毁了脆弱的金融体系,破坏了市场经济,搞乱了经济秩序,政府储备金消耗殆尽,民怨沸腾。</p><p> 6、党群关系紧张。苏共长期垄断国家资源和政府权力,逐步演变为新的贵族阶级;党员干部丧失宗旨意识,高高在上;贪污腐败,假公济私;官商勾结,鱼肉百姓;推行等级制度,脱离人民群众;百姓怨声载道,党群关系十分紧张。</p><p> 7、军备竞赛拖垮经济。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霸在军事、科技、经济、意识形态、文化等方面激烈对抗。美国实施“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开展战略防御。美苏国防预算相当,但苏联GTP只占美国GTP的一半余。庞大的军费开支严重制约着苏联的经济发展。</p><p> 8、和平演变加速推进。和平演变是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战略,西方在武力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积极推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和普世哲学,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和党内、军内、政府内的代理人,加速西方民主化进程。一旦时机成熟,随时颠覆别国政权,改变国家性质。</p><p> 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把苏联称为“邪恶的帝国”,对苏联进行“十字军讨伐”。拨巨款扶持苏联国内反对派,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主动向西方示好,东西方交流增多,西方乘机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苏联民众崇洋媚外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p><p> 9、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从大公伊凡四世建立沙俄到1917年被推翻,前后370年,沙俄依靠武力征服了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版图扩张8倍,被征服民族达120多个。但这些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民族与民族、加盟共和国和联盟中央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戈尔巴乔夫对民族矛盾估计不足,对分裂主义势力缺乏足够认识,对西方国家和平演变与颠覆活动置若罔闻,一味迁就妥协,最终酿成民族危机。当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格鲁吉亚、俄罗斯等纷纷发表“独立宣言”的时候,戈尔巴乔夫深感大势已去,民族矛盾不可调和,便采取默认态度,是苏联解体的始作俑者。</p><p> 叶利钦(右)质问戈尔巴乔夫(左)。</p> <p>  苏联在绝望中解体。</p> <p>  四、解体后果</p><p> 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各国和人类社会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学者和专家都不认为苏联会解体。广大民众对苏联的突然解体感到无比震惊、恐慌和茫然不知所措。</p><p> 苏联解体是一场世界性的民族灾难和社会变革。许多国家和地区一下子回到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国家机器停止运转,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人类社会急剧分化,贪污腐败极为盛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所取代,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垄断,工农业生产处在停工和半停工状态,各独联体国家综合实力降到第二、三世界,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遭到严重破坏。1997年,俄罗斯百分之九十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四分之一的家庭处在赤贫状态。独联体多数国家遭受战争洗礼,社会动乱和军事冲突持续不断。苏联解体给各国人民造成了空前绝后的民族灾难。</p><p>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苏联共产党进入历史博物馆,广大苏共党员干部一分为三:积极支持苏联解体,追随叶利钦搞独立者提拔重用;反对苏联解体,积极维护苏联原有体制不变者遭逮捕审判;不独不统顺其自然者,淹没在茫茫人海随遇而安。广大人民群众失去主人翁地位,重新过上受压迫受剥削的贫民生活。 </p><p> 苏联解体前后对比。</p> <p>  红旗落地,苏联解体。</p> <p>  苏联已不复存在。</p> <p>  苏联解体漫画</p> <p>  苏联民众排队采购食物。</p> <p>  前苏联民众排队购物。</p> <p>  前苏联女孩吸毒宿醉,一觉醒来便永远失去自由。</p> <p>  成千上万的前苏联美女沦为性奴。</p> <p>  大批苏联先进武器成为废铁,堆积如山。</p> <p>  五、几点启示</p><p> 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警示我们:</p><p>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是唯一正确的选择。</p><p> 2、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廉洁自律,心系人民群众,是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础。</p><p> 3、加强党的思想、组织、纪律和制度建设,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把权力装进笼子里,带领人民干事创业,是党事业成功的制度保障。</p><p> 4、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努力发展经济、教育、科技、军事,增强综合国力,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红利,是党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p><p> 5、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严防西方腐朽意识形态对我国的侵袭,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让先进文化始终占领意识形态舆论高地。&nbsp;&nbsp;</p><p> 2017年11月2日,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这一行动体现了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展现了我党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坚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