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

黄建民

<p class="ql-block">箕山山势不高,坡度平缓,山头浑圆。箕山山系所属有五山:一是伏牛山,位于登封南部,东华镇与白坪乡交界处,东西走向,状如卧牛,故名,海拔717米。二是奶头山,位于登封南部,东华镇与大金店镇南部交界处,东连伏牛山,西邻三尖山,山为双峰故名。亦叫双圭山、双圭咀,海拔609米。三是三尖山,位于登封西南部,大金店、石道两乡镇南端与送表乡东部的交界处。东西走向,东起王堂水库,西连嵝蹬山。山有三峰,甚尖,故名。又因形似骆驼,俗称骆驼岭,主峰海拔624米。四是峻蹬山,位于登封西南部,石道与送表乡交界处,东西走向,东有三尖山,西邻青石岭,中有隘口称嵝蹬坡。明代知县侯泰在此筑有石铺坡道,为登封通往汝州的古道,山以坡为名,主峰海拔633米。五是马岭山,位于登封西南部,石道、君召、颍阳等乡镇的南部,与伊川县相连,共有3峰。颍阳南部山神庙西的峰为主峰,海拔763. 9 米。主峰东延至三山村东,又起1峰,海拔707米。继续东延至君召的芦家坡,山峰海拔605. 9米。</p> <p>箕山,这座名见于《史记》的干古名山,自宇宙洪荒便与巍巍的嵩山相伴挺立于颍水之阴,虽其貌不秀,而阅历与见识可与华夏诸多名山相比肩。因中国历史上的隐士鼻祖许由生于箕山,卒后又葬于箕山,箕山因许由而扬名。许由因箕山而不朽。历更进入当代,随着许由文化的发展和研究,箕山被再度拔高,加盟于中原文化大合唱,而令人解读不尽。</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箕山之根</span></p><p class="ql-block">箕山,位于登封市中岳嵩山之阳,颍水之阴。距登封市区约15公里,东连堰月山,南通小熊山,西与伏牛山接壤,与颍河北岸的夏都阳城遗迹遥相呼应。箕山属伏牛山系,因形似簸箕故名箕山;从西望像一个枕头,俗称枕头山。因上古高士许由卒葬于此,亦名许由山。</p> <p>许由家</p><p>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河南通志》记述:“箕山在河南府登封县,昔许由冢位于箕山之巅。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述:许由隐此,有墓在焉。”《路史》与《说嵩载:“家高三丈,右与巢父墓相呼应,左有珍珠泉作陪衬,北为古阳城,南依伏牛山箕山坪。”相传,许由去世时,他的族人为了让他的清高之风长存,同时也为了使许由的尸体不被穿山甲之类的动物侵害,决定用山脚下颍河的河沙掩埋。因从山下颍河到箕山山顶距离太远,当时又没有运输工具,他的族人排成两队,一队从颍河到箕山传送白沙,一队从山上往下传盛沙器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物部门曾准备发掘许由墓,发现墓内全是流沙,发掘工作无法进行而停止,证明了传说的可靠性。许由冢因年久失修受到破坏,仅剩3米多高。2005年,由世界许氏联谊会永久会长许长太资助,登封市文物局贴资对许由冢进行初步整修,用箕山石重新垒砌。整修后现家高6米,周长67. 5米,墓冢地势东高西低。冢前青石碑三节高4米,正面由许顺湛书丹“上古高士许由冢”, 背面碑文为许氏始祖许由其人、许氏许国及后裔状况。碑帽图案为二龙戏珠,正面上刻箕山公神,背面上刻万代流芳。四周侧柏成林,四季常青。1996年,许由冢被定为河南省重</p><p>点文物保护单位。</p> <p>箕山包括箕山山地和箕山山前丘陵,山地大部分山体海拔在500~1000米,相对高度在500米以上,属深低山类型。 在深低山外围,浅低山呈带状连续分布,登封市南部箕山、山神庙和北部焦山坡、连山、龟坡室均在700米以上,形成两单斜,东西延伸50公里长的条山背(猪背岭), 海拔400~9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箕山山地中段主要由古老变质岩组成。山脊狭窄,断层构造地貌较明显,呈单面山形态,山地南坡陡,坡度30°~500, 北坡缓,坡度20°左右。坡面上冲沟发育,主沟多为南北向,横剖面呈“V”形。丘陵集中分布于箕山山地的东南和西南部。东南部丘陵的绝</p><p>大部分为石质丘陵,海拔200~400米,相对高度120~200米,属高丘陵,其余小部分多为相对高度80米左右的低丘陵,流水侵蚀强烈,冲沟十分发育。西南部丘陵,绝大部分是土丘陵,地表物质主要是晚更新世的洪积、堆积浅黄色土,海拔300~500米,冲沟发育,横部面呈“U”形,深40~60米。山顶平坦,面积约1500公顷,东、北、南陡如刀削,西南缓若丘陵,形似簸箕。</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箕山之魂</span></p><p class="ql-block">许由辞让天下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支绚丽的奇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天下为公的大道。1999年,许由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历史名人。许由冢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许由冢祠为代表的众多文化遗迹向世人展示应有的历史风采。</p> <p>据传说,当年许由为防止野兽侵扰和部落间的刀兵相见而率族人修筑的。另一说是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与王莽曾在此屯兵对垒,后人又把山顶西南一段的石寨称为“刘秀寨”, 南端有此对应的叫“王莽寨”。</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箕山之景</span></p><p class="ql-block">箕山东高西低,像一条巨龙横卧,延绵40余公里,亦有青龙之美称。山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西南端为王莽楼山,东北端为箕山主峰青龙峰,海拔723米,四周古石墙围拱,壁垒森严,雄险峥嵘,居高远望,气象万千。南望伏牛山连绵起伏,重峦叠嶂,北眺太室、少室耸峙云天,翠霭浮空,脚下颍水如带,蜿蜒东去,注入淮河。一幅“颍水春耕”的美景图会立即浮现在脑海里,壮丽河山一览无余。箕山早春桃梨芬芳、花香满山;盛夏云雾综绕,凉风习习;深秋没有蝈蝈的唧唧叫声,是个独特的现象。相传箕山有神鸡出现,把蝈蝈吃了,从此再无蝈蝈,当地人也称鸡山,也有人说是犯了地名(谐音之故)。箕颍高风,山高水清,向来为隐士避居的地方。</p> <p>箕山避暑处 在箕山下许由祠西一千米处,有一红石池,名龙潭,水出箕山内,炎夏凉爽无比,传为许由避暑处,后为登封八景之一。汉元封元年,汉武帝游嵩山,游猎箕山,汗流浃背,挥之不尽,到此休息片刻,有署入秋之感。池旁石上刻有 “潜龙潭”, 为清同治八年刻。上边还有焦喜年、郭中和题写的“幽谷”“溪溪涧冷”等,“箕阴避暑处”“潜龙潭”为王泽瀚书。傅文诗曰:“独爱云林境界幽,绿荫放日翠光浮。弃瓢崖畔排烦热,洗耳溪边枕细流。每有凉风来树底,更无尘事到心头。许由巢父今何在,千古箕山五月秋。”上古高士许由卒葬箕山之巅,箕山才因许由而成为千古名山,名扬海内外。</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箕山之声</span></p><p class="ql-block">(一)中国隐士鼻祖许由</p><p class="ql-block">许由。又作许繇,字武仲、道开,阳城槐里人(今郑州登封市槐里村)。许民姓始祖,上古高士,隐士鼻祖,葬箕山之巅。</p><p class="ql-block">许由生活的时代,是中国远古的传说时代,有关史实都是靠口耳相授而流传下来的 文献缺漏在所难免。但在战国及其以后的古籍中,有关许由的记载虽非汗牛充体 倒也蔚为大观。据许氏文化研究会查知,记载许由言行事迹的古籍,约有20余</p><p class="ql-block">处。</p> <p>许由生活在尧舜时代,当时生产力低下,社会生产活动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时期。许由和他领导的部落,为了生存,从登封箕山沿颍水向东南逐步迁徒,最后来到许昌一带,看到当地土地肥沃,林草丰茂,物产丰富,便定居下来。因为许由品德高尚,有智慧、有才能,又凭借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使部落迅速发展壮大,人丁兴旺,遂有了名望。尧舜听众人讲,许由仁德、才华出众,又懂得治国安邦的策略,就亲自躬请,把他尊为师长,想请他来治理天下。尧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p><p>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对尧舜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p><p>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而代矣。”谈完之后,许由不辞而别,呋缺见到许由问他:“你怎么对待这</p><p>事?”许由说:“我将避之。”于是许由隐居到中岳颍水河畔、箕山之下,对天下政事不闻不问。</p><p>尧见此情景,便急召九州长议:“许由不愿出山从政,你们看怎办?”大家说:“这得慢慢地从长计议。”</p><p> </p> <p>  据《庄子》记载:尧的先生叫许由,许由的先生叫啮缺,啮缺的先生是王倪,王倪的先生叫被衣。有一次,尧询问许由说:“啮缺是否可以做天子?我想让王倪去邀请他,让他担当此任。”许由说:“让啮缺做天子,恐怕对天下不利。啮缺这个人,虽然聪明智慧,机灵敏捷,天性过人,然而他会把心智加于自然。他明白纠正过失,然而却不知道造成过失的原因,这能让他当天子吗?他能凭自己的才智,但往往不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常常自以为是,标新立异;经常忙于烦琐之事,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纠缠不清,终日忙于应付;不善于讲求办事的效率和技巧,以致使自己陷人被动且不断失误。他怎能去做天子呢?他虽然有能力,在家族,他可以做一族之长,但不可以做一国之君。”尧听了许由的解说,便打消了原来的想法。</p><p><br></p> <p>  有一次,啮缺遇见许由,便问:“你现在要去哪里?”许由回答说:“我要躲避带尧。”啮缺问:“你为什么要躲避他?”许由回说:“尧帝正在执着地施行仁义之政,有时失去规范。我担心他这样做,将来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蚕食,会为天下所耻笑。”许由还说:“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乎禽贪者器。”</p><p><br></p><p><br></p> <p>许由恐没有讲明白,又进一步解释说:如果仅靠一人来主责和造福天下,无异于所谓的一瞥之见。帝尧认为施行仁义的贤人就会造福天下,岂不知他这样做往往金有害于天下。只有认识圣贤优缺点的人,才能明了这个道理。”啮缺听罢,认为许由讲得有道理,甚是佩服。</p><p> </p> <p>  许由是当时的著名隐士,有贤者之名。尧想把天下之位让给许由,许由也不控受。许由的朋友巢父到颍水河畔放牛,见到许由,问起此事。许由回答说:“我无力胜任。尧多次找我谈话,让我接替他的职务,我听得太多了,也不愿意再听了。所以我在河边洗耳。”巢父对许由说:“子若处高崖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于是巢父便牵着牛到河的上游去放牧。</p><p><br></p> <p>有一次,意而子见许由,许由问他:“最近尧分给了你什么教?”意而子说:“尧对我说,你必须讲求和实践仁义,明辨是非。”许说:“你到我这里来干什么?帝尧既然已经用仁义'来开导你,用所谓“是非'观念来说服你,你还有什么办法到社会上自由自在地讲学呢?”意而子听后说:“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能到社会上到处讲学,发表言论。”许由说:“不行啊。没有办法能让盲人看到相貌的美好,没有办法能让瞎子看清美观案。”意而子说:“为了闻道,有一位叫无庄的美人忘记了自己的美丽,一位名叫据梁的力士忘记了自己的力气;就是圣智的黄帝,有时也会忘记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都有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人应该能够自觉地装饰自己、美好自己,以新的精神面貌去向自己所心仪的先生好好习。”许由听后回答:许由恐没讲明白,又进一步地解释说:“如果仅靠一人来主宰和造福天下,无异“对!这完全是可能办到的事。我认为,破坏万物,往往不是为了义,恩事于世,有时也不是为了仁。事如古老却不去谈老,能造化万物却往往不明白地谈巧,这才是事物的真正道理。”</p><p> </p> <p>  许由死后,葬在箕山之巅。当时民众便把此山叫许由山,并建有许庙祠,该庙被老百姓称为“征君庙”。尧封其墓曰“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其后,代代奉祀,绵延不绝。因此许姓尊奉许由为开姓始祖。历史上传说的尧舜禅让的美好故事,作为民族思想的范例,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隐士的代表人物,人称上古高士、隐士鼻祖。</p><p><br></p> <p>(二)“弃瓢”“洗耳”的许由</p><p>许由是“三皇五帝”的五帝中唐尧时的奇人、高人,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庄子·逍遥游》里提到他,《史记,伯夷列传》更是援引“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这样的话之后,司马迁唯恐别人不信,又加上一句“余登典</p><p>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箕山,在今登封市东南,司马迁确实到过那里,也就是说,在汉武帝年间,许由的墓还被“其文直,其事核”的《史记》作者太史公亲眼所见。</p><p><br></p> <p>东汉的蔡邕又在《琴操》一书中再次提到许由,远比司马迁说得详细,再往后,到晋代的皇甫谧更把许由写进《高士传》, 许由的故事就流传开来,成为后代文人融入诗词的典故,其中最著名的有“许由弃瓢”“许由洗耳”。“许由弃瓢”, 事见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 “许由者,古人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依)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这真是个怪人,能说不奇么?但后世理解他的人大有人在,元好问《箕山诗》: “尚厌一瓢喧,重负宁所屑。”就可以说是“许由弃瓢”的知音,连风吹瓢声都不能忍受,他还能忍受人间社会喧嚣吗?“重负”繁重的责任之类,他当然会不屑一顾了。</p><p> </p> <p>  “许由洗耳”, 事见皇甫谧《高士传·许由》: “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之滨。”“不欲闻之”就是不想听见,本来就因为“尧让天下于许由”, 许由才“遁”逃到颍水之阳,箕山之下,没想到尧认准了非让许由接班不可,“又召为九州之长”。对这样的任命,许由竟连听都不想听,听到耳朵里便赶快去“洗耳”真是“尚厌一瓢喧,重负宁所屑”。尧、舜禅让的故事,向来是中国历史上的美谈°</p><p>尧的儿子丹朱是个不肖之子,所以尧不放心自己的儿子接班,但不知为什么尧认准了许由才是他理想的继承人,虽然后来形成的历史事实是,经过三年的考核,尧把凝比</p><p>养成可靠的接班人,然而毕竞是许由先于舜进入“梯队”的,那么许由有何德何能:光凭后来司马迁说的“义至高”和蔡邕说的“贞固之士”, 也太不具体了。不过,从许由“弃瓢”“洗耳”这样独一无二的行为看,起码能让后人认识到,一个耳根洁身自爱到如此程度的人,肯定不会听人穿鼻,也不会同流合污,而前者是主见,后者是清明,都是领导人不可或缺的素质,“尧让天下于许由”是实实在在的让贤,选中许由当是慧眼识英雄,遂成千古美谈。尤其尧让碰上许由遁,使后人对这一美谈平添了高山仰止之叹,原来世上曾经有过许由这样的人,见功名利禄不趋附而是趋避,竟连听也不愿意听见,难怪《孟子·尽心上》日:“古之贤士何独不然。”汉赵岐注:“乐道守志,若许由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不把权势当回事,许由是“贤让”的先行者。</p><p><br></p> <p>箕山因许由声播海内外,历代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瑰丽诗章,本文只能从浩繁的诗集里选其少数代表作品,以飨读者。</p><p><br></p> <p>巢父赞</p><p>曹植</p><p>尧禅许由,巢父是耻。</p><p>秽其溷听,临河洗耳。</p><p>池主是让,以水为浊。</p><p>嗟此三士,清足厉俗。</p> <p>许由赞</p><p>嵇康</p><p>许由养神,宅于箕阿。</p><p>德贞体全,择日登遐。</p><p>作者嵇康,字叔夜。工于诗文,精乐理,善弹琴。为“竹林七贤”之一。</p><p><br></p> <p>箕山</p><p>杨奂</p><p>上阶堕渺茫,多少曹与马。</p><p>底事住青山,近代无让者。</p><p>作者系元代乾州奉天人。其诗文光明俊伟,著有《还山集》传世。</p><p><br></p> <p>过箕山</p><p>施润章</p><p>四岳荐有鲧,历试征厥德。</p><p>许由何如人,揖让乃孔亟。</p><p>洸洋漆园语,后世争耳食。</p><p>荒坟终茫茫,万古谁能识。</p><p>颍水今清冷,箕山多傲色。</p><p>掷瓢与洗耳,音徽如何即。</p><p>长啸凌崇冈,清风翔八极。</p><p>作者系清代安徽宣城人。顺治六年(1649) 进士,授刑部主事,曾编修《明史》。</p> <p>田家</p><p>王绩</p><p>家住箕山下,门枕颍水滨。</p><p>不知今有汉,惟言昔避秦。</p><p>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p><p>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p><p>作者系隋代绛州龙门人。绩少英敏,有“仙童”之称。时称“斗酒学士”。有《东皋子集》《酒经》行世。</p><p><br></p> <p>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p><p>宋之问</p><p>许由去已远,冥莫见幽坟。</p><p>世薄人不贵,兹山惟白云。</p><p>宁知三千岁,复有尧为君。</p><p>时佐激颓俗,登箕挹清芬。</p><p>高节虽旦暮,邈与洪崖群。</p><p><br></p> <p>箕山</p><p>欧阳修</p><p>朝下黄芦坂,夕望箕山云。</p><p>缅怀巢上客,想彼崖中人。</p><p>弱岁慕高节,壮年撄世纷。</p><p>漱流羡颍水,振衣嗟洛尘。</p><p>空祠乱惊鸟,山木含余曛。</p><p>聊兹谢芝桂,归月及新春。</p> <p>箕山寨墙是在保护原有老寨墙外的基础上,用箕山白面子原石垒彻成。</p> <p>来自全国十几个省的石匠认真建成,寨墙上面走人看望远景,北看嵩山,太室山,登封市城区全景,西看东华,大金店全景,南看蜜蜡山大熊山,大红寨,小红寨全景,东看徐庄,大冶,白沙水库全景,</p> <p>沿着寨墙走一圈,真正能体会到站在天地之中看360度天地之中。箕山从西面远看像农民用的簸箕,所以老百姓叫它叫箕山,寓意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也像枕头,当地也叫它枕头山,箕山坪。</p> <p>现在建成的新寨墙有点像长城。老百姓又给起名:登封箕山小长城。寨墙内设计有几十间风景好的悬崖酒店。正在设计请一千名画家,画中华五千年历史百科壁画,建成后,箕山将会是登封市又一观光,学习的好去处。中国隐耕地,养心箕山坪。一个养心静心看远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