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2px;">石寨文化:</b></p> <p>石寨古村,位于陆丰市大安镇区域内。古村落初建于唐代,起初只是一座坐落在平原上的小村落。到了明朝末年,匪盗横行,村民进行了大规模建设,用城墙把整座古村包围起来。 </p><p>石寨古村落是由石寨、新寨和忠贞祠三部分构成。石寨村是黄姓集居地。座东向西,依山而筑。有着鲜明的古代农业文明和岭南潮汕地理文化的特征,是汕尾市唯一的国家级古村落。</p> <p>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定南越,设置南海郡、象郡与桂林郡,石寨村属南海郡博罗县。</p><p>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始置海丰县,石寨村属东官郡海丰县。</p><p>唐武德五年(622年),从海丰县划出东部地区建立安陆县(即后来的陆丰县),县城设在今市辖之大安镇陆军环珠寨年,石寨村开始建村。</p> <p>石寨从开工建筑到全部完成,历时18年。建寨时黄继显之侄黄德星已以正四品的官衔出任广西梧州知府,故按封建朝代“四品官厝”的规格而建,新寨以建造者黄继显父亲的名字“和安”命名,又称为“和安里”。</p> <p>石寨地形奇特,实为罕见:群山环抱,小河蜿蜒,方圆十里之平坦谷地,中间突起一座形如雄狮之小山岗,新寨村落即置小山岗之上。小山岗高几十米,纵横几百米,却是峰阜,坑谷分明,俨然名山巨岳之模型。雄狮首尾相顾,蓄势待发,生机盎然。本自巨石嶙岣,荆棘满岗,石寨先人辛勤开拓,就地取材,采石筑城,而成"石寨"。城高约十米,环山而筑,宏伟雄浑,有如一道银环挂于雄狮颈项。城内民居依山势高低逐级而建,秩序井然。城前有湖波如鉴,湖外小山形如覆釜,肃然列案;周遭峰峦拱护,端正雍容,有如王谢子弟依仪而列;城外树木森森,奇花异草不下几百种;莺啼雀噪,好不热闹。正是鸟语花香,四季宜春,置身石寨村中,如入桃源仙境。</p> <p>石寨族人谨遵祖训,时刻不忘诗礼,日夜勤事耕读,人无贵贱之分,无士农之别:牧童耕夫,挑灯夜课,不以为怪;秀才贡生,把犁事稼,不以为忤为此石寨人不论士农工商,皆是文采焕然,礼质彬彬;临于社会,令人起敬。</p><p>石寨族人慎终追远,一年八节拜祭祖宗,大小宗祠,例必举行春秋二祭;元宵过后即举行祭礼,冬至将临,即举行祭阕,酬神演戏,热闹非常。凡此种种,体现石寨人重孝、依仁、尚义。 石寨人坚持传统文化,但不固步自封,抱残守缺,而是与时俱进,今逢盛世,神州崛起,石寨人砺秣奋发,兴科技,搞经济,成效斐然。现城外高楼耸立,鳞比栉次,与古城寨相映成趣。石寨是颗明珠,历久而不失色,她将永远发出灿烂、辉煌之光芒。</p> <p> 我又惊诧于石寨村地下排水系统设计的科学与独特。留心脚下走过的以条石铺砌的巷道时发现,石板下隐约可见又深又宽的排污暗渠,因山势呈螺旋形状。各暗渠由高到低汇入环城巷道主暗渠,再流向寨外直通鉴湖。倘若碰到淤塞,即翻起条石,清理便极为方便。排水系统设计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石寨村对风水学的讲究与实践,深刻领会到 “天与人”保持和谐与科学关系的内涵。</p> <p>石寨村像一个围屋城堡。踏着一条蜿蜒而斑驳的石板小径,沿着石寨村高低不平、窄窄的巷子里穿行而走,我们看到,一些房子还贴着春联,有些过道上还晒着大人与小孩的衣服,电线像蛛丝般在屋檐或屋顶上向四面八方伸去,把光芒带进了略现幽暗的屋里。我们走进一户敞开大门的人家,屋里走出一位灰白头发的老人,他很热情地用生硬且含着地方方言的普通话对我们说:“你好!请进来喝杯茶!”我们在他家歇歇脚,喝着他那淡淡的铁观音茶,外面街市的喧嚣和一味的灯红酒绿,都被我们远远地抛掷了。</p> <p>告别这朴实的老人,走在这古村落的狭巷里,迎面而来的人,都微微挂着笑容。我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久远的历史,在他们的脚下看到了走动的岁月,在他们的眼里又看到了自豪和享受。他们将自己的感情涂抹在这里,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这里,他们又将希望寄托在这里。因而,这里不是一个只有摆设意义的纯粹的古村落,而是一个活态的古村落,到处充满着张扬的生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