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溪口

竞笔

2020年11月5日上午11时左右,我与朋友从余姚柿林村自驾到达奉化溪口。 我自1999年先后三次到过溪口(均是在部队期间),这次是第四次。故地重游,感到溪口变化很大。 首先是雪窦山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并侪身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雪窦山纵横数十公里,最高处海拔900多米,在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支脉最高峰,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和“四明第一山”之誉。 雪窦山因北宋仁宗皇帝梦中到此一游而得名"应梦名山",并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著称。 雪窦山主峰叫乳峰,乳峰下面有一个石洞,洞内喷出的泉水,如乳如雪,所以称雪窦或乳窦,雪窦山的名称由此而来。 乳泉亭。 雪窦山旅游风景区分为溪口镇、雪窦山、亭下湖三大部分。雪窦山部分包括雪窦寺、千丈岩、锦镜池、妙高台等。 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千百年来,雪窦寺高僧辈出,与杭州中天竺永祚寺、南京蒋山太平兴国寺等9寺并称"天下禅宗十刹",是弥勒的根本道场。 雪窦山作为弥勒道场,与普贤道场峨嵋山、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在印度佛教中,弥勒是宝相庄严的天冠菩萨相。在中国寺院中,弥勒是身携布袋袒胸露腹的笑和尚模样。 雪窦山弥勒大佛是全球最高的铜质坐姿弥勒佛造像。 弥勒大佛坐姿造像在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大佛身高33米,总高56.74米(其中,铜制佛身33米,莲花座9米,基座14.74米),整座大佛用500多吨锡青铜制造,内部有1000余吨钢架支撑,佛身面积达6600多平方米,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稳固坚实,宏伟壮观,气势非凡。2008年11月8日隆重开光。 雪窦寺香火旺盛,不少善男信女前来朝拜。 其次是我前三次去千丈岩、妙高台都是开车直上,这次不行,要买门票了。 千丈岩是雪窦山景区中一处自古驰名的胜地。千丈岩瀑布落差186米,以雄奇壮观而闻名,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曾赐名为“东浙瀑布”。<br> 岩壁中千丈岩三个大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绮先生所写,1992年凿成。 进入千丈岩景区首先经过锦镜池,这是一口开挖于宋代的古池,池中汇聚了雪窦寺东、西两条涧水。 水从锦镜池流到千丈岩,形成瀑布状观。 锦镜池上修桥置闸,以控制千丈岩的瀑布。 飞雪亭是观赏千丈岩瀑布的最佳之地。因千丈岩瀑水状如飞雪,古有飞雪瀑之称,取名为飞雪亭。 飞雪亭旁有一尊王安石雕象,边上一块大石刻有王安石描写千丈岩瀑布诗句:“拨地万重清嶂立,悬空 千丈素分流。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从飞雪亭到妙高台的一段台阶山路,修整得很好。这两位是走累了,坐下来看一会儿手机。 轿子与轿夫。 快到妙高台了,这里的一个茶馆。 <div> 妙高台在妙高峰(天柱峰)上,因峰顶有坪如台而得名,坪台面积约350平方米。 <br></div> 妙高台三面凌空,下临深渊。登峰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堪称雪窦山胜景中的一绝。 妙高台别墅是蒋介石1927年建造的,二楼中间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妙高台”横匾,系蒋介石亲笔题写。 这里海拔396米,气候凉爽,四周松樟翠竹蔽日,脚下山岩奇突多姿,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这两位女子也要过一下穿国军军服照相的瘾。 当年蒋介石与宋美龄上妙高台乘坐的轿子。 第三是溪口镇按照旅游风景区打造,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到处悬挂红灯笼,一派喜气洋洋。 勤为本。 和为贵。 善作魂。 溪口镇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山乡古镇。 芋艿头、千层饼、灰汁团是溪口乃至奉化、宁波三大传统特产。 两只看家小狗守着古玩店门口。 浙江有两个剡溪:一是嵊州剡溪,又称“北剡”;二是奉化剡溪,也称“南剡”。这是奉化剡溪。 奉化剡溪在武山与笔架山对峙间形成溪流溢口。 这里四面环山,剡溪流横贯东西。 “溪口”之名取自剡溪出口之意。出溪口后剡溪称之为剡江。 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 城门正面额镌"武岭"题字,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 城门背面额镌"武岭"题字,是蒋介石自己亲笔手书。 入武岭城门,便见三里长街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源,真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景象。武岭路三里长街就是蒋氏父子从小生活的地方。 路边装饰墙上写有“少年强,则国强”! 许多民国特色的照相馆,已成为溪口镇的一道风景线。 还有不少“蒋先生”在照相馆门口邀请你进去照相、与之合影。 <br> 武山庙,历史上是溪口镇任、宋、蒋、单、张五姓宗族共祀之庙。清末,蒋介石之父曾被推选为庙首。 蒋介石一家与武山庙有着特殊的因缘。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溪口疗伤,下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武山庙菩萨面前烧香叩拜。 <br> 武岭学校占地90余亩,有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操场、餐厅等。1932年起蒋介石自兼校长,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都是校方董事。宋美龄49岁生日晚会是在武岭学校礼堂举行的。这里也是民国博物院和溪口博物馆所在地。<br><br> 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涵斋"。<br> 蒋介石与宋美龄住处的客厅。 室内有一幅于右任写的对联:“湖光远带锦溪水,春色好在桃源家”。 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小洋房住读,一边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著述,一边让他撰写《旅俄报告》。小洋房还住过蒋介石的外籍军事顾问端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等。<div> 图为蒋经国少年、青年时的照片。</div> 图为蒋经国中年、老年时的照片。 地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的玉泰盐铺。 据蒋家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1887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其祖父取其名为瑞元。 蒋氏宗祠,祠堂门口牌楼上横匾"忠孝传家"四字是蒋介石亲笔所书。 蒋氏故居,即“丰镐房”,又名素居,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前,按照当地的习惯,每个家庭都有房名,蒋介石父亲的房名叫“周房”,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蒋介石由此推及西周两代皇帝建都的丰邑、镐京作为自家的房号,希望自己的家族也能象西周一样兴旺发达,丰镐房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 <br> 蒋母王采玉旧居。 在蒋氏故居的后花园里有一书店。去时,当日推荐《蒋介石传》、《宋美龄传》、《蒋介石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