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规范春联 提高文化素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讲话精神,针对目前社会上相当部分春联不合平仄、不讲对仗、对文不雅、书写不当和张贴错乱等现象,为规范春联内文的创作、书写和张贴。11月29日,肇庆市新华文化广场举办《规范楹联专题讲座》,进行规范春联创作、书写与张贴等培训。特邀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广东楹联书画院院士、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岭南诗社特聘书法家梁星平先生主讲。30多位楹联书法爱好者参加了学习。培训活动分面授、示范、会员实操等环节,务求让会员们学有所得。
经过学习、实训,学员们进步非常之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规范肇庆市民间春联的创作、书写和张贴,提高民族国学文化素质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肇庆市新华文化广场)

新华文化广场刘贤安经理与全体学员合影留念

梁星平老师将现场挥写的大红福字赐与所有学员,并祝大家鸿福齐天,如意吉祥!

“传承国学精髓,规范春联创作”。文中之精髓是指精气真髓,也即事物的精华和精要部分。本人创建诗社十三年来,十分注重春联的研习,所到之处,不难发现社会上相当部分春联都不符合平仄、不讲究对仗、不少春联出现对文不雅、书写不当和张贴错乱等现象,为规范春联内文的创作、书写和张贴,应提倡:传承国学精髓,规范春联创作。

本人书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春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春联,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的末代皇帝孟昶所作。
孟昶(919年12月9日―965年7月12日),本名孟仁赞,字保元,邢州龙冈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934—965年),后蜀高祖孟知祥的儿子。

受肇庆市新华文化广场刘贤安经理的委托,梁艳老师首先在开班仪式上作开课导言,并隆重介绍主讲嘉宾,她介绍讲:梁星平院士是燕都书院主人,国家级楹联书法家。1959年生于广东怀集,1978年应征入伍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91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自幼对琴棋诗书画情有独钟。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岭南诗社与广东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楹联书画院院士,岭南诗社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及广东硬笔书法协会会员,肇庆市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怀集沃土情诗社与广东岭南诗社怀集分社社长,四会楹联学会荣誉会长。诗联书画兼修,书法擅长篆、隶。国画工花鸟,尤以西瓜见长。

《春联梗概》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必在门口贴上大红春联,以增添喜庆气氛,表达人们对美好愿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而且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春联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到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春节欢欣。它以平仄协调、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此外,民间自古至今都流传着春联有驱除恶鬼、避凶免难、逢凶化吉、祈求平安、如意吉祥之特殊功能。


一、规范春联,创作对文是关健
写好规范对联的六个基本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对,平仄协调,逻辑相通,节奏相和。
(一)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
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
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
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
比如: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喜 上 眉梢
(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如果这个问题清楚了,节奏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病例: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风光 无限
多分句例:
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二)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与横批关联
否则,只是对,不是联
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
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
春来眼际
悲上心头
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这是不行的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最基本的要素
(三)词性相对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
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花草对花草,天文对天文
自然对自然,人物对人物
如:
春 来 眼际
名 动 名
喜 上 眉梢
名 动 名
(四)平仄协调
“平仄”的概念
“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
如“衣(阴平)、咦(阳平)”
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
“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
如“倚(上声)、义(去声)”
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古音中的入声字归于仄声
今音的轻声字,视语言环境,可平可仄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律感,所以,“平仄相谐”也是对联的声律要素。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即所谓的“仄起平收”
如:春来眼际(仄尾)
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平尾)
仄仄平平
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字字相对,对打好基础是有很大帮助的,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如果符合马蹄韵,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马蹄韵是对联的基本格式,也是没有争议的格式。
(五)逻辑相通
通俗地讲,就是符合人们所掌握和公认的常识通,就是能解释得通,符合人们生活的常识性认知。
逻辑病句:家徒四壁千书柜
家徒四壁,是指穷得除了墙壁外,别无他物了
这么穷,又哪来的千书柜呢不符合常理
又如:
坦荡襟怀行厚道
茫然尘世树平心
既是茫然,又怎能树平心呢?若有平常心,便不会茫然了
如改成:
坦荡襟怀行厚道,
坚贞气节铸忠心。
这样对还说得过去
(六)节奏相和
这是对联格律方面的要求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通俗地讲就是上下联断句是相对应的,不能出现错位。节奏相和,要求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必须保持一致如: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风光 无限
这个就是在断句上不一致,也就是词组结构失衡。
例句:
漏尽--飞身--去;
心明--及第--归。
弄笛--竹风--惊--月兔;
佐诗--菊酒--醉--秋香。
堪破--堂谋,功名--且做--壶中--物;
参明--佛语,世利--权当--云外--尘。
雁讯--渺时,已无--一字--题--秋叶;
霜枫--红处,恰有--万思--牵--故人。
我们常用“工整”来肯定一副对联作品
其含义就是:此联作在内容(包括意境、逻辑关系)、词性、声律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对联的要求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故“楹联”也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六副春联浅评》
梁星平
【春联原文】
1 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2 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3 盛世和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
4 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5 发财地八方进宝;开福门四季平安。
6 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
【平仄对误】
1 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X)
平平中仄中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2 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 盛世和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X)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中平平。
4 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平仄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5 发财地八方进宝;开福门四季平安。(√)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6 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X)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建议改为】
1 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X)
平平中仄中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应改为:
迎吉迎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中仄中平中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2 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 盛世和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X)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中平平。
盛世和谐添锦绣;神州兴旺永辉煌。(√)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4 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平仄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5 发财地八方进宝;开福门四季平安。(√)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6 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X)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应改为:
吉瑞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梁星平老师现场示范书写规范春联及大红福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