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出境:松间明月</p><p>撰稿:松间明月</p><p>摄影:璐妈</p> <p>次坞往事(一)</p><p>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三十四年,弹指一挥间!</p><p>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子,一个叫“次坞”的地方,一直铭刻于心!因为这里,是我第一次工作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着我青春的记忆!</p><p>我来,就是为了与时光相遇,为了看看教学楼前,那两棵高大的雪松是否安好?还有那棵曾经立在操场中间的老桂花树,如今是否还在?</p><p>……</p><p>漫步于昔日的校园,抬头仰望那记忆中的雪松与桂花树,那些零乱的记忆,那些被尘封的记忆,一点一点的展现在我的面前,好似一切都未曾改变过……</p> <p>步入校园,那记忆中的两颗雪松,远远的就跳进我的视线。</p> <p>虽然操场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但是当年的楼还在,这足以让我愉快心安!</p> <p>徘徊于记忆中的老桂花树下,心中满是回忆!</p> <p>次坞往事(二)</p><p>曾经以为,许多往事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被遗忘,但是,当我三十多年后重返故地,穿梭于昔日的校园里,那远去的岁月往事,于仰望,俯视,行走与静坐间,一一呈现在眼前,尤如发生在昨天……</p><p>记得,工作之后的第一堂课,上的是普高的高三毕业班,当时的自己,只比学生大二三岁,但是依然以一个老师与长者的身份,一开课就给他们立下了一系列的规矩,从课堂纪律到着装要求,并且告诉他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这一课完全颠覆了那个年代那些偏远的农村学校学生对以往体育课的认知。若干年后,他们告诉我,我是他们从小到大见到的第一个女体育老师,在他们的印象中,女老师上体育课,是件十分稀奇的事情,所以他们是打算好找我课堂中的漏洞,然后可以好好的整冶我,结果一堂课下来,他们竟然找不到毛病,尽管心里觉得遗憾,但是又不得不服。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他们被我整冶了!</p><p>也记得,为了给全校的学生立下一个规矩:上体育课和参加课间操不能穿拖鞋!每堂体育课,每天课间操期间,我都会穿梭于学生的队伍中,挨个检查,凡有不合要求的,一律收走,而且只收一只!最后弄得当时的老师们都不好意思穿着拖鞋进教室了!当时的孙桂林校长说,为了支持我的工作,他自己先带头不穿拖鞋进教室!</p><p><br></p><p>还记得,那个调皮的初中男生张,模仿当时的热播电视剧《上海滩》许文强的造型,穿着长风衣,脖子边上插把折扇来到操场,当场被我撕了折扇,强行脱下风衣并面壁思过!很多年后的今天,我旧事重提,弄得他连连抱拳求绕:邱老师,你别说了!</p><p>还记得,临调走那年,雨天室内课,教职高班学生跳交谊舞,女生们争先恐后要我带,男生们羞涩地住后躲的样子……</p><p>当然,更记得工作第二年,当时县教研室组织的一次大型教研活动,我为全县一百多位老师展示自己的课堂艺术,并且获得一致好评。这也是次坞中学有史以来的规模最大的教学活动,我这也算是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清晰记得当时的陈剑云老师在孙校长面前的评价:这是一把快刀!正是这样的评价,让我对自己的工作自信满满!</p><p>……</p><p>岁月如潮,往事只能回味,不可重现,但在我的心中,它就是永远!</p> <p>当年的主要教学楼,教的第一届初中生,就在这一楼。</p> <p>次坞往事(三)</p><p>记得,第一次听说次坞这个地名,是在大学毕业,当时县教育局召开的新教师分配会议上,在拿到分配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懵了!因为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诸暨有这么一个地方,也不知道它位于东南西北的哪一方,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报到!</p><p>后来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诸中时的一个学长钟国富在那教书,也正是因为他的调走才让我去补缺!于是在1986年的8月中旬,在学长钟国富的带领下才辗转到了次坞中学报到。那天,先是从娘家骑自行车十多里到城里,然后再坐长途汽车到次坞车站,再步行三四里路到次坞中学,这一路的奔波,让我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种被充军发配到边关的感觉,抓住了我的整颗心!那一刻,我从内心深处十分讨厌这个偏远的鬼地方!</p><p>在次坞四年,我有大把的一个人独处的时光,无数个夜办公结束的晚上,不回家的周末,这些独处的时光,我都是在看小说与同学通信中度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与大学同学通信,寄信地址里都喜欢写上“乌鲁木齐”,以表达自己身处偏远山区的落寞心情。</p><p>记得,报到之后第一天去正式上班,是当时的孙桂林校长亲自带着学校的总务主任俞老师去次坞车站接的我,他俩一个拎箱子一个扛被褥,而我们只是拎着一个小包尾随其后,然后孙校长还设家宴欢迎我的到来,这让我倍感温暖。孙校长是我工作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位校长,他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令我敬佩。他对体育教师工作发自内心的尊重,对我个人工作上的赏识,对我的任性倔强,表现出来的足够的耐心与大度,让我原本十分不乐意来这个地方的心情渐渐发生了变化。</p><p>那次孙校长家宴上,我认识了第一位新同事一一陈剑云老师,是他告诉我次坞的地理位置,他说,次坞位于诸暨,富阳,萧山三县交界处,是自古以来的重要战略要地!把次坞喻为杭州郊区的也是他,他告诉我说,次坞虽然离诸暨城区远,但是离萧山近呀!去杭州也方便,每天都有班车。清楚记得他当时说这些话时的神气,语调是那么高昂,神彩是那么飞扬,感觉次坞是个十分了不起的地方,总之,我来是来对了!</p><p>在次坞的四年,我果然无数次地坐班车到过杭州城,这让我的周末生活不再那么枯燥无聊!</p><p>记得,初到学校,学校里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田径场,我去的那年夏天,学校刚刚拆了位于学校道地中间的破庙,开学之后,是我与周博太老师一起丈量了场地,计算规划出可以造一个内道周长160米,六根跑道的田径场,又是我与周老师一起丈量规划了三个篮球场,从此学校才有稍像样的运动场地。其实,关于场地一块,我没有实践经验,都是在协助周老师工作时,偷偷学习的,而且这一年中我没有表示出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是自己偷偷学,偷偷悟。以至于一年工作到期,在学校领导面前总结时,作为师傅的周老师对我的评估是:工作能力强,自信,不需要他帮忙。其实他不知道,我不问,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随便乱问,我担心别的老师说我,一个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不如一个行伍出身的非专业教师。</p><p>记得,破庙拆除之后,那个热情又爱恶搞的陈剑云老师,总是吓唬我们说,这个破庙之前经常闹鬼,一到晚上庙里就“咯咯”响,现在庙拆了,鬼也没地住了,它们肯定要另觅他处,所以提醒我们女老师,晚上不要太迟回宿舍,吓得我晚上一个人不敢走夜路。</p><p>记得,刚到学校头二年,宿舍楼与教学楼分别住于次坞至大桥的公路二侧,老师学生往返于宿舍楼与教学楼之间很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当时的孙校长,发动全校师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募资造了一座天桥。许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学校扩建,天桥已不在,所幸那个刻着我们募捐人姓名的字碑还在!</p><p>记得,那个推广普通话省级先进个人的孙志凌老师,在那个大家还不习惯讲普通话的年代,一直坚持说普通话。他老母亲因为听不懂他的普通话而请求他说:志凌,你别说普通话了,老娘听不懂,你能不能跟我说诸暨土话?而他依然坚持说普通话,这个趣事,也成为老师们茶余饭后常用的笑谈!每年的校运会宣告工作都是孙老师自告奋勇的要求让他来做,每次我们有通知要他通告,对那些发音没有把握的词汇,他都要逐一查对标注好了再宣告,我站在边上如何着急急催都没用!更绝的是,即使与老婆吵架,他也坚持用普通话!只有实在吵不过老婆时,他才会用土话回怼几句,但是一定不忘先用普通话铺垫一句:你这个人用诸暨话来说……</p><p>还有他用来讽刺晚上从二楼后窗随便小便某位男教师的不雅行为,那诗意浓浓的值周小结!</p><p>记得,陈剑云老师晚上值周对付学生的杀手锏,就是向着楼上楼下的学生宿舍大喊:小的们,你们听着,本周老子值周,不想“吃生活”的都给我老实点!那时的学生都怕他,他这一招非常管用,熄灯铃一响,整个楼层马上安静下来!</p><p>我也很想学他这一招,但终究是资历不够,自然不敢大声叫喊,但是我会对熄灯后依然发出声音的宿舍逐一警告,对一而再再而三说不理的寝室,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也会强行叫开门,甚至拎出门来,几次下来,我俩似乎成了男女双刹!</p><p>记得,每年逢上八月十五,老师们办完夜办公,回到宿舍,拿上各自水果月饼在走廊上赏月侃大山,每逢此时,又是这个喜欢搞笑的陈剑云老师,准会诗兴大发,吟诗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厕所,低头思故乡!此诗句的创意来源于我们的厕所位于宿舍楼前的高坡上。</p><p>………</p><p>次坞这个地方,我曾经讨厌过,也热爱过,次坞的那些事那些人,一点一滴,都是我青春的记忆,已经刻在我的心灵深处!</p> <p>至今依然保持着当年旧貌的二层楼教工宿舍楼</p> <p>这是我当年住的宿舍楼二楼门前,上楼右转第一间</p> <p>这是当年教工学生二合一的宿舍楼楼下</p><p>陈剑云老师就是站在这楼下使用他的杀手锏的。</p><p><br></p> <p>与我们一墙之隔的小学</p> <p>在当年建造天桥时立的募捐碑前,与自己教过的第一届学生一起,述说当年的往事。</p><p>如今她也是这个学校的老师</p> <p>碑文中,我的名字,捐款二十元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见!</p><p>二十元,在月工资不足百元的八十年代中期,绝对的大手笔!</p> <p>这台阶上方,就是当年天桥的位置</p> <p>这里学校新的400米田径场,十分的大气漂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