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远的美篇

高平远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胡杨,心向往之久矣,曾许过要去看的,恰逢同学相约,既了却心愿又好友相聚,欣然成行,目的地是内蒙古的额济纳,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额济纳旗在的内蒙古最西端,属阿拉善盟,西临甘肃省,北接蒙古国,古曾分别为乌孙、大月氏、匈奴属地,居延海即在此地,故古时也称居延。土尔扈特人的“祖先之地”。弱水河(也称黑河、额济纳河)是这片土地的母亲河,正是弱水河将这片广袤戈壁沙漠孕育出许多绿洲,也成就了这里千年不死不朽的壮美胡杨林。著名的酒泉航天中心也在这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几个是十六日分头赶到包头会合后,驱车西进的。从包头到额济纳要十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出发时是早上七点,包头深秋的早上是很冷的,天气却还是很好的,阳光明媚。沿着京藏、京新高速行进,巍峨雄浑的阴山一路伴随,穿越在长空一碧天苍苍、大漠无垠野茫茫的宽广塞外,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幅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征战场面,战马驰骋、鼓角争鸣、刀剑如虹。卫青、李广、霍去病、陈汤、班超、窦宪、李靖…,一颗颗将星闪耀,翰海逐凶,燕然勒功,封狼居胥,“了却君王天下事,留取生前身后名”!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路向西,到达额济纳己近傍晚,这里愈发的天地广阔,拥有两万多人的额济纳小城静默在苍茫的原野上,斜阳映照下显得有些冷清。城市街道宽阔整齐,绿化也不错,满目秋黄。作为AAAAA旅游城市,宾馆饭店自是不少,加之国庆黄金周己过,宾馆预订还算容易,这里平素游客不多,各式商家最忙且快乐的时光也就是胡杨观赏期这段日子。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的天黑的比内地略晚些,夕阳辉尽,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烟半空,钩月疏星,冷风凄凄。街道上行人寥落,各式饭店却都人声鼎沸,食客甚多,多是外地游客,兴致勃勃地品尝着当地特色的驼羊肉品,店家也都兴冲冲的忙碌着,喜形于色。我们选了一家人多的饭店,点了手抓羊肉,配几个素菜,确实别有风味。一天的旅途劳累加之次日清晨要早起赴胡杨景区,饭后便早早的回宾馆休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次日清晨,天不亮我们几个就步行向额济纳最大胡杨林景点出发了,这个景点在额济纳小城东约几公里外,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道桥景区,步行也就半个多小时。早晨气温很低,1、2*的样子,寒风刺骨。一路上不时碰上和我们一样步行的游客,也有旅游大巴不断的驶过。几十分钟后我们到达了景区外,这里已聚集很多游客,操着天南地北不同的语言兴奋的交谈着,都在等着景区开门的时间。游客中心房顶上“三千年的守望,只为等待你的到来”的霓虹灯广告在黎明前格外的明亮,旁边的大屏幕上不断播放着杨胡的图片,悠扬的马头琴音乐袅袅于空。怀着一种企盼和虔诚,我也静静地等待着,竟不觉得冷了。七点钟时,景区开门了,人们积极而有序的验票入内,就要见到梦萦魂牵的胡杨林了!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戈壁上的一种中型落叶乔木,极耐干旱,直径可达一米多,树干通直,可达十几、二十米高,生长数百年,地下根系发达,可长达十几米,其顽强的生命力就得益于庞大发达的根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道桥景区自是在沙漠上的,既是叫桥,想必很久前是有河流的吧。景区入口建有青石阶,顺阶而行不远便见大片沙漠,沙漠中建有供游人行走的木质通道,一道桥和二道桥游人可步行游览。沿着通道前行,四周一簇簇、一片片的胡杨随即闯进视野,初见便觉震撼,古木苍苍,虬龙百态,或苍劲雄浑,或俊秀婀娜,有枯木兀立,有枝繁冠茂,更有那风霜洗礼过的胡杨叶子,金黄灿烂,绚丽辉煌,微风中悠扬的马头琴乐萦绕在胡杨林中,仿佛穿越在幽远而古老的时空中,愈发的让人陶醉。太阳慢慢的升起来了,昫暖的阳光把金色的胡杨抹出一片殷红,便更加的色彩斑斓,壮美中生出无穷妩媚。最令人欣喜的是这沙漠中竟真还有些浅流水潭,澄蓝的天空和水边的胡杨倒映水中,美轮美奂,宛若仙境,临水伫立,身心纯净,全无杂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 们从二道桥出口乘景区巴士到四道桥,四道桥便是著名的英雄林胡杨景点。据说是为纪念土尔扈特人东归取名的。清康熙年间,蒙古族土尔扈特人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压迫,经过英勇卓绝的战斗,突破沙俄的重重围堵,历尽艰辛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这是一次充满悲壮和勇敢的东归,是一篇伟大的爱国主义史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雄林的胡杨大都生长了数百年,虽经历了无尽的岁月沧桑、风沙霜雪,却愈加雄伟苍劲,生机盎然,且树高枝繁,互相交错,勾连成片,真如彼此相扶的土尔扈特勇士,表现出无畏的气慨和坚毅的力量。除了古老外,英雄林胡杨叶子的黄色也颇有特点,是那种不着烟尘、不染世俗的杏黄,清新亮丽,虽饱经风霜,依然欢喜,笑傲天地间,正是“阅尽天涯离别苦,依然一笑作春温”。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还大量生长着另一种极耐盐碱干旱的灌木—红柳,一片片嫣红的红柳和金黄的胡杨相间生长,为无垠的沙漠戈壁更添无限生机,色彩炫丽。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添加生机的还有几处不大的海子,海子中生满了红柳,偶见有水鸟凫游,这些海子是乘车从八道桥返回途中见到的,联想到景区里见到过干涸的河床,也就确定这里原是有河流的,成就了这片“沙漠湿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游完八道桥已是中午,吃过午饭回宾馆稍作休息便驱车前往弱水河、黑城景区。前面讲过弱水河是额济纳的母亲河,起源于祁连山脉,它静静地流过干涸的沙漠戈壁,沿途滋养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族人,也形成不同大小的海子,海子周围的胡杨林也愈发的兴旺,并且粗犷豪迈中透出许多的灵秀。蓝天、碧水、沙漠、胡杨奇迹般在这里相遇,不可思议而又浑然天成,让人恍若不在西北大漠,而是置身江南水乡,这样的景致不只令人惊艳,简直是完美,不,它的美实在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只能用心感受,感受这大自然的的神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黑城又叫黑水城,应是由黑河而得名的,始由西夏党项人建造,初为兵营,后因边贸而发展成西夏的一座城市。蒙古人灭西夏而得之,元朝曾在这里设亦集乃路总管府,是当时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明洪武年间废弃,之后在大漠中沉寂了七百多年,大部被风沙侵蚀掩埋,只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被俄国考古家发现,发掘了大量西夏、金、元等时期文物,随后多次抢救性发掘。最近的一次全面修缮加固是2OO8年开始的,直到2O|7完成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黑水城城墙高阔,原为夯土堆起,高十米左右,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墙西北建有佛塔。城为方形,城外有弱水河从西北流过。现在城内建筑是仿元朝所设总管府样建造的,有总管府、驿站、兵营马厩、酒馆集市和校场将台等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登上宽阔的城墙,正值斜阳夕照,临风远眺,正是大漠胡天秋边雁,落日长河沙如雪,一派辽阔苍茫之气象;风轻轻舒卷着墙头上的旗子,耳边仿佛传来悠悠羌笛、连声边角,雄浑中便有了些许苍凉悲怆之感,也有了怀旧思古之情,从“秦时明月汉时关”,想到“将军白发征夫泪”,从“黄沙百战穿金甲”,想到“古来征战几人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描写古代边塞生活虽不乏乐观豪迈之词,但总归是思乡悲凉之句多。更何况黑水城还有一个黑将军的悲壮故事。据传元末有一位黑将军驻守黑水城,势力日大便有了自立为王的想法,朝庭派大军围剿,黑将军率军迎战,对峙多时难分高下,官军便釜底抽薪,阻断了黑水河,断了黑城水源,黑将军苦守数日,终因无水被迫突圈,在距黑城不远处被元官军包围剿灭。据说黑将军的兵士们被剿杀地就在怪树林那里,而那些虽已枯死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大片胡杨即是那些死不瞑目、不屈不挠的冤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怪树林是因弱水河改道而致大片胡杨枯死而形成的,枯死的胡杨枯枝裸露,狰狞扭曲,形态各异,却都屹立不倒,个性张扬,表現出胡杨死而不倒的顽强和坚韧,这确是一种精神,也就是胡杨精神吧,正是这种不死不朽的坚韧和顽强造就了生命的厚重和辉煌。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时已至傍晚,金乌西落,残阳似血,翰海无垠,雲烟彻空,断雁孤飞,金杨染霞,好一派壮美景象。置此境界,不禁感叹天地广阔,岁月悠长,我辈渺若砂砾,瞬如流星,正所谓山河空念远,几度夕阳红!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结束了一天的旅游驱车返回宾馆时,已是一钩西月四野暮垂。回想这天所见,甚感欣慰,胡杨,我来看过你,再见胡杨,岁月守望者,沙漠真英雄! </span></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