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庆雨崩之行

山川

<p>  雨崩,这个地处梅里雪山腹地、被澜沧江环绕、四面被大山包围的藏族小村落,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户外徒步的圣地,每年来雨崩徒步、撮影的人成帮结伙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汇集于此,给这个原本寂静的藏族小村带来了生机与山外的气息。</p><p> 雨崩村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该村距离德钦县飞来寺30多公里,行车大约1个小时到西当村,然后从西当村开始徒步或乘车进入雨崩村(从2019年8月开始可以乘车进入雨崩村,每人200元车费,大约半小时到达雨崩上下村中间的观景点。)</p><p> 雨崩村因地处藏区四大神山--梅里雪山腹地而出名,更因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主峰--卡瓦博格峰所发生的山难就在雨崩村而声名户外界。现在它已经成为户外爱好者户外经历中的必然打卡地。</p><p> 我们一家于今年国庆长假从北京飞丽江,第二天早8点从丽江乘长途大巴到达德钦县,再从德钦转乘小客于晚上6点到达飞来寺入住。全程历时约10小时。</p><p> 飞来寺这个地方我于2018年7月末在去西藏时曾经在此居住一宿。今天再次来到此处,心情确有一些小缴动。</p><p><br></p><p> 今晚的霞光仍然没有映射出梅里十三峰的雄姿。</p> <p>  眺望曾经走过的滇藏公路。</p> <p>  观赏梅里雪山的最好季节是每年的十一月至次年的三月之间。国庆期间确实不是个好的时间,而且今年的梅里地区己连续一个多月阴天小雨,晴天的时间有限,能看到雪山的机会不多。但来此登山和朝拜的人们仍然抱着极大的信心和希望在等待和观望梅里十三峰能露出尊容的一刻。</p><p> 我们一早在路边小店吃饭,老板告诉说今天又没有希望了。</p><p> 在酒店的露台上与梅里十三峰合影。</p> <p>  从飞来寺去雨崩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乘坐德钦县城小公交车,每人20元早8点从飞来寺路边出发,另一种是赶时间的人租车,每人30元。两种方式的终点站均为徒步雨崩村的起点--西当村。</p><p> 西当村地热温泉也非常有名,住宿和吃饭均没有问题,常有游客前一晚选择直接来西当村泡温泉洗去疲惫,第二天可早起徒步进山。</p><p> 从飞来寺出来走滇藏公路的一段,在一个岔路往左转即为去雨崩的路,在越过卡瓦博格大桥前,路边有一售票点,每人27.5元(今年云南全省旅游景点门票均为5折)购票进入。</p><p> 现在雨崩村也建成为旅游景区,当地村民和外来人员投资兴建大量旅店,游客不断的涌入,给当地藏民生活带来了生机,但也破坏了山村原本的宁静与安祥,那种隐世的、世外桃园般的感觉也荡然无存。</p><p> 进入雨崩必经之路--卡瓦博格大桥</p> <p>  雨崩村徒步起点,也可在此乘车进入,每人200元。徒步距离18公里,其中上坡12公里、下坡6公里,全程耗时约8~10小时。</p> <p>  这是进入雨崩的第一个观景点拍照的雨崩村。山顶云雾燎绕,卡瓦博格峰隐藏在云之深处,山下农舍在一片小盆地上不规则的分散着,四周依偎大山,牛羊散落期间,一幅世外桃园的景色。</p> <p>  我们进入雨崩时难得短暂的放晴,但雪山也只是露出了一条缝,依然保持着她的神秘。</p><p> 雨崩村景观分上雨崩的笑农大本营和冰湖两处,基本在一条路上,海拔从3160~3840米,全程21公里,用时约10~12小时。笑农大本营也即是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住扎的高山营地,也因中日17名登山队员遭遇雪崩全部遇难的著名山难事件,从而使得梅里雪山成为永久性禁止攀登的著名山峰。</p><p> 下雨崩距上雨崩1.6公里,海拔3090米。景观有梅里神瀑和神湖两处。从下雨崩到神瀑距离5.5公里,海拔3090~3650米,全程往返用时约5~6小时。这条路是整个雨崩最好走的路线,全程石板路。到神湖与神瀑的距离、海拔和用时基本相同,只是不在一个方向。</p><p> 出雨崩村可选择从进来时的路线原路返回,也可以选择从尼农峡谷徒步出山。</p><p> 全部游玩雨崩的所有景观需要5天时间。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体能选择放弃一些景点。</p><p> 我们因为只有2天时间,故只选择去神瀑朝圣,然后从尼农大峡谷出山。千里迢迢来到此,也多少有些遗憾。</p> <p>  远处云雾缭绕的深处就是神奇的梅里瀑布。我们从这里开始徒步神瀑。</p> <p>  进入神瀑原始森林</p> <p>  由雪山融水形成的巴些隆曲河。</p> <p>  逐渐上升的神瀑之路真的需要很好的体能。</p> <p>  远处碧绿的山坡上流淌的高山融水像白色哈达披挂在山腰上欢迎远方来的游人。</p> <p>  我儿子走累了,坐下休息一下。</p> <p>  攀过这个大岩石,我们己能远远看到神山的圣瀑。</p> <p>  我们从雨崩村出来,历时约3.5小时,终于站到了神瀑的脚下。看着神圣的瀑水从天而降,就像天神洒向人间的甘露。我们此刻站在它的脚下,任神瀑飞奔的雪水肆意的漂洒在身上,打湿我们的衣服,淋湿我们的头发,习习寒风吹透身体。但这一刻,确像是沐浴着神圣的雨露,洗净内心的铅尘,此时一路攀登的辛苦与疲惫也一扫而光。</p><p> 我们朝拜神山,祈祷神山能保佑我们一生康健、生活顺随。</p> <p>  向神山祈祷</p> <p>  接受神瀑的沐浴。</p> <p>  下山时回望神山与神瀑。</p> <p>  短暂的晴日好象要向朝拜的人们显露神山的圣容,但随即又像待嫁的少女将自己隐藏了起来。</p> <p>  一路上好象我们是徒步者中最年长的一对。和老伴合个影留做纪念。</p> <p>  载人的马帮。</p> <p>  下山的步伐如此轻快。</p> <p>  巴些隆曲河边堆个玛尼石保佑平安。</p> <p>  朝圣的人们在路边堆积的玛尼石。</p> <p>  从神瀑历时1.5小时回到下雨崩。</p> <p>  下雨崩的傍晚和略显疲惫的老伴。四面八方徒步的人均以归来,此时正是晚餐的时间。</p> <p>  经过一夜的休整,体力己恢复。早晨起来打开窗户,昨夜的雨淅淅沥沥仍然在下,远处的山谷蒸腾出浓浓的雾气。</p><p> 在农家饭店简单吃过早饭,7.50分,我们顶着小雨踏上通往尼农峡谷的路,开始返程。据旅店老板说这段路大约20公里,全程下坡,用时4~5小时。</p> <p>  出山的路确实有些泥泞,但走过约半小时,雨渐渐停了,路也不再泥泞好走了很多。山谷的雾气在升腾,山上的树木在雨水的浸润下更显翠绿和娇嫩。 </p><p> 我们呼吸着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步伐也轻盈了很多。</p> <p>  此时孩子拿出耳麦,播放北欧阿尔卑斯山森林音乐。看着眼前的景色,听着北欧音乐,在此时此刻是如此的相配,我们也仿佛走进北欧童画的森林世界。</p> <p>  我们从进入峡谷,就隐隐的听到有山水流动发出的隆隆声,行走约一小时,就在我们必经之路的一处崖壁的裂缝中,奔涌着上游雪山融水形成的巴些隆曲河在此通过暗河汹涌而出,声音咆哮,寒风习习,水流顺峡谷而下。从这里开始,激流将伴随我们一路轰鸣走出峡谷,汇入澜沧江。</p> <p>  一路相伴的众多徒步爱好者。</p> <p>  奔腾相伴的激流。</p> <p>  大山深处的秋色。</p> <p>  远处的峡谷口近在眼前。</p> <p>  临近峡谷口的一处补给点,众多外国徒步者在此休息,我们则一越而过。</p> <p>  过了这条河,剩下的路基本都是平路。这是在近百米深的悬崖峭壁上人工修建的只有一米宽的骡马小路,路边没有护栏,下边就是奔涌的山涧激流,垂直深度有三、四十米深,小路弯延着沿峭壁一直伸向峡谷口的尽头。</p> <p>  山中马帮。</p> <p>  山间的激流从这里冲出大山与澜沧江汇合。青白的雪山融水汇入浑黄的澜沧江流向远方。</p> <p>  图片右侧上方的路,就是走出峡谷后沿着澜沧江到达汽车停车场的路。</p> <p>  图片下沿的柏油路即为停车场,大部分徒步者将在这里乘车返回德钦县城。</p> <p>  我今天的徒步记录,很久没有这样的速度了。为我们一家人骄傲!</p> <p>  短暂的2天雨崩之路,累的不行,确也是难忘,值得珍惜。虽然没有看到梅里的真容,确也给我留下再次想来的念想,如果再有机会,我还会再来。</p><p> 雨崩,再见!梅里,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