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摄古树纪实之江南第一松

火烈鸟

<p>古镇庄行闲逛之余,按计划赴亭林寻摄古树“江南第一松”。</p><p>搭公交南金线抵亭林东街,按导航指引沿亭林市河边的老街前行,过了金展路,就可以到古松园。</p> <p>古松园所在的这片区域,已经辟为公共绿地,名“铁崖公园”。铁崖源自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杨维桢(1296年-1370年)的号。</p> <p>正对园门的照壁。</p><p>1985年,亭林镇人民政府与市园林局古树名木管理组协议围松建园。工程于当年12月动工,次年10月15日竣工。公园面积虽小,但布局严谨,错落有致。</p> <p>进入园中,步过小桥,穿过洞门,就看见古松了。</p> <p>相传,这棵古松是元末文学家、书法家杨维祯所植。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杨维桢(原籍浙江诸暨)徒居胥浦(今金山)的学生陶宗仪家,正逢六十大寿,远近的文人雅士赶来祝贺,吟诗论曲,酒兴正浓。有人建议杨维祯种松树纪念生日,寓长寿、坚贞之意。于是他就在陶家种下了这棵罗汉松。因杨维祯号“铁崖”,后人就将这棵树叫做铁崖松。</p> <p>这株古松入秋后,针叶有形似骨牌点的黄色斑点,故又称骨牌松、剔牙松。古松树高7.2米,胸围2.8米,蓬径4.8米,树龄已660多岁。</p> <p>(网图:松江石湖荡的江南第一松)</p><p>相传杨维桢在松江府境内隐居时,曾手植两株罗汉松,一株在金山亭林,一株在松江石湖荡,今两地均为古松建园,均称古松为“江南第一松”。可惜各自命运不同,石湖荡的第一松在1972年遭雷劈枯死,经园林圣手在枯木中植入新松,延续生命。</p> <p>杨维桢不仅是当时的大文学家和大书法家,还是一位大隐士,元末他辞官避乱于松江,明初又当面推辞了朱元璋的留用。</p><p>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被后人称为“元末三高</p><p>士”,其墓合葬于干山(天马山)上。</p><p>此照为两个月前摄于天马山。</p> <p>与罗汉松相邻的是棵150多年的厚壳树,与罗汉松的褐黑油亮相比,其树身淡土黄色,枝干圆润挺直,植种于清同治年,也是市级古树保护的古树名木。</p> <p>厚壳松旁有一古井,井栏呈八角形,近旁的假石上写“八角古井”。</p><p>据传,八角井曾是旧时亭林八景之一,应在读书堆东侧(现邮电局)位置。此井疑似原古迁移至此。</p> <p>今日寻摄返程途中,发朋友圈九宫图,获网友萧先生赋诗一首,附此并谢。</p><p><br></p><p> 五绝•江南第一松</p><p> 铁崖罗汉松,名树郁匆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卷卷虬枝叶,苍苍古木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谢谢浏览!</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