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走滹沱 畅游生态美(D单元 找寻消失的滹沱河)

张广兴

<p>滹沱河东行至深泽后,就没有了河滨公路,只好沿石黄高速至献县。按导航沿泛区南岸走乡间小路就来到了引洪道。</p> <p>这就是要找寻的滹沱河和滏阳河汇流形成子牙河的地图。</p> <p>献县地处河北平原中部,每到夏秋两季,上流滹沱河和滏阳河两河洪水到达献县,历史上经常漫溢出堤,造成决口泛滥,形成了献县泛区。献县泛区的主要作用是滞洪,用于调蓄洪水,缓流陈沙,减轻下游河道泄洪压力。该泛区形成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至今已有137年历史。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当时的清政府定位“钦定泛区”。</p><p><br></p><p>据献县水务局提供的史料记载,从1881年至1949年,献县蓄滞洪区共运用泄洪37次。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4次较大洪水和5次中小洪水。在历次滞洪中,蓄滞洪区为保卫京津、铁路、油田,保护下游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p> <p>到达泛区,首先看到的就是农民正在收获白山药和离地面很底的滹沱河。</p> <p>第一次见到白山药这样收的</p> <p>全都是沙地,非常适合种白山药。</p> <p>献县的滹沱河有水了,今年我省统筹调度黄壁庄水库水,累计向滹沱河生态补水3.2亿立方米,滹沱河下游石家庄市城区段至献县枢纽闸实现了全线通水,形成有水河长170公里,水面面积约32平方公里,并实现利用滹沱河献县枢纽向老子牙河补水,有效改善了老子牙河常年缺水的生态困境。目前,滹沱河已成为我省通过生态补水形成有水河长最长的河道。</p> <p>献县泛区位于献县枢纽闸上,是滹沱河、滏阳河和滏阳新河汇流区,承纳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洪沥水,主要是缓洪沉沙。运用机遇为5-50年一遇。</p><p>献县泛区又称滹沱河泛区,使用历史较长,建国前运用频繁经常受淹,群众生活极为贫困,被清政府定为“钦定泛区”。据史料记载,自1881年(清光绪七年)到1949年的67年间,泛区运用37次,平均不足2年用一次;建国后又经历了1954、1956、1963、1963年8月上旬发生大洪水,当滹沱河与滏阳河洪水汇合后,子牙河水位猛涨,8月12-13日献县附近决口数处,洪水进入黑龙港地区,8月12日献县站(藏桥)出现最高水位18.68米。滹沱河泛区尹堡寨8月9日14时出现最高水位17.48米,相应蓄洪量13.1亿立方米。</p><p>1963年大水之后,于1966—1670年先后开挖子牙新河、兴建献县枢纽、开挖滏阳新河,加固滹沱河南、北堤,形成了现今的献县泛区。</p><p><br></p><p>献县泛区的主要作用是滞洪,最高滞洪水位18.5米,献县的最大滞洪面积为279平方公里,最大滞洪容积为9.42亿立方米。</p><p><br></p> <p><br></p><p><br></p><p>在河北省献县,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名,说它特殊,因为它不是某个村庄的名称,而是一个集体概念,是众多村庄的合称----这就是四十八村。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它是献县苦难和贫穷的代名词。</p><p><br></p><p>“四十八村”位于献县西部,地处滹沱河北大堤以南,滏阳河以西,滏阳河与滹沱河汇流的夹角地带。包括张村、临河、小平王三个乡的48个自然村,“四十八村”又被称作“献县泛区”,面积173平方公里,其中心点距县城21公里。</p><p>关于“四十八村”的情况,有一首民谣作了概括地说明。</p><p>陈家庄北边挨河口,</p><p>古庄的人们卖香油。</p><p>贾庄桥有伙修桥的匠,</p><p>王庄出了个举人头。</p><p>八里庄新起桥一座,</p><p>大章赶庙是两头。</p><p>万家寨的好外出,</p><p>贾庄打盖帘儿集上卖。</p><p>文都村栽种果木树,</p><p>文大夫搬家到枝头。</p><p>李谢爱把园子种,</p><p>要吃豆角儿上堤口。</p><p>杜凌花出了同乐会,</p><p>双村南边是天平沟。</p><p>冯庄的乡亲卖山药,</p><p>抛军哨好象望天猴。</p><p>刘庄村子一掐火,</p><p>参军镇的苇子没有头。</p><p>小平王的人们编蒲囤,</p><p>祝庄有伙儿吹鼓手。</p><p>权寺出了伙儿泥瓦匠,</p><p>张支根有个李星武。</p><p>梁家庄,一个头,</p><p>三角祖先冉伯牛。</p><p>富庄有个张大炮,</p><p>张村本是九个头。</p><p>临河修起庙一座,</p><p>李家疃的当会头。</p><p>尹官的人们卖花样,</p><p>河堤南边儿是横头。</p><p>石家疃的织褥面儿,</p><p>十字大街元昌楼。</p><p>路庄常把带子卖,</p><p>王家庄的烧饼没有油。</p><p>镇上出了个“燕子李”,</p><p>关尹庄起了两座大高楼。[</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位于滏阳河和滹沱河夹角的桥头村</p> <p>大闸</p> <p>献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修学好古的献王刘德、一代文宗纪晓岚、民族英雄马本斋、哲学泰斗张岱年等英才俊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p> <p>位于滹沱河与滏阳河夾角处的陈庄村</p> <p>位于滹沱河和滏阳河夾角处的大八里庄村</p> <p>滹沱河在这里修一泥坝,挡住了水往下流。</p> <p>这是近乎无水的滹沱河</p> <p>终于来到了三江囗,左侧是滏阳河,前方是滹沱河,右侧是子牙河。</p> <p>滏阳河</p> <p>滹沱河</p> <p>子牙河</p> <p>落日下的三江口</p> <p>真乃北方的江南水乡</p> <p>从滹沱河的发源地山西繁峙到消失地河北献县,分ABCD四单元进行了较深度的游揽,前后历时近一个月,自驾近千公里。谢谢你的关注和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