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史揭秘| 日本投降两年,华北居然还有一支日军作战部队,【共和国两代军人】

两代军人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声明:本号所有文章、图片(除注明外)均为原创,任何平台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违法必究!鼓励原号转发群发,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我们。]</b></p> <p><b style="font-size: 15px;">本期讲述人:聂荣臻</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1947年春,国民党军集中兵力重点进攻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而在华北战场转为守势。国民党北平行辕为确保华北战略要地,维护交通线,保持与东北的联系,将所属正规军9个军收缩在北平、天津、保定地区及平绥铁路北平至张家口段、北宁铁路北平至山海关段、平汉铁路北平至石家庄段,以第94军、第16军各一部共7个团的兵力向冀中解放区大清河以北地区实施局部进攻。在石家庄及正太铁路东段只有第3军2个师、第43军1个师和保安团队守备。</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觑得这一空子,我晋察冀军区发起“正太战役”。</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b></p> <p>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大踏步进退,完全主动作战,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等指示精神,针对正太铁路东、西段分归北平行辕和太原“绥靖”公署,指挥不统一的弱点,决心集中华北野战军三个纵队在冀中军区、冀晋军区等地方部队配合下,发起一场大兵团作战,首先歼灭石家庄外围国民党军,尔后沿正太铁路向西发展攻势,求歼太原出援的国民党军。同时,以冀中军区部队牵制向大清河北进攻的国民党军。</p><p> 1947年4、5月间,晋察冀军区野战军以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的铁路沿线为主战场,打响了历时一个月左右的“正太战役”。这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扭转华北地区战局极为重要的一役。</p> <p>  4月9日凌晨战役打响,晋察冀军区以杨得志的第2纵队、杨成武的第3纵队(攻击安丰、正定地区守军),与陈正湘的第4纵队(攻击方村、栾城、北固城等地守军)南北合击石家庄外围之敌。经过三昼夜激战,肃清90多个敌人据点,歼敌第3军一个团及地方保安部队1万余人。</p><p> 随即,第2、第3纵队主力于14日按预定计划由正定地区沿正太铁路发展进攻。至17日,攻克获鹿、井陉两县城和井陉矿区,打开了西进的通路,沿正太铁路向西挺进,直逼山西重镇阳泉。</p><p> 22日至25日,第2纵队从北面逼近阳泉;第3纵队攻克娘子关,进至阳泉东南地区,与第2纵队构成了会攻阳泉之势。</p> <p>  阳泉是山西的重工业原料基地,是阎锡山心头的一块肉。为确保阳泉,阎锡山急令第33军第71师、暂编第46师等部共5个团由太原、忻县乘火车东援,25日进入阳泉、赛鱼地区,使该地区国民党守军增至1.1万余人。晋察冀军区遂改以第3纵队从正面牵制阳泉守军,以第2纵队一部向寿阳西北地区迂回,至28日攻占盂县城、宗艾镇等地。第4纵队于29日进至芹泉地区,截断了阳泉、寿阳间的交通。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攻占定襄县城,牵制太原国民党军。进入阳泉地区的国民党军第33军两个师惧怕被歼,于29日回撤,进入测石驿地区时,遭第4纵队阻击,被迫就地转入防御。</p><p> 5月1日,晋察冀军区部队向阳泉紧缩包围,第2纵队一部攻占寿阳西南的马首、上湖火车站,切断了寿阳与太原的联系;地方部队攻占太原东北郊段王镇。阎锡山判断晋察冀军区部队将要进攻太原,遂令阳泉守军及被阻于测石驿地区的第33军速向寿阳集中,准备回援太原。</p><p> 2日,国民党军暂编第10总队等部由阳泉撤至测石驿地区与第33军会合时,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全线攻击。然而,在攻击狮垴山时却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狮垴山远眺(网络)</b></p> <p>  狮垴山,位于阳泉市西南面,距市区4公里,海拔1500米。拿下狮垴山,整个阳泉俯瞰眼底,就等于卡住了正太铁路的咽喉。</p><p> 5月1日,3纵8旅23团包围狮垴山,居然攻击屡屡受挫。</p> <p>  狮垴山这个军事要地,对于晋察冀军民并不陌生,甚至是悲壮的。</p><p> 那是“百团大战”中的一场著名战斗。</p><p> 1940年7月,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名致电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并报中央军委同意,集中晋察冀115师、晋西北120师、晋冀鲁豫129师及山西新军共105个团,展开以正太铁路沿线敌交通线和据点为重点的大规模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385旅旅长陈锡联</b></p> <p>  狮垴山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p><p> 8月20日夜里,百团大战打响。129师385旅14团连夜冒雨抢占狮垴山,犹如在驻阳泉日军头上垂下了一柄“达摩克利斯剑”。21日,恼羞成怒的日军纠集6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连续向扼守狮垴山的14团阵地发起猛攻,并向阵地投掷毒气弹。</p><p> 战斗最紧张的时刻,385旅旅长陈锡联、政治部主任卢仁灿亲自带领769团赶来支援,1营、3营遂加入战斗。</p><p> 坚守狮垴山的八路军勇士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与鬼子兵展开了殊死搏斗,在几处阵地双方争夺异常激烈,甚至是短兵相接的白刃格斗。</p><p> 血战六天六夜,769团协同14团共歼敌400余人,保障了正太铁路破袭战的顺利进行。</p><p> 这一仗虽然完成了任务,却在参战将士的心里留下了惨烈的记忆。</p> <p>  对于狮垴山守敌之顽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也感到有些意外。他要3纵司令员杨成武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杨成武查明情况在电话中报告说,狮垴山守军是日本人。</p><p> 起初聂荣臻怎么也不相信:日本已经宣布投降快两年了,怎么还会有日本军人在打仗?杨成武肯定地回答:驻守的是日本保安第五大队,还在山上修筑了工事、岗楼。 </p><p> 奇了怪了,这群日本军人从哪儿冒出来的?聂荣臻很是纳闷。纳闷归纳闷,还得先解决了再说。“百团大战”时,是八路军防守,日本鬼子攻;现在是解放军攻,日本人守。攻防互换,以日本鬼子的战斗力确实也不容小觑,这块骨头不好啃啊!聂荣臻沉思片刻说到:“这个据点必须拿下,对于日本人不一定要强攻,可以采取灵活战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处境,不要再为阎锡山卖命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3纵司令员杨成武(网络)</b></p> <p>  狮垴山的确有500多日本兵,不过他们此时效忠的对象不是天皇而是阎锡山。抗战胜利后,阎锡山软硬兼施,将这支日本保安第五大队收编到自己旗下,用来对付解放军。</p><p> 围攻狮垴山的3纵8旅23团根据聂荣臻司令员的意图,暂时停止进攻,将这股敌人团团围困,并切断了他们的电源和水源。</p><p> 两天后,一名日本兵手中举着一面白旗从山上走下来。这名会说中国话的日本兵将一封用中文和日文写的信交给我军战士。此信大意为:大日本皇军已经战败,作为战败国的军人,我们本来应该返回日本,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国,只能听命于阎长官指挥,现在我们愿意放下武器,唯一的要求是请贵军保障士兵及家眷的人身安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聂荣臻(左二)、杨成武(右一)合影</b></p> <p>  23团团长张英辉看完信厉声说:“回去告诉你们的指挥官,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我们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p><p> 日本兵连声允诺,并要求张团长派人上山受降。张英辉让1营马营长作为我军代表,与日军进行谈判。</p><p> 马营长带着一名通信员登上狮垴山,以不容置辩的口气对日军大队长藤田信雄说:“优待俘虏是我们解放军的一贯政策,立刻放下武器是你们唯一的出路。赶快下令,让你的部下出来受降!”</p><p> 藤田信雄“依里哇啦”喊了一阵,一会儿功夫,数百名日军纷纷从工事、据点里钻出来,把手中的枪架好、装备堆放在一起,然后列队站好等候训示。</p><p> “嗯,不是说有眷属吗?”马营长问道。 </p><p> 藤田又是一阵喊叫,一大群日本女人和孩子从岗楼中跑出来,足有一百多人。 </p><p> 中国土地上,日军最后一支成建制的部队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的命运。</p><p> 狮垴山不攻而下,阳泉的解放自是不在话下,如囊中取物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聂荣臻(中)指挥正太战役(网络)</b></p> <p>  正太战役,晋察冀军区部队共歼灭国民党军3.5万余人,解放县城七座和井陉、阳泉、黄丹沟等矿区,控制获鹿至榆次间铁路180余千米,孤立了战略要点石家庄的国民党守军,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重要作用。</p><p> 狮垴山一仗,打出一个日军保安大队则是这场宏大战役中的一个插曲。</p> <p><b>【人物小传】</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聂荣臻,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吴滩镇,幼入私塾,辛亥革命后入新式学校,小学毕业后考入江津县立中学。 “五四”运动中,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1919年底赴法勤工俭学,于1922年8月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到苏联学习军事。1925年8月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成员、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7月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1931年12月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冬以后,与军团长林彪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nbsp;&nbsp;&nbsp;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中,组织指挥部队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等铁路线进行破击战。&nbsp;&nbsp;&nbsp;&nbsp;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北平(今北京)市市长等职。先后参与指挥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nbsp;&nbsp;&nbsp;&nbsp;&nbsp;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轮换等工作。曾参与组建各军兵种领导机构和一批军事院校,并组织制定军事条令、条例等。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兼任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9年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83~1988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 199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b></p> <p><b>参考资料:</b></p><p><b>《华野档案》 &nbsp;中共党史出版社</b></p><p><b>《二野劲旅》 &nbsp;军事科学出版社</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真诚感谢</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您的到访及关注点赞支持分享</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读兵史 长知识</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共和国两代军人》编辑部</b></p><p><b style="font-size: 15px;">统筹:毛战海、杨少华</b></p><p><b style="font-size: 15px;">媒体顾问:李红梅</b></p><p><b style="font-size: 15px;">文案:冯杨</b></p><p><b style="font-size: 15px;">美篇制作:冯杨</b></p><p><b style="font-size: 15px;">助理:阚文言</b></p><p><b style="font-size: 15px;">推广:李黎、龚小平、山里人(孙德华)、毛建军</b></p><p><b style="font-size: 15px;">外联:林平(135 1682 9260)</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范晓莹(13777888336)</b></p>

阳泉

正太

聂荣臻

晋察冀军区

纵队

第军

日本

杨成武

国民党

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