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乡茅台镇探寻

水手

<p><b><u>茅台镇不是一开始就叫茅台镇,它叫过马桑湾、四方井、半边桥、云鼓镇,还有茅草村、茅草台,因为当地的土著人每年在茅草春发时用茅草搭台祭祀而得名。后来去掉了中间的“草”,才成了如今的“茅台镇”。</u></b></p> <p><b><u>清朝,茅台镇的酒业已经十分兴盛,并在全国都极富盛名,直到如今,说起茅台镇,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酱香白酒;走进茅台镇,第一感受也是无处不在的酒香。</u></b></p> <p><b><u>不过在探寻茅台镇时,环环想先让大家穿越回高中时代的地理课堂,回忆老师讲的“北纬30°”那一课:</u></b></p> <p><b><u>北纬30°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纬度带,这条纬度横穿了四大文明古国,有很多奇妙的自然景观,也贯穿了许多神秘的世界之谜: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百慕大三角,亚特兰蒂斯,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玛雅文明。</u></b></p> <p><b><u>现在,这条纬度带上又有了一个新的标签:世界上最适合酿造蒸馏白酒的黄金纬度带。</u></b></p><p><b><u>中国的酿酒名产区邛崃、泸州、宜宾、仁怀(茅台镇),都分布在北纬30°附近。</u></b></p> <p><b><u>中国白酒金三角。</u></b></p><p><b><u>环环曾经在介绍四川的白酒产区时提到过这个白酒金三角,金三角的一角就在贵州仁怀市(茅台镇)。</u></b></p><p><b><u>不过在酿酒这事上,要解释这条纬度的神秘之处,其实也很简单:</u></b></p> <p><b><u>1.中国该纬度大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量大,为微生物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u></b></p> <p><b><u>2.酿酒产区自然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提供了酿酒所需要的原料、优质水源、合适的温度湿度,提供了酿好酒的基本条件。</u></b></p> <p><b><u>3.即使实在技术不够先进的过去,这些产区同样有能力、有条件酿造出优质的好酒,相反,名酒产区的自然环境无法复制,也使他们的品质难以超越。</u></b></p> <p><b><u>所以,在两千多年前,贵州的白酒已经有了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30多年,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夜郎(今黔北一带)所产的名酒“枸酱”,情不自禁地赞曰:“甘美之”。</u></b></p> <p><b><u>以后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专门绕道仁怀的历史,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赚得唐蒙益部来。”</u></b></p> <p><b><u>为此,清代著名诗人郑珍曾写道:“枸酱乃从益部(茅台镇)来。”枸酱,经考证为赤水河一带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u></b></p> <p><b><u>赤水河又称美酒河。在中国的酿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粮食经制曲酿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而赤水河畔茅台一带所产的大曲酒,当时也是朝廷贡品。</u></b></p> <p><b><u>至元、明期间,茅台镇的酿酒技术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回沙”工艺。</u></b></p><p><b><u>明末清初,茅台地区独步天下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在1929年,民国商人周秉衡在茅台镇开办了“衡昌烧房”,采用家传酿酒“十法”开始酿造大曲酱香白酒。</u></b></p> <p><b><u>历经岁月变迁,周氏酿酒人不改初心。1986年,周氏后人秉承先辈传统文化,按照衡昌酒房的传统配方和酿造工艺,重新恢复生产,酿造衡昌烧坊酒。</u></b></p> <p><b>手机摄影制作:水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