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坑祠与宗子房

刘界书

<p>图文作者:潮州东津宗子房 刘界书</p> <p>刘允故居(设计效果图)</p> <p>  2018年冬,潮州桃坑刘氏理事会响应潮州市委、市政府“百家修百厝”的号召,计划在桃坑(今湘桥区桥东街道东湖社区)原“绍德堂”旧址重建潮州八贤刘允故居(纪念馆),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确定“绍德堂”旧址的准确位置并以之为奠基地点。</p> <p>配图1:潮州八贤刘允故居纪念馆(筹)路口彩亭</p> <p>  宋代潮州桃坑刘氏先后建有宗祠三座:位于桃坑向西祠(绍德堂)、桃坑向北祠和东津埔东祠。三座祠宇中,绍德堂主祀刘允(金紫公),相传为龙图公刘昉和银青公刘景两兄弟所建,距今约有900年历史。及后,绍德堂配享刘昉(龙图公)和刘景(银青公),加上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传说是刘昉的学生)游学潮州时前来参拜并赠联“五行金木水火土,世系公侯伯子男”而最为著名。</p> <p>配图2:明谱中,祠堂主祀刘允及配祀,有关宗子屋和宗子职责的记载</p> <p>配图3:明谱中,有关刘昉刘景创祠堂的记载</p> <p>  潮州桃坑刘氏理事会根据族谱记载得到绍德堂的大概位置:“前得笔架为朝,后峙神农之脉,左钟青龙之文气,右毓山君之寿光。”摆上罗盘,定好方位。为了找到更具体的物证,理事会特地邀来族中几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前来帮忙指认和辩别,调来挖掘机在神农山脚、东湖岸边挖了几个小时,除了挖到少量的红瓦碎砾和零星灰团砖块外,未见半点墙基残壁或石柱构件。照理说,完整一座绍德堂毁于1940年日寇炮火,距今只有78年,族中八十多岁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来过旧祠堂祭祖、玩耍过,怎么按照他们的指引挖了那么久,那么开阔那么深,还未见旧地基?理事会成员暗暗着急,难道是老祖宗还未被我们的诚意打动?</p> <p>配图4:初挖时,发现成批的红瓦碎砾。</p> <p>配图5:挖掘机挖到灰团。</p> <p>  这时有人提议:“何不请宗子出马?”</p><p> 宗子何许人也?</p><p> 原来,按旧礼制,宗子是姓氏宗族祭祖之执事,是一个职位,这个职位的人选需依血统而定,并且是世袭制的,一般是由长房的嫡系子孙担任。古语云:“朝中有东宫,民间有宗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潮州桃坑(东津)刘氏绵延千年,族谱明确记载:明.弘治戊午年(1498年),族长刘琯(桃坑15世祖)依旧制请宗子刘世本“主其祀”。</p> <p>  那时的桃坑,除宗祠之外,还有历朝帝皇封赠及裔孙捐置之香灯田、莲塘需耕种管理,更有唐、宋、元、明历代先贤的珍贵祖墓要守护,所以明朝刘世本(桃坑17世祖)就任宗子职位后,为方便管理,就住在桃坑宗子室(近祠堂旁的一排屋舍,由宗祠公款修建的,这可能也是潮州最古早的“公产房”),一直传袭至民国时期的宗辈(30世),累计有十四代人担任宗子之职。</p><p> 例如清版.桃坑刘氏族谱手抄本中,记述康熙二十八年族众立规,其时的宗子禧贤,正是宗子房的禧字辈(桃坑23世)的祖先。</p> <p>配图6:清谱中,族众议立新规,涉及族长和宗子等人的有关记载</p> <p>  至清朝中期,桃坑刘氏宗子开枝散叶,人口渐多,除留一部分人继续管理祠墓和耕种宗子田(族规列明:香灯田之中,划出一小部分给宗子自耕,不用缴租,宗子田的收益相等于宗子的工资)其余的人陆续移居东津刘氏大本营,聚居于中津堤脚的宫后(宫,是指意东堤堤顶的安津庙,东津人称之为大宫)一带,并置地盖建公厅,名曰:宗子房。这些人多数继续以农耕渔樵为生,少数开始尝试从事手工业或小商贩。以前旅外侨胞寄番批回来,都是写“东津乡宗子房”这个地址。</p> <p>配图7:东津乡宗子房现在的门牌。</p> <p>  一直到1940年绍德堂被毁之前,宗子房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在桃坑,他们守护祠堂和祖墓,代收香灯田的田租,平时耕田捕鱼为业,农闲之时男习拳、女纺纱,每年春冬两祭,担任宗子角色,忙里忙外张罗一切祭祖事务。</p> <p>配图8:1964年旅居泰国的刘氏亲人寄回东津宗子房的番批。</p> <p>  话说绍德堂旧祠址苦寻未得,有人提议请宗子房的老人来辩认,理事会马上派车子到东津接来八十一岁的刘添源老人(绍辈、31世),刘添源就是随祖辈、父辈留守在桃坑的最后那批人中之一员,祠堂未毁之前,穿开档裤年纪的他,整天与一群小孩在祠堂内外玩耍,墙垣的位置、外观风貌还依稀记得。</p><p> 在刘添源老人的指引下,挖掘机又开挖了,因经年雨水冲刷、植被覆盖,第一挖仍是新土。刘添源老人肯定地对司机喊道:“围墙就是在这个位置,继续深挖!”第二挖,地底传来一声闷响,抓斗里出现了一小块灰团。第三挖,大地一震,机器颤抖,更大的沉闷声混合着金属碰到硬石的清脆声,一根石柱横躺在抓斗挖过的深沟里……现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着机器的轰鸣声,在神农山脚、桃坑湖畔回荡。</p> <p>配图9:挖到石构件。</p> <p>  绍德堂原址寻到了!</p><p> 族中有老者欢呼:“请来宗子寻得旧祠堂址,旧锁头还得用旧锁匙才能打开!”</p><p> 潮州桃坑刘氏立宗子之法,自明朝至今520多年历史,传统保留可谓久唉,文化积淀可谓深厚。经过17代人的繁衍,宗子的后代现有七十多户、300多人口,演变成宗子房,这在潮州仍至全省全国,可能也仅此一家。</p> <p>配图10:刘允故居奠基石。</p> <p>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并发表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潮州人民大受鼓舞,对潮州文化更加自信,全市掀起一股古城保育活化、修缮复原古建筑的热潮,官方和民间正合力推进潮州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在这大好形势下,别忘了桃坑(东湖)一隅,曾住过一个叫刘允的潮州八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