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一一韦庄凉粉

雷江波

<p>  ​​​凉粉,夏季风味食品,是一道消暑的绝好佳品,调以酱油、醋、芥末、辣椒油等而食,十分爽滑适口。 凉粉也是 陕西美食中很有特色,吃法多样的食品之一。一般用红薯淀粉、土豆淀粉等作原料,也有用绿豆、荞麦、橡子粉原料制作的。有凉拌凉粉、炒凉粉、卤汁凉粉,冷热皆宜,亦菜亦饭,口感各具,味道鲜美。 ​​​</p> <p> 澄城县韦庄凉粉,创始于1916年,至今己有上百年历史, 其原料选用澄城县北优良的红薯粉面,按比例与水混合,经过滤、加热、搅制等1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皆由人工完成,不惜工时、体力,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搅制的红薯凉粉光滑劲道,软韧滑爽,口感适中,它以适口、细腻、味美而受到了当地百姓和消费者的青睐,久销不衰,驰名一方。</p><p><br></p><p></p> <p>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薯凉粉是低标准农家的产物,经韦庄镇马庄村林祥顺老人高手妙术,打造出林家铜刀手工凉粉绝技,切凉粉时,将刀斜置,刀刀相连,看似一整片,拌上调料搅一搅,便自然分离,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半弯长条状,成为韦庄一绝。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期,林祥顺便在韦庄火车站附近的十字街口开始摆摊经营凉粉,随后,其二女儿女婿范百高传承发扬了其岳父林祥顺的手工绝技,在韦庄镇摆摊经营凉粉至今己四十多年,当地人都说这家的凉粉口味地道,纯正。凉粉有两种,一种凉粉以红薯为原料,质细柔嫩,软韧滑爽,筋力绵软,明面不透,细而不断,比豌豆凉粉更筋道,而且还没有米凉粉的碱味,纯天然无公害。以铜刀把凉粉切条装碗,以酸辣味出头,配用当地寺前米醋,地道秦椒,手工秘制芥末等。另外一种是绿豆凉粉,凉粉呈淡黄绿色,外观粉嫩,韧而柔软,口感顺滑,清凉适口。拌的时候并不 用刀子切凉粉,而是用一个特制的圆形的象浅勺般上面布满圆孔的的铁皮—凿子一圈圈在凉粉上盘旋,俗称"凿粉”,粉条就从那一个个圆孔中出来了,然后装在碗里,加上红色的 辣椒油、绿的芥未、麻油、香醋、 细盐、大蒜汁等调料,酸辣可口,味道醇香,回味悠长,深受大家的欢迎!</p><p> 范师傅的凉粉摊是古老的挑担模式,大红的喜庆色彩,传统的红薯淀粉,秘制的简单调料,不锈的铜刀,青花瓷餐具,都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一到天热时节,当地人及南来北往的从火车站进出的乘客,坐在小吃摊的小矮凳上,弯腰埋头对着凉气扑面而至的凉粉,一边细嚼慢咽,一边品尝那种特有的香味,凉爽感从心头油然升起,袅袅直上,令人滋润舒坦。不论你是边吃边聊街头趣闻奇事的,还是埋头盯着自己碗,大口饕餮的,不管你是西装革履的还是粗食布衣的,即便你灰头土脸,一碗凉粉下肚,全都红光满面。看着辣椒红汪汪、品着米醋酸溜溜,吃下去芥沫味浓直让你泪水涟涟,可忍不住又来一碗,搭配上范师傅家的烧饼那是绝配呀!范师傅 几十年苦心经营,坚持追求品质,造就了“韦庄凉粉”的金字招牌,让更多的人有了浓郁的凉粉情结,来韦庄就是忘不了吃他家的凉粉。</p><p> 韦庄凉粉不仅仅在韦庄镇摆摊设点,林祥顺的小女儿还曾在澄城县城区二路原永达小吃城经营韦庄凉粉多年,除凉伴以外,还主打炒凉粉。凉粉以红薯淀粉打制而成,佐以豆酱、葱、姜、蒜,用菜油、香油炒制而成,入口热鲜香嫩,凉粉滑嫩不碎,焦而不糊,深受顾客喜爱。林祥顺的孙子也在大荔县同州路东段经营韦庄凉粉,门庭若市,使韦庄凉粉走出澄城,扬名渭北。</p><p><br></p><p> </p> <p> 说起韦庄铜刀凉粉也有百年历史,因为这是一门传统手工艺, 经历多代传承,韦庄凉粉美味受到了大众一致好评,也流传到西安及渭北其它县市,实是澄城县乃至关中的一道独具特色的美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