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简约计算 灵动慧趣——观摩2020年江西省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心得

铅山县永平小学

<p>  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问题,这是教者的一种心态,也是教者的一种气质,怀着这样的一种教育情怀,2020年11月23-24日,我有幸与铅山县教研员钱丽萍老师一起参加了在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举办的2020年江西省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交流活动。</p><p> 一走进厚外学校,处处显“德”,德在校园环境中,德在老师们的一颦一笑中,德在每位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德在学校对客人的热情招待中……让我由衷的喜欢上这里,并带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走进会场,领略各位教师的精彩课堂。</p> <p>  在两天的活动中,我聆听了13节高质量的数学观摩课,分别有一年级《9加几》、二年级《9的乘法口诀》、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五年级《一个数除以小数》、六年级《分数除法》。每一节课上,我都被所营造的流畅、和谐的课堂所感动,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运算课堂的艺术化。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思考,使我受益匪浅。</p> <p>  13日上午,在景德镇市陶丹老师执教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例8》和南城县万映梅老师执教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例9》中,都是让学生用画图、线段等方式理解信息间的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注重用对比实现建模思想,如陶老师在解决了两个关于买碗的数学问题后引导学生观察解答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归一问题的解题模型。再如万老师利用改变图中的数据和单位让学生在变中感受不变的道理,建立归总问题解题模型。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画图法的魅力。</p> <p>  新余市宁红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生动有趣,以端午节为情景,在赛龙舟中让学生自主编出9的乘法口诀,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发现规律,创设如“几个九比几个十少几”、“手指歌”等巧记方法,让学生感到新奇。再以不同的粽子为背景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p> <p>  其中,与我而言触动最大的,是来自九江市李秋灵老师为我们呈现的《9加几》这堂课。导课从蓝红大比拼中开始,让凑十法的种子悄悄在孩子的心底萌发,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授时,李老师问题设计精巧,师生互动精彩,关键环节放慢课堂节奏。如“它是怎样移的,谁能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从4里拿出1个,而不是2个呢?”、“1到哪里去了?”, “9+4=13,谁能说一说过程”,老师引导说,指名说,全班说。充分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掌握算理。紧接着利用圈一圈、算一算,在9+1~9+9的算式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升华学生思维,突出算法。李老师不管是板书设计、学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以及知识回顾的小火车都精心设计,让人耳目一新。</p> <p>  13日下午,鹰潭市陈龙虎老师、卢溪县颜红老师和共青城市阮贝云老师都展示了《一位数除以小数》这堂课,“同课异构”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他们把计算教学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牢牢抓住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关键来进行,将转化的数学思想有机渗透到教学中来,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热情,在讨论、汇报和验证的过程中感受算理与算法的真谛,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nbsp;。如陈龙虎老师巧妙利用热点话题,以生产口罩为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调动了学生情感投入,也不失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如颜红老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总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p> <p>  14日精彩继续,有5位老师不约而同地为我们展示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赣州市卢琳娟老师展示的《分数除法 例3》,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解读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呈现出的课堂精彩纷呈。在今天的6节课中,也让我感触颇多。</p><p> 体会之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计算教学的每一个“新知”都应该站在“旧知”的肩膀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如南昌市陶玲老师、赣州市谢国巾老师以及吉安市李美芳老师等都先复习口算,复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体现趣味性和自主性,唤醒学生原有经验。</p><p> 体会之二:注重启发引导,让数学思维更加灵活。每一位老师围绕“为什么要调商”、“怎样做到灵活试商”、“用什么方法试商”等关键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则只在关键处巧妙而适度的启发,让学生学会关联,学会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上饶市刘建亮老师自始自终是一个聆听者,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抓住学生思维的亮点、败点、难点、疑点进行鼓励、点拨、引导,教因学而生,教因学而在。再如吉安市李美芳老师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分享,将学生推向台前。</p><p> 体会之三:合理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参与,使计算课更加生动有趣。如吉安市李美芳老师在井冈山活动情境中,边玩边学,创设的线上线下“会师”互相竞赛,更是激起了学生计算的热情,以及光盘行动的计算练习,惊叹于李老师设计的独到之处,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上饶市刘建亮老师设置的闯关游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乐此不疲,积极探索与发现数学运算中蕴藏的无穷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彰显大家风范!</p><p> 体会之四:教师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的评价。“你的观察真仔细”“你的讲解很清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p><p> 正如南昌市小学数学教研员万主任在评课中所说,在这些课中,让我们看到计算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根本上的改变,每位教师都是活动的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p><p> 每一次的教研都如沐春风,收获满满;每一次的学习都感动于心,受益匪浅;每一次的反思都扎扎实实,潜心内化。最后非常感谢学校和领导给我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眼界大开,领略了多位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我心存感激,但留给我更多的是思考,是领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带着理念,带着思想,带着方向和孩子们一起创造更精彩的课堂。教学之路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p>图文:暨芝</p><p>编辑:暨芝</p><p>审核:徐璐</p><p>签发:叶海凤</p>

学生

老师

数学

教学

学习

体会

课堂

除法

情境

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