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4):兄弟共勉奋进

岳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从我入伍以后,我与三哥和二哥的联系多了,与家乡的亲人们联系反而少了。我于1970年下半年到广州军区技工大队集训,又从1975年下半年开始在广州上大学,我和二哥见面的机会较多。我和三哥入伍以后原来同在炮兵团,后来他调到师部直属机械连,虽然那时打电话不方便,但是还能经常见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哥于1969年退伍,在家呆了还不到半年,即被分配到原交通部广州港口机械厂,此后我也只能继续与他保持通信联络。1970年下半年,我被炮兵团军械所推选到广州军区技工大队(沙河)接受为期半年的集训,在此期间,我与二哥经常见面。到了星期天,我从沙河乘坐公共汽车到东山区二哥的厂里,再由他带我到越秀公园、海珠广场、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景点游玩。这对于我这个入伍前一直呆在家乡的“乡巴佬”来说,真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为了尽量节省开支,我们很少在饭馆吃饭,总是顺路到菜市买点菜,然后回到二哥的集体宿舍,在走廊尽头搬出煤气炉架起锅头,先做饭再炒菜,最后烧个汤,一菜一汤,一顿简简单单的饭就做好了。虽说我与二哥吃的是一顿家常便饭,但是,此刻的喜悦心情难以言表。要知道,这样的美好时刻,是我们兄弟俩经过努力奋斗争取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我到广州上大学,又有机会与二哥二嫂经常见面。第二年暑假,我回家探亲,父亲不幸病逝,料理父亲的丧事以后,我陪着母亲到广州,母亲帮二哥带小孩。此后,我几乎每个周末都到二哥家与母亲相聚。从此二哥这个家庭有了老人又有小孩 ,家庭的亲情更浓,大家周末更加愉快。二哥刚结婚时夫妻分居两地,也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把二嫂从潮州调到广州,从小城市调到大城市其难度可想而知。八十年代初期,二哥被评为广州市劳动模范,可见他在工厂的突出表现和付出的代价。后来,我大学毕业进了邮电工厂,我暗暗下决心,同样是在央企,我要以二哥为榜样,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虽说我没有像他那样评为劳动模范,但是,我始终坚持刻苦钻研,大胆创新,最终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  &nbsp;广州港口机械厂铣工班长、复退军人、共产党员刘岳声,在生产中以身作则,勇挑重担,以主人翁的精神忘我地工作,做到出满勤,把好产品质量关,四个月时间完成了今年上半年的生产任务。(一九八四年——在四化建设中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8年下半年,在我大学即将毕业之际,二哥正在张罗给我介绍对象。女方与二哥原来是一个车间的,而且还是二哥的师妹,关系一直不错,她的母亲也是我们的同乡。二哥想借此关系撮合这门亲事,约会地点选在女方家,最终双方都觉得不合适。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感谢二哥对我的关心,二哥已经尽到了当哥哥的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提到相亲之事还有一段插曲,我原来与大学同班的一个女同学关系不错,她是干部家庭出身,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也许因为我这个刚从部队退伍不久的“大兵”缺乏谈情说爱的经验,在即将毕业的关键时刻,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择偶机会,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不过,我没有把自己的这一段“秘密活动”告诉二哥,就是生怕二哥怪我因此耽误一桩被他看好的姻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5年3月,我和三哥一起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后,首先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由于家里住房紧张,我们只好借住四叔新建的房子,这不是长久之计,要设法尽快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实现安居乐业。当时公社非常照顾,特批部分建筑材料(国家牌价而非市场价),就是建房最需要的用作房梁的杉木。后来因为房梁材料不足,只能把老房子阁楼的横梁部分拆下充数。建房的主要材料备好了,接下来就是要准备大量的石头、沙子、黏土(与石灰搅拌后打成大块长方形土砖,晾晒干透以后直接砌墙)。房子砌的墙,下半部用石头砌起作为基础墙,上半部则用土砖砌成,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材料、工钱等费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用板车拉回石头、沙子、黏土。三哥块头比我大,力气也比我大得多,他在前面拉车,我在后面推车,一前一后,配合十分默契。房子的地基要用特大的石头,要一块一块地从山坡上或河边寻找。有的石头埋在土里,必须先把泥土挖去再撬开石头,有的石头在河里,必须先捞起来再抬上岸。每块大石头都要经过几番周折,耗费大气力,真是取之艰难,得来不易。抬石头与拉板车相反,我在前面,三哥在后面,他始终发挥主力作用,我只管埋头当好得力助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与三哥(左)合影&nbsp;&nbsp;2015年 潮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韩愈语录石刻: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p> <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的房子是在夏季建造的,这显然违背了粤东农村秋冬季建造房子的基本规律。由于夏季经常下雨,砌起墙壁底下部分表面未经太阳充分晒干,墙壁的中心部位还未充分凝固,上面部分紧接着砌起来。当四面墙壁逐层叠加到顶,全部房梁架起(包括一端悬架于房屋前部的花岗岩主梁),加之当晚下了一场大雨,到了半夜,四面砌壁终于承受不了重载,瞬间轰然倒塌。这样一来,可谓损失惨重,主要是作为房梁的杉木,这是我们潮汕地区珍贵的建材,损失无法挽回。经历了此次灾难,三哥发誓,以后再也不建造房子了。(后来,三哥经过艰苦创业和苦心经营,终于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工厂,有能力在城里购房,没有建房风险之忧虑)。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经过我们兄弟俩的艰苦奋斗和共同的努力,房子终于建起来了。此后,我上了大学,三哥重新调回部队干他的老本行,我们在各自的事业上又迈开了新的步伐。</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6年放暑假,我专程到部队探望三哥。在部队期间,白天在附近的池塘钓鱼,在池塘周边的沟渠捕鱼捞虾,在这一过程中仿佛找回了当年在家乡捕鱼捞虾的感觉。晚上抓紧时间复习功课,为即将开学的紧张课程做好准备,毕竟是第一个暑假,专业理论基础还未巩固,决不能因为一时的爱好兴趣而受到影响。正因为这一切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啊!</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