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别名龙溪、八卦村,始建于东汉末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辖镇。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江南第一村、中国古建筑之乡、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位于黄山南麓,东与歙县毗邻,南与潜口镇接壤,西与西溪南镇、洽舍乡相连,北与富溪乡相依。<br>呈坎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村里有150余处宋、元、明、清等历史古建筑,其中有49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呈坎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呈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br>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游呈坎一生无坎,好运连连。 <p><br></p><p><br></p><p><br></p> 呈坎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 罗东舒祠,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原属歙县)呈坎镇呈坎村内,系明代中后期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是黄山罗氏其中一支的祠堂,属于宗族祠堂的一类。祠堂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这里也称为“民间小太和殿”。<br>1996年11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当地人又称“宝纶阁”)因其结构精美、规模恢宏而备受海内外专家推崇,并于1995年被公布为“国保”。<br>罗东舒祠中供奉的罗氏先祖,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罗东舒。罗东舒自幼聪颖,“童蒙中以俊秀称,及长,隐而不仕,唯耕读是业”,且“以文章鸣世,隐不好仕”,被人称为有着“黄鲁直之才”“欧阳永叔之贤”(“黄鲁直”指的是黄庭坚,“欧阳永叔”指的是欧阳修)。罗氏子孙对罗东舒极为敬重,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罗氏21世祖罗洁宗(1494~1553年)开始为罗东舒修祠。<br><br>据罗氏族谱记载,该祠始建于嘉靖初年,至嘉靖十九年(1542年),“后寝几成,遇事中辍,因循垂七十年。”即在祠堂大部分已建成、后寝部分也几乎告竣之际,突然“遇事”,以至于祠堂被迫停建,而且一停就停了70年。直到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罗应鹤(1540~1630年)———这位以进士官至大理寺卿的罗氏又一名人主持续修,历时5载,到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告竣。从该祠动工兴建到竣工,总共历时近百年。 享堂的正方屏门上方悬挂一块《彝伦攸叙》四个大字的横匾(长度为6、5米,宽度为2、5米), 其中每个字一笔就有2米,此匾属民间罕见,堪称"古匾之王",是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题书,此匾一直挂在上面,据说文革期间,红卫兵多次上去想取下此匾,都没得成,后来罗家人用纸糊起来,写上"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因为53年到91年是学校(注:旧时祠堂原挂有70多块匾,在文革期间被毁。)"彝伦攸叙","彝"在古代书面语中为″法度″之意,"伦"指"三纲五常"之类的化理,"攸"指处所,攸长,"叙"为叙说之意,合起来的意思是:在这个大族中,罗姓家族的人必须按照一定的辈人参大小,有次序地按一定的法度祭祀先祖,训教子孙。 寝宫宝纶阁是全祠的精华,建于明代中后期,高两层13.6米,面阔十一间堪比故宫太和殿,雕花彩绘浮雕斗拱亦是美轮美奂。 罗东舒,名荣祖,字仁甫,号东舒,宋末元初著名学者,诗人,思想家。他才学广博,具有安邦治国的能力,元朝皇帝忽必烈多次下旨召见他去做高官,而他却不愿去。他的思想与陶渊明同调,以处士隐居终身,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而罗东舒自谥"贞靖"。他是罗家13代祖,随着家族的兴旺,激起人们对祖先的敬仰,罗氏的子孙觉得罗东舒很了不起,是家族的荣耀,因此对他如孔子般的敬重,特建祠纪念他,以推崇祖德。此祠比一般民间祠堂品位高,是按孔庙格局所建。<br><br><br><br> “门当户对” 门当(门当石),就是伫立在门口的圆形石墩子,一对两个分别利于门口的两侧。显示着宅院主人的身份地位。 户对,就是门上的横柱,是门楣处向外突出的木柱子(或者石柱),通常雕有精美的瑞兽珍禽主题雕刻。户对的个数就显示出来这户人家的官爵品介地位,普通的大户人家只能有2根门当,6品及下官员为4根门当,5品及更高级别的官员门口最多只能有6根户对,皇亲国戚为8根。有门当的宅院必配有户对,所以古时候一般讲究嫁娶都是“门当户对”就是这个意思,家族品介相当的官邸府邸联姻才能算相互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