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文人画领域中,画家主要是以画来悦心而不是悦目的“求于形似之外”是文人画的基本法则,重思想重智慧是文人画的主要特征。</p><p> 八大山人一生的绘画生涯,有一些“如应江西盐买者矣”的草作,也有一些形式活泼生动可爱的花鸟之作,并无深致藏焉。后人玄言妙意的“过渡阐释”,恐非画家本意。但八大山人确实有大量作品是为表达他的特别思虑而作,绝非信手涂鸦,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如果仅从形式工巧、笔法细腻等方面要求,则无法读懂八大山人。</p><p> “涉事”,是八大山人1690-1695年间在款跋印章中常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学界对此有过讨论:</p><p> 启功:“涉事”何意?</p><p> 谢稚柳:“即是给你办事。”</p><p> 徐邦达:“八大就是不老实,胡弄玄虚。”</p><p> 谢稚柳:“八大还算好,石涛更不老实。”</p><p> 徐邦达:“同意。”</p><p> 谢稚柳:“八大有学问,故弄玄虚确也有之,叫你不懂其意,不知所以然。”</p><p> 八大山人利用绘画开开他的方便之门,说他的法,说他的生命体悟,说他对人世冷暖的感觉,说他对生命真性的追求。他视自己的画如一朵生命的浪花是一种权变,是达于实相世界的梯航。</p> <p>《鱼》(香港至乐楼藏)</p> <p>《致鹿村书札》《书画册》之十六(上海博物馆藏)</p> <p>《山房涉事图卷》局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p> <p>《鱼鸟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p> <p>《山水花鸟册》之二(上海博物馆藏)</p> <p>《书画册》之十五(上海博物馆藏)</p> <p>《杂画册》之一(苏州灵岩山寺博物馆藏)</p> <p>《山水花鸟册》之三(上海博物馆藏)</p> <p>《安晚册》之四(京都泉屋博古馆藏)</p> <p>《藤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 <p>《安晚册》之二(京都泉屋博古馆藏)</p> <p>《莲房小鸟图轴》(上海博物馆藏)</p> <p>《山水花鸟册》之一(上海博物馆藏)</p> <p>《眠鸭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p> <p>《涉事册》(弗利尔美术馆藏)</p> <p>《鱼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 <p>《八大花押》</p> <p>《山水花鸟册》之四(上海博物馆藏)</p> <p>《仿倪山水册》之一(王方宇藏)</p> <p>《鱼鸟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p> <p>《鱼乐图卷》局部(克里夫兰博物馆藏)</p> <p>《鱼乐图》局部(克里夫兰博物馆藏)</p> <p>《安晚册》之三(京都泉屋博古馆藏)</p> <p>《鱼鸭图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p> <p>《杂画册》(王方宇藏)</p> <p>《猫石杂卉图册》之一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 <p>《安晚册》之一(京都泉屋博古馆藏)</p> <p>《涉事印》</p> <p>《藞苴印》</p> <p>《十得印》 《拾得印》</p> <p>《天心区兹印》</p> <p>《屐形印》</p> <p>《驴印》 《驴屋人屋印》 《八还印》</p> <p> 在八大山人看来,他的书画活动,就是随意而往的常态生活,是他生命的一种直接反应形式,而不是创造什么艺术作品,兴致来时为书为画,与今人“为创作而创作”的状态和感觉不一样。传统文人艺术家把书画和诗歌唱和作为“余事”--涉事。</p><p> 涉事,是对艺术界限的超越,是对生命畛域的超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