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塞浦路斯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既是个国王又是一个雕塑家,而塞浦路斯的海域是传说中爱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 古罗马人称她为维纳斯)的出生地。</p><p><br></p><p>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最早是在有关塞浦路斯历史的作品中讲述的。 后来罗马大诗人奥维德(Ovid)在他的叙事诗"变形记"( Metamorphoses)中将这个古老的传说重新演绎了。在"变形记"的第10章中,塞浦路斯雕塑家皮格马利翁根据自己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创作了一个象牙雕塑。皮格马利翁在看到普罗波蒂德人卖淫之后,宣称自己从此对女人不感兴趣了。但是后来他却发现自己雕刻的女人如同真人般的美丽,他不能自拔地爱上了它。</p><p><br></p><p>此时恰逢爱神阿芙罗狄蒂(维纳斯)的节日来临,皮格马利翁于是在阿芙罗狄蒂神庙的祭坛上献上了祭品。在那里,他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欲望,只是悄悄地祈祷能有一个像他雕刻的象牙美女做自己的新娘。当他回到家里时,他亲吻了他的象牙雕像,却发现它的嘴唇像活人般的温暖。他再次吻了一下,发现象牙已经失去它天然的硬度,他雕刻的女人已经变成了一个真实的美丽女子。原来,爱神阿芙罗狄蒂听到了皮格马利翁的祈求后非常同情他,便给这件雕塑赋予了生命,成全了他的梦想。</p><p><br></p><p>在阿芙罗狄蒂的祝福下皮格马利翁与他象牙雕塑转变而成的美女结了婚。在奥维德的叙述中,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叫帕福斯(Paphos)。后来,塞浦路斯的阿芙罗狄蒂崇拜中心就是以他们的女儿帕福斯的名字来命名的。</p><p><br></p><p>几个世纪以来,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在艺术作品中被广泛地传播和反复呈现,但是直到1763年才有记录描述象牙雕塑美女为加拉泰亚 (Galatea),而加拉泰亚则是一个海仙女(sea nymph)。从此,艺术家们便沿袭了这个传统,用“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来命名他们的作品。</p><p><br></p><p>描绘这个故事最多的艺术家可能是十九世纪的英国画家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他根据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的故事画了两组(四幅一组)系列油画。这两组油画的构图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区别是色调和人物线条的流动性。这里我们就以他后期的一组油画作为主线来介绍有关的美术作品。</p> <p>🔻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英) - 内心的欲望,皮格马利翁(第二系列第一幅),1875年</p> <p>在伯恩-琼斯系列画的第一幅中,皮格马利翁在他的工作室里沉思他的孤独生活。他选择保持独身,因为厌恶他所看到的当地妇女放荡的生活方式。他身后的雕像(象征美惠三女神)与透过走廊看他的两个好奇的女人相呼应。皮格马利翁正在思考他的下一个创作,人体不同部位的图像已经呈现在他的眼前。他专注的目光完全撇开了他周围的女人,因为他在自己的脑海里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女性的雕像。</p> <p>🔻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英)-束缚的双手, 皮格马利翁 (第二系列第二幅), 1875年</p> <p>在伯恩-琼斯的第二张画中, 皮格马利翁的完美女人形象被展示了出来。像扮演上帝一样,他创造了一个女人,并站在她的面前欣赏她。他将手里拿着的一把冰冷的凿子贴着自己的脸,仿佛害怕再次触摸到他创造的女人。这幅画里皮格马利翁的表情比第一幅画中柔和,暗示他爱上了一个用大理石做的女人。</p><p><br></p><p>尽管他一直蔑视爱神阿芙罗狄蒂(维纳斯),皮格马利翁创造的加拉泰亚还是古典的维纳斯形象。然而,与第一幅画中的三个女雕像和两位活生生的女人不同,加拉泰亚似乎尴尬地意识到自己的裸体并试图遮盖自己。皮格马利翁尽管蔑视当地的妇女,但他有意地创造了这个裸体女性,并扮演了一个窥探的角色。画中皮格马利翁虽然是在看而不是触摸雕像,但他周围的各种雕刻工具暗示他花了很多功夫使雕像能有现在这个状态。</p> <p>🔻戈德弗里德·沙尔肯(Godfried Schalcken,荷)- 皮格马利翁, 1600 年代</p> <p>🔻让 - 巴蒂斯特 · 雷格纳特(Jean-Baptiste Regnault,法)- 皮格马利翁祈祷维纳斯将生命赐予他的雕像, 1786 年</p> <p>🔻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英)-爱神的恩典,皮格马利翁(第二系列第三幅),1875年</p> <p>作为伯恩-琼斯的第三张“爱神的恩典”的背景,皮格马利翁在阿芙罗狄蒂神庙里祈祷爱神的宽恕,因为多年来他一直回避和不尊敬她。如今他乞求阿芙罗狄蒂赐给他一个像他的大理石女雕像一样完美的妻子。当皮格马利翁不在的时候,阿芙罗狄蒂出现在他的创作室里,为雕塑赋予了生命。在这幅画里,阿芙罗狄蒂以通常伴随她的鸽子和玫瑰的方式出现,而她脚下的水提醒人们她是从大海中出生的。</p> <p>🔻让·劳克斯(Jean Raoux,法)- 皮格马利翁崇拜他的雕像,1717年。这幅画里,画家将爱神维纳斯的拜访和随后皮格马利翁的震惊结合在了同一个画面。不少艺术家们也采用了这种浓缩时间的手法。</p> <p>🔻路易·高菲尔(Louis Gauffier, 法)-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1797年</p> <p>🔻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英)-灵魂的拥有,皮格马利翁(第二系列第四幅),1875年</p> <p>伯恩-琼斯的第四张画描绘了一个奇迹般的画面。当皮格马利翁回到家里,他发现他的雕像已经是个活生生的人了! 他谦卑地在她的脚下屈膝。</p> <p>由于这个故事情节强烈的戏剧性和震撼力,几个世纪以来不同流派的众多艺术家都为了再现这个神奇的时刻而竭尽全力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p> <p>🔻安妮-路易·吉罗德德·德·鲁西-特里奥森(Anne-Louis Girodet de Roussy-Trioson,法)-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 - 1819年</p> <p>🔻洛朗 · 佩切克斯(Laurent Pêcheux,法)-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 1784年</p> <p>🔻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法)-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1809年。雕塑家罗丹用直接的肢体语言展现了加拉泰亚的羞涩。</p> <p>🔻布朗齐诺(Bronzino,意) -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 1530年</p> <p>🔻欧内斯特·诺曼德 (Ernest Normand,英) -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1886 年</p> <p>🔻托马斯·布兰切特(Thomas Blanchet,法)-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1650 年</p> <p>🔻阿德里安·莫里斯·法尔科内特(Étienne Maurice Falconet,法) -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1763年) - 视角1</p> <p>🔻阿德里安·莫里斯·法尔科内特(Étienne Maurice Falconet,法) -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1763年) - 视角2</p> <p>两个不同角度展示这个精细的雕塑作品,让人同时看到皮革马利翁惊讶的神情和加拉泰亚坦然的姿态,而边上祝福他们的爱神丘比特十分可爱。</p> <p>🔻弗朗索瓦·莱莫因(François Lemoyne,法)- 皮格马利翁见证了他的雕像变成了真人, 1729年</p> <p>🔻朱利奥·巴格利尼(Giulio Bargellini,意) -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1896年</p> <p>🔻亨利·霍华德(Henry Howard,英)- 爱情使皮格马利翁雕像成为真人,1802年</p> <p>🔻让-莱昂·热罗姆(Jean-Léon Gérôme,法)-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1890年</p> <p>🔻让-莱昂·热罗姆(Jean-Léon Gérôme,法)-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1890年。热罗姆的第二幅画是有关这个故事题材的所有美术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热罗姆巧妙地表现了这个神奇的时刻。当皮革马利翁再次亲吻加拉泰亚的时候,只见她上身已经转变成了真人而腿脚还是雕塑状。画中我们虽然只能看到两位主人公的部分面部表情,但是他们的肢体语言强烈地表现了他们的爱。人物构图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惟妙惟肖,真假难辨!</p> <p>🔻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雕塑(根据让·莱昂·热罗姆的绘画创作的)</p> <p>🔻路易-让-弗朗索瓦·拉格雷内(Louis-Jean-François Lagrenée,法)-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1781年</p> <p>🔻路易-让-弗朗索瓦·拉格雷内(Louis-Jean-François Lagrenée,法)- 皮格马利翁和他的雕像,1777年</p> <p>有趣的是后来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以这个古希腊神话而命名的,寓意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越会有正面的影响。这个现象或许与我们人类坚信“梦想成真”的道理,有了梦想才会有动力去将它成为现实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