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走进心灵,德育浸润心田 <p> 为检验我市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成果,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市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在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在各学校初评推选的基础上, 11月24日— 12月3日,开始了为期6天的“教学大比武”活动。</p> <p> 2020年11月24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市级教学大比武活动在凤城中心小学拉开帷幕。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姜萍主任、海阳市五所参赛学校的领导、学校骨干教师参与大比武活动。</p><p> 本次大比武活动严格按照赛教模式进行,各位磨课老师首先进行抽签排序,赛课教师依次进行30分钟的讲课和各学校学科分管领导10分钟的工作介绍展示,共有6名评委进行评分。最后由姜萍主任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导。</p> 精彩课堂展示 <p> 在课堂展示环节,几位老师各显神通,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p> <p> 第一节课是新元小学的李婧婧老师执教的《走进新时代》。李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学习目标定位精准,让学生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堂环节设计合理,运用了“辩论之声”和“新闻之眼”两个策略,以及最后的“课堂评价量规”体现了“学评教一致性”,落实了教研室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李老师的这堂课对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p> <p> 第二节是郑晓婧老师执讲的《爸爸妈妈多辛苦》。其中一个环节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郑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创设情境与自己沟通,回忆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用心感受生活,为接下来的环节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课堂最后,教师设计现场连线父母电话,对父母表达爱的环节,也很好落实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br></p> <p> 第三节由亚沙城学校高珊珊老师执讲《父母默默的爱》。 在这堂课中,教师运用“心灵剧社”教学策略,情景剧的设计非常巧妙,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同时也轻松使核心素养目标落地生根。</p> <p> 第四节课是育才小学邢宝心老师执讲的二年级课题《家乡特色代代传》。整节课教师注重还原学生本位,通过学生课前调查采访等方式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家乡特色,课堂中进行小组交流展示。在活动中真正落实传承家乡传统特色。课堂最后,通过拓展,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家乡新的特色和新的精神在不断的产生更需要我们来传承。另外,教师将家乡的范围从海阳给孩子们扩出去,让孩子知道,不仅仅是海阳,烟台、山东都是我们的家乡,我们要传承整个华夏子孙的传统文化。</p> <p> 第五节课是实验小学姜红梅老师执讲的《父母默默的爱》。课堂初始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进入课堂,课堂中教师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辛苦,学生扶着自带的小玩偶走路,真正来感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p><p><br></p> 学科工作汇报 <p> 展课结束后,各学校学科领导分别总结介绍了自己学校在教研室指导下的学校工作特色,并且针对五节课给予评课指导意见,让讲课教师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优点与不足。</p><p><br></p> 专家指导点评 <p> 最后,教研室姜主任进行总结发言,姜主任首先分解对五节课进行了指导点评,让讲课教师能够更加明晰自己课的得与失,将不足改进,将长处守住,真正从心里把这次活动当作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姜主任的专业引领,让在座教师受益匪浅,更加明确了今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发展、教学方向。</p> <p> 立足课堂锤炼教学基本功,观摩研讨提升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仍在继续,让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老师们的分享与学习绽放在海阳市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舞台上,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会焕然一新,更上一层楼!</p><p><br></p> <p>监制:任君梅</p><p>文字:于子仪</p><p>图片:邢宝心</p><p>制作:于子仪</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