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童完整的成长——静待花开(8)

我心本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儿童完整的成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完整的成长》有感</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是“完整”的成长而非“完美”</b></p><p class="ql-indent-1">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趋于完美,但成长往往是不能完美的,因为儿童的成长,需要历经完整的成长,才能让儿童成为自我。</p><p class="ql-indent-1">何谓完整?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做到完美。完整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这个完整成长的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自己创造自己,意味着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意味着不被他人强制性的闯入你的内在而塑造你,意味着不成为任何人的复制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人成长的最核心,也是教育的最核心。</p><p><br></p> <p class="ql-indent-1">从孩子出生起,到儿童产生认知,到他拥有情绪、情绪外显的时候,他的内心同样也在发生着改变,这个改变,不应由外界过多控制。儿童只有在一次次的完整成长历程中,才能一点一滴,慢慢的确定自我。这个完整的成长,需要历经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是连续的,是由儿童自己完成的,而不是被别人教出来的。儿童的某一情绪,或者某一行为方式,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和处理,在特定周期会有所改变,也许是一周,也有可能是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这也意味着保护了孩子完整成长的过程。</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完整的成长比完美更重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子关系是儿童与所有人关系的开始。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本身与任何人任何事的关系,基本上都是和童年养育者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indent-1">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所谓“犯错”,往往是因为儿童的认知或行为与成人相悖。每每犯错,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讲道理,但收效甚微。家长满腹疑虑,“我平时都是这样给他说的。”“我平时都是这样教他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却是这样?”</p><p class="ql-indent-1">家庭中讲道理的现象,层出不穷,因为优胜给优胜者以舒适,对于有道理可讲的人而言,讲道理是缓解他心理的重要方法。我们往往希望通过一堆大道理能够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学会某种技能,学会为人处事的方式,其实这是家庭教育中的误区。给孩子讲道理,意味着你已经高于孩子了,你就是权威。而所谓道理,在无形中却成为压迫儿童的力量,平等就不存在了。</p><p class="ql-indent-1">家长还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讲道理,和老师讲道理带给孩子的效果是不同的?形成“老师的一句话,抵得上家长十句百句”的局面。不否认老师在儿童心中的地位,但父母在儿童心中的地位依然是不可代替的。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老师往往会以和儿童平等的方式进行对话,看问题的视角是儿童的视角,不是权威式的讲授,对孩子而言,讲道理变成了心与心之间的交谈。所以如果成人与孩子的对话,从共情的角度出发,有尊重,有引导,孩子很容易理解。</p><p class="ql-indent-1">但即便这样,老师与儿童之间的对话,也不能代替儿童的体验成长。正如那些感叹时光的经典语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也如老人口中的“岁月不饶人”,类似的话从孩童口中说出和从一个历经岁月的老者口中说出,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层次。老者的感慨是历经时间流转,亲身体验而来,有岁月的凝重,生活的智慧。</p><p class="ql-indent-1">儿童的“知道”得需要一个过程:你感觉了,引发了相应的情绪,走过了一个心理历程,你就知道了。真正的知道是纳人,或者是拥有,因为只有经历了完整的过程,这个东西才会被整合在儿童的生命中。</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努力实现完整的成长</b></p><p class="ql-indent-1">小林,是一个心思单纯的男孩,但他与小朋友相处的方式和大多数儿童不同,他的肢体动作多过语言本身,因此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屡屡碰壁。我和他有了一个约定,也可以说是他的一个目标,那就是不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这个目标听起来很大,对他来说有难度。</p><p class="ql-indent-1">约定开始的第1周,他做得很好,如愿领到了一份小奖励,但第2周,矛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大多数孩子甚至成人都是这样,当情绪出现的时候,行为就容易不受理性的约束。人作为生命体存在,也是情绪的个体。生命依托着情绪这个东西,将身体内部的能量转化释放到外部,情绪保护着、调节着、也激发着人的成长。</p><p class="ql-indent-1">小林和他的同伴发生矛盾以后,这件事困扰着他,他感受到不安和不悦,开始寻求帮助。我让他自己分析了矛盾产生的根源,他意识到了自己行为上存在的错误,并且判断出在什么时候停止不恰当的行为可以避免矛盾的发生。他向另一个小朋友道了歉,心里似乎放松了许多,这一天,我能感觉到他是欢喜的。这就是情绪认知成长的一个过程,从矛盾开始产生到他自己去解决了这个矛盾,他体验到了化解矛盾的轻松和喜悦。这便是他一次完整的小成长,这个过程是老师和家长无法代替的。</p><p class="ql-indent-1">当孩子开始实现自我的创造,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突然道出了真理,它使孩子直达事情的本质,直击我们的心灵,它就是我们常会有的内在深处的心灵感觉和精神感觉,那感觉得出的就是结果,而不是出自理性的逻辑。这就是孩子完整成长的一小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给家长的小方法</b></p><p class="ql-indent-1">1.避免一味和孩子讲道理,你的道理是你走过的路,是他还未走过的路,即便是成人,明白很多道理,也不一定能做好,更何况是孩子呢?</p><p class="ql-indent-1">2.你创造的外在环境,是孩子精神成长的一部分。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都是对孩子精神的滋养。</p><p class="ql-indent-1">3.能让孩子自己解决的人际关系,绝不盲目插手。家长可以倾听,可以了解,但必须调整好自我情绪,否则,孩子很难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孩子需要自我成长。</p><p class="ql-indent-1">4.每周和孩子一起运动。孩子的身体和生命力交融在一起,运动是孩子释放力量和能量直接体现。</p><p class="ql-indent-1">5.每周和孩子一起阅读,坚持亲子阅读,你就是在和他共享生命的成长。</p><p><br></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筑梦人</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11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