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2px;">著名雕塑家潘鹤辞世</b></p> <p><b style="font-size: 22px;">点击欣赏视频,了解广州解放纪念碑雕像的“前世今生”</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广州解放纪念像是1959年为纪念广州解放10周年,由近代著名雕塑家尹积昌设计。1962年广州解放纪念像以“珠海丹心”列入羊城八景之一,1963年3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州解放纪念像被拆毁。照片为原广州解放纪念像,这座“广州解放纪念像”最初建成的模样。</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据广州文史记载,1949年10月14日下午6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先头部队从广州北郊攻入广州市区,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在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的指挥下,突破国民党军防线,自此,广州宣告胜利解放。1959年,时任广州市市长朱光提出要建立广州解放纪念像来纪念广州解放十周年,次年10月举行的奠基仪式上,叶剑英元帅也参与了活动并作重要讲话,后更将讲话的文稿埋在奠基石之下。此后两月,由近代名雕塑家尹积昌设计、全身为花岗岩石雕凿而成的“广州解放纪念像”终在海珠广场中央落成,成为当时广州的一大盛景,在1962年,其和海珠广场更以“珠海丹心”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佳话广传。</b></p><p><b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遗憾的是,这座承载着广州人民对子弟兵深厚情感的纪念像,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蓄意拆毁,拟在此处建毛泽东塑像。“广州解放纪念像”的像身被拆成石块散落一地,只剩下埋着叶剑英元帅讲话稿的奠基石独留原地。为了保存和保护广州纪念像,海珠广场的园林建筑工人们偷偷把散落四周的像身石块藏在陵园西路旁边的草丛里,此后年复一年地在奠基石四周按季节摆放不同的花卉来代替“广州解放纪念像”,提醒人民不要忘记以血肉之躯为广州带来胜利解放的人民子弟兵。</b></p> <p><b style="font-size: 22px;">后来,广州市政府成立了“广州解放纪念像领导小组”担任该雕像的重建工作,由于旧的广州纪念像被拆毁的难以复原,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最终在108个设计方案中选择了由著名雕塑家潘鹤与梁明成两人的设计方案,于1978年11月16日正式开始破土重建,最终的成品也就是我们现所看到的“鲜花加步枪”的英雄战士形象。</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现广州解放纪念像于1979年重建,1980年建成。作者潘鹤、梁明诚。纪念像为花岗岩石雕凿,方形基座,基座高3.6米、边长4.3米、像高11.5米。坐北朝南,主体是一解放军战士,肩背小米袋,左挎驳壳枪,腰围子弹带,右手持步枪,左手抱花束,昂首挺胸。像与方座连成一体,犹如一块巨石雕成的一方印章,钤在广州大地上。像座正面镌刻着解放后首任广州市长叶剑英的题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像座四角分别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印章。1963年3月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底座的四边则刻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印章字样,代表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据搜狐网“020艺术观察”发布的《潘鹤——赋予雕塑永恒的“生命”》一文中透露:“这尊看似带有浓重革命色彩的雕像,其实是一枚巨大的印章。它以时间为锦囊,这种异常浪漫的方式,藏着潘鹤对百年以后的寄语,静静地印在百年前的江边,等待被重新揭开。</b></p><p><b style="font-size: 22px;">对于雕塑家而言,作品的生命蕴藏在他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上。潘鹤谈到:“从雕塑角度考虑,当代仅是一百几十年的事,但我考虑的是一百年后的事。艺术百年后便是永恒。”</b></p><p><b style="font-size: 22px;">潘鹤潜心雕塑</b></p><p><b style="font-size: 22px;">自参与建造解放像起,一个秘密就藏在潘鹤的心底。原本定稿的纪念像是踩着青天白日旗作为标识,刚猛而激烈,但艺术和政治从来不是一个世界。潘鹤非常抵触。</b></p><p><b style="font-size: 22px;">如果完全按照官员的指示做,会遗臭万年;但不按照指示做,立即枪毙。当时的潘鹤很苦恼,“作为艺术家我觉得不应该,目前可以踩国民党旗,将来不踩怎么办。但官员不这样想,他认为我党解放了广州,不是国民党,所以要把国民党旗踩住,那时候思想没通。”</b></p><p><b style="font-size: 22px;">但潘鹤也是个聪明圆滑之人,他答应建造解放纪念像后含糊其辞,以时间匆忙为借口,请示领导继续完善样品。领导不了解情况,盖章同意了,潘鹤立即把国民党旗改成了鲜花。</b></p><p><b style="font-size: 22px;">在解放像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又蕴含着潘鹤大智慧的东西。实际上,他把整个造型设计成一个图章,下面是一个四方座。他特地做了一个拓印,藏在了图章下面,写上“一切政权属于人民”这几个大字,要搬走雕像才会发现。“吊上去后我跟梁明诚(参与建造者之一)说,你千万不要给他们知道,不然我就可能被枪毙。”潘鹤回忆起往昔。”</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听障画家刘春城,记得小时候跟随父亲去广州做针灸治疗聋哑,曾在海珠广场仰望过这尊巨大的解放军雕像,但那时还不知道是潘鹤创作的雕塑作品。</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潘鹤雕塑艺术作品魅力的震撼,触发刘春城自幼潜心追求绘画艺术。三十八年前的1982年,他投稿参加全省聋哑人美术书法作品展,曾见识到同样听障的广东画院著名女画家张幼兰,她参赛的国画作品《黎家少女》获得一等奖。她当年跟刘春城这些投稿参赛的聋哑青少年画手却从未提过潘鹤的事。</b></p> <p><b style="font-size: 22px;">张幼兰国画作品《黎家少女》</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潘鹤大师驾鹤西去了,他才从新闻中得知她就是潘鹤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的夫人。</b></p> <p><b style="font-size: 22px;">潘鹤与张幼兰夫妇俩(照片引用自网络)</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怀着对潘鹤雕塑大师的无比崇敬,刘春城连夜创作了漫画《潘鹤驾鹤西去,不朽之作永恒》,以志纪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