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游首都博物馆, (2020年11月24日)

北京…燕子

<p>最近因疫情原因不能远走,不给国家添乱,错峰出行。游览首都博物馆,知历史、懂古今,知北京。✌✌</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乾隆御制碑:</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代,乾隆年间,总高6.7m ,汉白玉石材。</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乾隆御制碑,曾立于北京天桥十字路口西北方“斗姆宫”内,1915-1919年间被移至先农坛;后因种种工程,碑的各个部件陆续被埋到地下,直至2005年才被重新发现;经过文物专家精心修复,2006年5月重立于首都博物馆北广场东侧。</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碑高6.7米,重约50余吨,分为碑身、碑帽、碑座三个部分,碑座为束腰须弥座,刻有精美卷草花纹,保存完好;碑四面刻有乾隆正楷满汉文手书《皇都篇》《帝都篇》,以磅礴的气势赞美北京险要的地理形势和国泰民安的情景,堪称“北京史记”,并体现了乾隆帝“在德不在险”和“居安思危”的治国思想;这两篇文章是这个巨型石碑最大的文物价值,是研究北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文献。</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乾隆御制碑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是首博的镇馆之宝之一,是一件国宝级文物。</span></p> <p><b>景德街:</b></p><p>景德街牌楼有400年历史。它原本和历代帝王庙以及路南的影壁构成一个特殊空间。旧时这里是禁区,只准在祭日时,由皇帝或由他派遣的官员才可以出入,老百姓只能绕道影壁后面才可通行。令人称奇的是,景德街牌楼正面重新彩绘,背面古旧班驳,今生旧世两重天。是首博的“镇馆之宝”。梁思成对“景德街牌楼”始终充满赞誉。在北京的牌楼里,他最喜欢这一对,他说这一对是最好的。不论是造型还是雕工,都是最好的。(首都博物馆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景德街)</p> <p>进展厅 就看到 《永定门》的石匾</p><p>这块石匾的流传经历颇为传奇</p><p>它本是明嘉靖年间城门上的原匾</p><p>清初时因改朝换代而被替换下岗</p><p>上世纪六十年代 意外发现于大慧寺</p><p>1989年 稀里糊涂被埋入先农坛地下</p><p>2003年 又重新被发现并挖掘出土</p> <p>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择国之中而立宫</p> <p>首都博物馆正展 《读城 探秘北京中轴线》</p><p>展览分为</p><p>第一单元 溯·前世传奇</p><p>第二单元 探·大国意蕴</p><p>第三单元 话·今生故事</p> <p><b>北极崇拜,象天设都。</b></p> <p><b>北京中轴线纸艺感念模型</b>(历史建筑)</p> <p><b>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择国之中而立宫</b></p><p><b>这个 &lt;中&gt;字 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b></p> <p><b>元大都中轴线:</b></p><p>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东北方以琼华岛为中心营建中都新城,至元九年命名为“大都”。元大都的规划建设基本恪守《周礼·考工记》提出的营建都城的理想模式,又密切结合地理特点,因地制宜,营造出了一座举世闻名的宏伟都城。</p> <p><b>元大内正殿想象模型</b></p> <p><b>精美的元代建筑构件:</b></p><p>蓝琉璃吻兽(元大都遗址出土)</p> <p><b>蓝琉璃花砖</b>(元大都遗址出土)</p> <p><b>琉璃滴水</b>(元大都遗址出土)</p> <p><b>清朝对北京中轴线的继承与发展</b></p> <p><b>明清北京中轴线:</b></p><p>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p><p>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为连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在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后改名为北辰路,这条路成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西边建造中华民族园,东边则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p> <p><b>《明北京宫城图》</b></p><p>图中承天门(今天安门)下站立者,据研究是承天门的设计者蒯祥。</p><p>从永乐四年(1406)朱棣诏建北京城,直至明朝末年,营城建宫的大小工程不绝如缕,期间耗用的盈千累万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想见,参与工程的设计者和匠作役夫更难于统计,而能被载入史册的则为数寥寥。</p><p>蒯祥(1398-1481)字廷瑞,吴县香山人,明代杰出建筑师,“香山帮”的鼻祖。精通尺度计算,善于运用榫卯技法,能双手绘龙。永乐十五年(1417),参加北京宫殿建筑工程。此后,又修建五府六部衙署、长陵等建筑,官至工部左侍郎,被誉为“蒯鲁班”,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能工巧匠。</p> <p><b>京师五城坊巷图(1560)明</b></p> <p><b>高明华丽,虽天上之清都,海上之蓬赢,犹不足以喻其境也。</b></p><p> —明萧洵《故宫遗录》</p> <p><b>汉白玉青龙石栏板</b>(精美细雕,敬佩古人)</p> <p><b>黄琉璃龙纹瓦当</b></p> <p><b>清明皇家琉璃脊</b></p> <p><b>清乾隆时期的北京城:</b></p><p>清朝定都北京后,几乎完全沿用明朝的北京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发展和完善。</p> <p><b>明清北京中轴线 从永定门 正阳门</b></p><p><b>天安门 紫禁城 景山一直到钟鼓楼</b></p><p><b>将外城 内城 皇城和宫城串联起来</b></p> <p><b>通过这个沙盘 可以拥有上帝视角</b></p><p><b>鸟一样飞翔天空 俯瞰整个中轴线</b></p> <p><b>这次游览博物馆对北京中轴线特别感兴趣,有些了解。</b></p> <p><b>明清北京中轴线 从永定门 正阳门</b></p><p><b>天安门 紫禁城 景山一直到钟鼓楼</b></p><p><b>将外城 内城 皇城和宫城串联起来</b></p> <p><b>走到这里,看到这里对北京中轴线特别特别的感兴趣。</b></p> <p><b>北京中轴延长:</b></p><p><b></b>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为连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在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后改名为北辰路,这条路成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西边建造中华民族园,东边则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p><p>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东边建造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再向北,穿过奥林匹克公园,到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在中轴线上。</p><p>2018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已确定天安门等14处遗产点。</p> <p><b>展厅中这张卫星地图让我惊喜异常,它的拍摄时间应该于二三十年前,此时出口上还未加水闸,所以那的形状一目了然。</b>(老北京的街)</p> <p><b>北京老街</b>(老舍茶馆)</p> <p><b>老北京店铺</b>:这里有商铺林立的大栅栏 鲜鱼口..…</p><p><br></p> <p><b>大量的著名老字号都在这里汇聚</b>。</p> <p><b>光绪大婚图</b></p> <p><b>1925年故宫的博物院</b></p> <p><b>【北京明耻楼】记载:</b>“鼓楼之铜刻漏制极精妙,故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漏壶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p><p>口安挠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铙者八,以壶水满为度。涸则随是增添,冬则用火温之。”民国以后,鼓楼曾改名为“明耻楼”,在楼上陈列了一些图片和模型等实物,展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和抢劫的情形,供人参观,以示不忘国耻。以后还曾先后辟为“京兆通俗教育馆”、“第一民众教育馆”等。</p> <p><b>北平通俗教育馆:</b></p><p>北京鼓楼曾是通俗教育馆</p><p>&nbsp;北京鼓楼坐落于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楼后的钟楼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 1924年将钟鼓楼改称为明耻楼,鼓楼陈列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屠杀中国人民、抢劫财物的图片和实物, 1925年改为北平通俗教育馆。</p><p>1936年为北平市第一民众教育馆附设儿童运动场。&nbsp;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停办,抗战胜利后改为北平市立第一人民教育馆。</p><p>&nbsp; 195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改为东城区文化馆,1985年成立钟鼓楼文物保管所,1987年5月1日鼓楼正式开放参观。钟楼原为古都北京的报时中心,民国时期才逐渐失去了报时功能。</p> <p><b>紫荆城太和殿的琉璃脊,供11个首兽。紫荆城只有太和殿12个首兽,其它殿都是9个。</b></p> <p><b>铜制鎏金基座:</b>(景山万春亭老宝顶其上可见雷击留下的烧痕)</p> <p><b>镇水兽</b></p> <p><b>“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b></p><p><b> —《史记•孝文本纪》</b></p> <p><b>“皇帝之事,莫大于乘天之序,乘天之事莫于郊祀。”</b></p><p><b> —《汉书•郊祀志 》</b></p> <p><b>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b></p><p>老城传统空间格局保护示意图</p> <p><b>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b></p> <p><b>市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结构图</b></p> <p><b>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b></p> <p>博物馆游览厅</p> <p><b>博物馆室内空间</b></p> <p><b>公元钱21世纪—公园前11世纪中期</b></p> <p><b>海陵王迁都</b></p> <p><b>北京二环内的西北隅,有一水面,名为积水潭。元代为了加强大都的漕运而修建的人工河——通惠河,在流入城市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名为积水潭。积水潭曾经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b></p> <p><b>近代:1912年—1949年</b></p> <p><b>金翼善冠:</b></p><p>金翼善冠是定陵出土金丝编织冠饰又名金丝翼善冠,通高24厘米,后山高22厘米,重826克,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冠。</p><p><b>乌纱翼善冠:</b></p><p>一九五八年北京定陵地下宫殿出土,明朝后期(神宗时期),此冠出土时戴在万历皇帝的头部。此冠用细竹丝编成六角形绸络状纹作胎,髹黑漆,内衬红素绢,再以双层黑纱敷面。冠后山前嵌二龙戏珠,冠后插圆翅形金折角两个。</p> <p><b>金玉镂雕龙纹带版</b></p> <p>长图:说明在上</p> <p><b>五四运动影像厅</b></p> <p><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b></p> <p><b>抗日战争时期</b></p> <p><b>解放战争时期</b></p> <p><b>开工大殿影像厅</b></p> <p><b>京城旧事</b></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结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喜迎亲、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繁复又热闹,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h3><p><br></p> <p><b>大花轿</b></p> <p><b>迎亲大队</b></p> <p><b>老北京的商业习俗</b></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锔碗儿:</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锔锅和锔碗两者虽然都是锔东西,但是由于所锔的对象不同,因此所用的工具,干活的方式也不相同。营锔锅业者推小车,嘴里吆喝,“锔锅,箍漏锅!”锔锅里,匠人将装有细碎铁屑的铁碗放于带风箱的火炉上加热,待铁屑熔成铁水后,倒于厚温布上,粘补漏锅处,再锻压即可补好锅。营锔碗业者也锔盆,匠人多挑挑子。挑子一端的木柜上拴着铜碗和铜盘。当锔碗者挑着挑子行进时,铜碗撞铜盘的“叮当,叮当”声便代替了吆喝声。挑子的另一端为一小木凳,专供匠人坐着用。匠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有金钢钻头、顶钻头用的小铁碗、小锤、小钳、油灰盒、帆布(干活里放于膝盖上)、铜铁锔子盒。匠人工作时是先在瓷器上打眼,然后扣上锔子,用小锤敲紧再抹上腻子就算完成了。</span></p><p><br></p> <p><b>吹糖人儿</b></p> <p><b>北京四合院</b></p> <p><b>北京四合院</b></p> <p>民宿苑</p> <p><b>祝寿堂</b></p> <p><b>老北京婚房</b></p> <p><b>新郎新娘服饰</b></p> <p>龙凤绣花鞋(民国)</p><p>清末男鞋和帽子</p> <p>看见下图中的肚兜,您会不会想起《红高粱》的九儿、《白鹿原》的田小娥?一件充满温馨、极易让人浮想联翩的女性、婴儿常用贴身物件,在北方一些地区,不仅在肚兜面上常常会绣着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带毒虫物,还起了一个令人惊悚的名字—五毒肚兜”!究其然,原来这是民间一种驱虫辟邪、镇压五毒而带有巫术意义的文化事象,表示了人们祈盼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p> <p><b>梳妆台</b></p> <p><b>洞房座帐</b></p> <p><b>婴儿百岁</b></p> <p><b>首博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b></p><p>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位于首博方形展厅四层E2厅,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及当时北京历史的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p><p>“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出了北京作为都城历史时期出土和传世的瓷器,其中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遗址、墓葬、窖藏出土的瓷器为特色。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宋辽金时期、元代、明代、清代,共展出文物170组件,反映出中国陶瓷史发展的阶段及当时北京历史发展的轨迹。展览氛围恬静柔和,采用群体陈列方式。(首都博物馆瓷器技术令人惊叹!)</p> <p><b>康熙</b></p><p>素三彩花果纹盘,高4.2厘米,口径25厘米。素三彩是用黄、绿、紫、白等彩料在瓷器上绘画图案,因为诸彩中没有红色,所以称“素三彩”。</p> <p><b>乾隆</b></p><p>粉彩三果纹瓶。瓶体绘桃、石榴和佛手,称为“三多”。桃表示长寿,佛手代表富贵,石榴表示多子孙,表达了古人“多福多寿多子孙”的美好愿望。</p> <p><b>雍正</b></p><p>粉彩人物故事图瓶,通高42厘米、口径12.8厘米,底径14厘米。撇口,粗颈,折肩,砂底。腹部主题纹饰绘妇人教子读书故事,并绘芭蕉、山石、古琴、羽扇、飞蝠等,烘托出课读的时令和环境。用红、黄、大绿、翠绿、珊瑚红、浅粉、瓷、褐彩进行渲染,色调和谐,光泽柔和。胎质洁白细腻,釉汁纯净,工艺精致。粉彩是一种低温釉上彩,出现于康熙末期。其做法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以墨线打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一层玻璃白,在玻璃白之上再施彩料,经不同技法将彩料晕开,经低温二次烧成后,纹饰浓淡明暗有层次。</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自身工艺水平登峰造极;元青花存世量极为稀少,正宗的元青花全世界不过300余件,这使得每一件元青花都非常珍贵,其中的上乘之作,更是价值连城。</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件元青花凤首扁壶,产自景德镇,壶体扁圆,直颈小唇口,浅圈足,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于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饰以牡丹图案,呈现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的情景。整体上,色彩鲜艳,清新雅致,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是一件具有很高价值的珍品。(1970年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居住遗址出土 ) </span></p><p><br></p> <p><b>元代:</b></p><p>磁州窑白地黑花赭彩凤纹罐,通高45.5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25厘米,1970年北京鼓楼中学元大都遗址出土。直口,短颈,丰肩,下腹内收,隐圈足,砂底无釉。周身上化妆土,在用白地黑花赭彩绘画,肩部为开光花卉,腹部绘开光云凤纹,凤舞双翅,形象生动。</p> <p><b>元代:</b></p><p>磁州窑白地黑花凤纹罐,高38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9.4厘米。1969年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元代窖藏出土。直口,短径,溜肩,鼓腹,砂底,隐圈足。肩部绘菊花纹一周,腹部用黑彩绘云凤纹,再以锐器在云凤纹上划出羽毛、云层。除口沿外均施白色化妆土,釉色白中闪黄,内壁施酱色釉。器物整体体现出磁州窑朴素浑厚的艺术风格。</p> <p><b>元代:</b></p><p>景德镇窑青白釉戏剧舞台人物纹枕,长32.5厘米,高15.8厘米。此瓷枕雕镂成戏台形式,戏台上珠帘漫卷,众多演员正在演出一场戏剧,反映了元代戏剧流行的社会风尚。瓷枕镂雕精细,集建筑、舞台与瓷塑艺术于一体,表现出元代戏剧艺术的面貌及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工艺。(瓷器技术令人惊叹!)</p> <p><b>元代:【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北京西城元代遗址出土</b></p> <p><b>元代:</b></p><p>酱釉猴纽盖鸡冠壶,高27厘米,口径4.2厘米,北京顺义辽墓出土。此壶别致之处在其盖纽,小猴活泼俏皮,憨态可掬。</p> <p><b>辽代:</b></p><p>绿釉“杜家”款璎珞纹静瓶</p> <p><b>宋代:</b></p><p>【磁州窑白釉划花莲瓣型枕】</p> <p><b>黄釉奉首瓶</b></p> <p><b>金代:</b>【邻汝窖清釉胆式瓶临汝窑青釉胆式瓶】 北京怀柔出土</p> <p><b>金代:</b></p><p>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故事枕</p> <p><b>清代:</b></p><p>青玉蕃莲纹香薰</p><p><br></p><p><br></p> <p><b>明代:</b></p><p>白玉双螭耳杯</p><p><br></p><p><br></p><p><br></p><p><br></p> <p><b>清代:</b></p><p>碧玉螭龙云纹鸡心佩</p> <p><b>金代:</b></p><p>青白玉折枝花卉纹佩</p><p><br></p><p><br></p> <p><b>清代:</b></p><p>翡翠雕龙带钩</p><p><br></p><p><br></p> <p><b>玉紫檀雕松鹿三镶如意</b></p> <p><b>宋代:</b></p><p><b>清白玉兽形砚滴</b></p> <p><b>明代:</b></p><p>清白玉菱凤纹子刚款樽</p> <p><b>首都博物馆《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b></p><p>佛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藏佛像艺术表现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品格和艺术神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凝结着各族人民智慧的艺术瑰宝。明代毗瓦巴像。</p> <p><b>出自石窟里的残损造像:</b></p><p>这尊出自石窟里的精美造像,是以一块巨大的岩石雕琢而成的。大耳垂肩的佛像身后是圆轮状的背光,尽管下颌有些残损,但是祥和、宁静的神情依然如故。(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课,没有靠近远远拍了一张不完整的照片,但是很完美。)</p><p><br></p> <p><b>清代:</b></p><p>铜镀金莲师忿怒金刚像</p> <p><b>清代:</b></p><p>铜镀金虎头佛母像</p> <p><b>元代:</b>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 ,高67厘米</p><p> 此尊观音菩萨像姿势自然优美,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水月观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画家周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创造的造型,之后广泛流传,宋代较为流行并逐渐世俗化。</p><p> 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将观音菩萨自在安详的宗教气质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p> <p><b>元代:</b></p><p>藏西风格 ,铜绿度母像。</p> <p><b>明代:</b></p><p>铜镀金大成就者萨拉哈像。</p> <p><b>明代:</b></p><p>铜漆金地藏菩萨与二弟子像</p> <p><b>辽代:【龙泉务窑三彩菩萨像】</b></p><p>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四层的古代佛教艺术精品展厅里,常年展出着260多尊精美的古代佛像。</p><p>佛像展厅分为汉传佛像和藏传佛像艺术。看过这个展厅,各式各样的艺术造型让观众了解到佛像艺术在我国汉族、藏族地区的发展、演变。</p> <p>佛像最大的魅力就是这副坦然自若的神情,看看这尊佛像的刻画,弯眉细眼,高鼻下犹如花瓣般的唇,样貌中透着端庄与平和。佛像是受人膜拜的神,这样坦然自若的神情,如何叫人不心安。</p> <p><b>华美的金刚萨埵菩萨像:</b></p><p>这尊双目低垂面含微笑的金刚萨埵菩萨像,全身鎏金罩身,服饰上佩戴着美丽的绿松石,唯美的姿态显示着佛像的尊贵与华美。</p> <p><b>唐代:</b></p><p>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p> <p><b>唐代:</b></p><p>石雕一佛二胁侍造像碑</p> <p>博物馆内墙特色✌✌</p> <p>最后以一首《北京大碗茶》结束本此首都博物馆游览,用时5个小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p><p>《北京大碗茶》</p><p>走遍了南北西东</p><p>也到过了许多名城</p><p>静静地想一想</p><p>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p><p>不说那</p><p>天坛的明月</p><p>北海的风</p><p>卢沟桥的狮子</p><p>潭柘寺的松</p><p>唱不够那</p><p>红墙黄瓦的太和殿</p><p>道不尽</p><p>那十里长街卧彩虹</p><p>只看那紫藤古槐四合院</p><p>便觉的甜丝丝</p><p>脆生生</p><p>京腔京韵自多情</p><p>京腔京韵自多情</p><p>不说那高耸的大厦</p><p>旋转的厅</p><p>电子街的机房</p><p>夜市上的灯</p><p>唱不够那新潮欢涌王府井</p><p>道不尽那名厨佳肴色香浓</p><p>单想那油条豆浆家常饼</p><p>便勾起细悠悠</p><p>密茸茸</p><p>甘美芬芳故乡情</p><p>甘美芬芳故乡情</p><p>走遍了南北西东</p><p>也到过了许多名城</p><p>静静地想一想</p><p>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p> <p>博物馆院外的玫瑰花🌹🌹🌹</p>

北京

中轴线

首都博物馆

元代

厘米

出土

佛像

鼓楼

瓷器

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