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课题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记莒县第五实验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研讨活动

莒县第五实验小学

<p>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抓好数学小课题研究工作,展现小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莒县第五实验小学11月24日开展了“利用大课堂,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日照市教科研中心李军主任和莒县教研室张海花校长亲临指导,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p> <p>  我校谢文晓老师带领学生们为大家展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研究活动。学生围绕“三角形的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一研究问题,先大胆猜想,再借助学具进行具体探究。分组时老师根据学生想法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整个研究活动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并用,达到了教、学、做合一。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更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p> <p>  研究活动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学生的探究热情丝毫不减。</p> <p>  李军主任对本次活动作了重要点评。李主任首先对我校数学小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本次探究活动的四大亮点:一、本次研究活动能做到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如提出研究问题后,教师不给予任何提示,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学生很快有了想法,有的学生需要思考一段时间,个别学生最后也没有想法,真实反映了学生思维之间的差距。二、学生的研究成果不拘泥于课本,展示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学生在探究中不仅得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探讨出“当两条较短的边的和大于最长边时,一定能拼成三角形”“三条线段长度相等或接近时一定能拼成三角形”等结论。三、面对课堂中的生成问题,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四、分组形式的改革,老师把想法一致的同学放在一组,让“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研究更有效率。</p><p> 同时,李主任对本次研讨活动给予了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李主任表示小课题研究课不仅仅是为了得出结论而去研究,课前有很多精力要放在学生研究的指导上,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走的更远。数学小课题研究就是给学生提供平台,提供机会,让学生尽情探索。比起得到结论,我们更注重他研究的过程和经历,所以我们要舍得“挥霍”时间。参会老师们纷纷表示一定谨记李主任的要求,对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内涵继续做进一步的探究。</p> <p>  正如董卿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数学遇到了小课题,就有了别样精彩的课堂。数学小课题研究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孩子们的热情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为了孩子们的笑容必将更加努力!</p>

学生

课题

研究

数学

活动

探究

三角形

遇见

我校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