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1月26日,浏阳市初中历史教师集中研修培训活动走进收获满满的第四天,等待老师们的又是什么精彩干货呢?</p> 听课 <p> 一大早,老师们陆续来到浏阳市一中艺校科学馆,观赏何晓龙老师和潘金萍老师带来的两堂高质量的历史课。</p> <p> 何晓龙老师的教学从九一八纪念碑(残历碑)深入导出课本知识,再到三大块: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将核心素养家国情怀贯穿于整个课堂,并且非常注重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p> <p> 潘金萍老师坐着轮椅带着伤痛走进教室,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课堂上通过学生表演和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 <p> 老师们听得专心投入,倾心课堂。</p> 评课、研讨 <p> 下午,针对两位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学员们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整体结构完整,历史要素齐全,事件线索清晰明了,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p> <p> 同时浏阳市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袁祝香老师总结评价,肯定了两位老师塑造的实在的讲述型历史课堂。无论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还是重难点的把握都符合历史新课标的要求,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p> <p> 那么怎样做才是“不止于历史课堂”呢?老师们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p><p> 教授和记忆并不是历史学习的全部,更多的在于培养学生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p> 微讲座 <p> 最后,袁祝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受益匪浅的微讲座《不止于课堂》。</p><p> 课堂之外的教师应该是爱好阅读、学科知识扎实的专业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给我们的反思不仅仅是教学上的改进,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充实。</p><p><br></p> <p>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研修的目的不是培养一模一样的名师,而是培养一群能够反思自我,取长补短的教育者。对于教师来说回归教材,回归学生,回归课堂,才能将教育之路走得更远,走得更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