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裹挟着北国初冬的寒风,带着对新教育朝圣般的虔诚,11月22日,我跟随莒南新教育培训团一行前往江苏海门。我要亲眼见到,亲手触摸,亲脚叩响这片土地,让新教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p> <p>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通源小学,这里一面面“会说话”的墙壁,悄悄告诉我新教育的密码,让我知道生活除了学习还有更美好的内涵。</p> <p> 下午来到海门实验中学,一进校门,学校大气沉稳且具有民国气息的的色彩一下吸引我的眼球。</p> <p> 在cctalk云端课堂,隔着屏幕认识的许新海博士带着新教育的气息健步来到会场。他慈祥和蔼地和与会者打招呼,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展示了一个新教育人的情怀与热情。</p> <p> 新教育专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地阐述了班级课程从研发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和收获。整个讲述把课程和学生、课程和教室、课程和人生之间的重要联系鲜明地展现在与会老师面前,发人深省,令人赞赏。</p> <p>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走进海门实验小学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百年老校的厚重文化。步入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如阵阵花香,扑鼻而来,随时可见的学生艺术节作品展示,随处可感的是老师们用心与智慧……诗意才情洋溢整个校园。</p> <p> 徜徉整洁的学校小道,旗杆标语浓缩了孩子们的智言慧语;驻足宣传长廊,橱窗文化凝聚了班级合力的精彩瞬间;拾级而上,壁间的书画作品也许就是多年后的传世之作……校园内满眼皆风景,处处有温度。惹得我们争相拍照,生怕有什么遗漏。以前只能通过视频、图片看到的景象,如今就在眼前,此时的我恨不得眼睛上装上快门,将所有的景象尽收。</p> <p> 在海门实验小学启慧厅,我有幸聆听了张海燕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课堂上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探究文言文字词理解的方法。教师创设多重情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再认识,再加工,再创造。孩子在活灵活现的表演、声情并茂地的朗读中水到渠成地领悟王戎幼时即会察、善思、能断的神童形象。整堂课行云流水,育人无痕。我如饥似渴地倾听着,记录着……多么希望自己能向张老师一样收放自如,春风化雨地给孩子上课啊!</p> <p> 新教育专家汇报,他们从学科角度展示了丰富的课程设计理念、实践方法和取得的成果。聆听新教育的完美回音,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新教育实验、践行新教育实验做了示范和引领。</p> <p> 25日下午,海门证大小学让我见证了“1+N”深耕行动的成果。一个人走得孤单,一群人走得高远。这些尺码相同的人,汇聚在一起创造了新教育的一个个奇迹。</p> <p> 一所所优美的书香学校,一场场睿智的专家报告,一节节精彩的课堂展示……在这片水草丰美,沙鸥翔集的新教育沃土上,我浸润着、吸收着,成长着。“月映千川”,愿新教育这轮明月在莒南大地映照别样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