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互助县

天涯行摄

<p>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境内山川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100—4374米之间,总面积3424.9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有土、汉、藏、回、蒙等29个民族。其中土族人口约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县城威远镇距省城西宁市30公里。大家如果从宁互一级公路来的话,从西宁到这里只需15分钟的行程,所以,互助又被称为省会西宁的“后花园”。</p> <p>这座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物,就是威远鼓楼。鼓楼始建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重修,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竣工,后又经过多次修葺,遂成为今天模样。鼓楼底座呈正方,为三层重檐歇山顶式,高15.21米。楼身由高12.12米的4根通天柱和24根副柱承托,逐层递减内收。楼顶饰有琉璃瓦,檐角悬挂铜铃。鼓楼广大雄伟,设计独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巧夺天工,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而且对了解和研究明清时期建筑艺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1986年,鼓楼被列为青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钟鼓楼经历了</p><p>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早已成为了历史的见证。</p> <p>班彦新村</p> <p>北山景区地处互助县东北部,位于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祁连山支脉冷龙岭南域、支脉达坂山北坡。景区由浪士当、扎龙沟、元甫达坂、卡索峡、下河五大块组成,总面积11.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7.5%。主要景点有达坂红叶、十二生肖弯、神龙潭瀑布、圣母天池、药水瀑布等80多处。1992年被原林业部批准为北山国家森林公园,2007年被青海大众评选为“青海最美丽的十大景观”之一,2009年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2017年被评为“中国最美森林”。</p> <p>佑宁寺,藏语全称"郭隆弥勒洲寺",简称"郭隆寺"。该地原为明清时期西藏经青海去蒙古各地的通道,周围居住有土、藏、蒙古、汉各族百姓,多为藏传佛教信徒。明末,西藏佛教格鲁派与噶玛派斗争激烈。格鲁派上层在传教过程中到今佑宁寺所在地哲加,见到山势峥嵘,风景秀丽,遂向当地头人倡议修建寺院。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七世嘉色活佛受四世班禅和四世达赖指派来青海,在松巴一世丹曲嘉措和当地部落头人、信教群众的协助下,于第二年破土动工,初建了嘉色寝宫、大经堂及一部分僧舍,并建立了显宗学院。清康熙年间,寺僧剧增到7700人,进一步扩建寺宇殿堂房舍,设有显宗、时轮、密宗、医明四个学院,发展成湟北地区最大的寺院。雍正二年(1724年)正月,该寺因参与蒙古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清军烧毁。雍正十年(1732年)修复,雍正帝赐额"佑宁寺"。同治年间,佑宁寺大经堂等再次毁于兵燹,由六世土观奉命重建。</p> <p>&nbsp;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也是土族群众最主要的聚居地,素有“土乡”之称。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土族妇女的衣袖是由红、黄、蓝、绿、黑、白、紫七种颜色布条拼缝而成的。其实这七种颜色是各有寓意的:红色象征太阳和吉祥;黄色象征麦浪和丰收;蓝色代表蓝天和希望;绿色象征庄稼和生命;黑色象征土地和诚实;白色象征牛羊和纯洁;紫色代表爱情和神秘。七彩的衣袖恰似从天上的彩虹裁下的一段,因此互助土乡被形象地称为“彩虹的故乡”。大家今天到了互助,就是到了彩虹升起的地方。</p> <p>卓扎滩原生态旅游景区位于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距县城威远镇4公里,景区占地面积200多亩,采取群众入股和项目支持的方式,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了彩虹滑到、魔幻鬼屋、网红桥、水上乐园、特色小吃、儿童乐园、休闲生活体验园、冬季滑雪乐园等,村两委通过建设三大基地和发展八项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休闲娱乐观光产业、林下经济综合产业、药材种植加工产业、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冰雪运动体体验产业、农畜产品创售产业、综合保障服务产业,向生态要效益,用旅游谋福祉。该村的成功发展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有力抓手。2019年被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