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个初冬,也许没有隆冬的神圣庄严,也许没有金秋的绚烂芬芳,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因为这个初冬,注定会被一群热情的小语人点燃。11月24--25日,我校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展示活动揭开了序幕。</p> <p>高环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p> <p>高环老师从题眼入手,设置悬念,发人深思。她准确地把握住教材,抓住重点词句品析父母对“我”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结合学生实际体验那种被甜蜜的鼓励推上巅峰后又被无情的批评摔下谷底的情感落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入情入境。整个课堂,有词句的品析,有情感的体验,有人文的教育,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这里得到巧妙的融合。</p> <p>郝丽萍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p> <p>郝丽萍老师温柔内敛,恰似一朵优雅秀丽的莲花。课堂上,她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教给方法。她的课堂,“读”占鳌头,“学”字当先,“补”来挖掘,“思”来明理,“讲”来深化。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敢于尝试让学生用文言文对话,让学生再语言实践中明确文言文的语言特点。</p> <p>梅淑杰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声音》</p> <p>梅老师时而像循循善诱的智者,时而似活泼亲切的大姐姐。她设置了多种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正所谓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孩子们在快乐的玩玩、说说、演演中,明其理,信其道,整个课堂生成精彩绽放,亮点处处涌现。</p> <p>熊如月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p> <p>充满活力的熊老师,用自己的激情,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感染了台下的听课老师们。如何渗透学法指导,对三年级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熊老师在本篇教学上下了一番功夫,授之以渔,扶放自如。</p> <p>李思书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p> <p>李老师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老师有意强化了“读”与“说”的训练。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仿照说,看图说,想象说,“读”与“说”,“学”与“用”有机结合。这里没有繁琐的分析,没有枯燥的解说;这里书声琅琅,思维遍地开花。</p> <p>马云英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p> <p>本课开篇就引人入胜。联系下文,解读“泛滥”;引导入境,想象灾难,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激发了我们的情。随后,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抓关键词,教方法,引品读,设情境,把一个“无私、智慧”的大禹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p><p><br></p> <p>陈婧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忆读书》</p> <p>《忆读书》是一篇长文,陈老师删繁就简,紧扣单元要素——梳理信息展开。课堂上品词、析句、明理,语文味很浓。对于高年级学生,老师注重了对学生学法指导,既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抓关键词,潜心会文,认真思考,又有联系实际,扩展思维,使学生既习得阅读方法,又获得了情感体验,深化就课堂教学。</p> <p>史琦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有的人》</p> <p>《有的人》是一篇自读课文,老师紧扣课型特点,以三大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主交流推动课堂教学,同时抓住契机出示《自嘲》和《野草题词》在课内与课外巧妙地搭起了一座桥。</p> <p>王雅婷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出塞》</p> <p>“以诗解诗”是王老师教学《出塞》最大的特点。老师将学生平常积累的一些和本诗相关的古诗句进行融会贯通,打破了以往一堂课就学一首诗的思维定势,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p> <p>教学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课堂展示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p><p>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疑中有进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大课题。</p><p>二,语文课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如何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让课堂灵动起来,我们还需努力。</p><p>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可有些课堂留给学生思考、探究、活动的时间较少。如何改变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实现,我们任重道远。</p><p>但瑕不掩瑜,两天来,我深深感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语用与精神齐飞,兴趣与能力共舞。我们相信:我们九位青年教师带给我们的这场初冬盛宴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教研热情,新小语文教学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