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梦笔山,来到卓克基

高粱

<p>  梦笔山,四川省马尔康市卓克基南面30千米处,小金县与马尔康市的分界山,最高峰海拔4470米,山路垭口海拔也在4000米以上,是红军长征北上时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1935年6月27日红军翻越梦笔山,到达卓克基休整,党中央于7月初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卓克基由此被列为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p><p><br></p> 从小金县前往卓克基,车辆翻越梦笔山。高海拔山区,天气变化无常,冷不丁来场雪 道路积雪湿滑。经验丰富的司机为车轮装防滑链 虽山岚云罩,但晴光已现 没带防滑链的车辆,只能靠边,等待冰消雪化 盘山路弯道多、路面窄、坡度陡、地湿滑、行车难 梦笔山,诗意的名字,画意的境界 这里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先辈们经历艰苦卓绝的奋斗,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经之路 雪晴。高空云舒,山坳云卷,雪秀山林,天蓝气清,高山雪景,叹为观止 汽车穿云破雾,沿盘山路盘旋下山 卓克基游客中心。这里海拔约2700米,比梦笔山低了一千多米 周围的旅宿餐饮广场 山里孩子懂事早,娃娃能做大人事,就像格桑花一样,吃苦耐劳 梭磨河,清清的水顺着峡谷轻轻地流淌,滋润着这片土地,养育着这里的生命 卓克基,嘉绒藏语意为“至高无上”,位于邛崃山脉峡谷地带的梭磨河畔,山坡上的官寨为原土司驻地,西索民居与它一溪之隔 远处,转经桥架在小溪上,左边是官寨,右边是西索民居 涓涓溪水,汇入梭磨河;对岸,新人婚照入镜 转经桥,色彩斑斓;转经筒,祈福平安 秋意正浓,溪畔金叶满地 顺着上坡路,前往土司官寨。1935年6月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时,土司跟从国民党率藏兵阻击,被红军击溃,弃寨出逃。新中国成立后,土司能够顺应时势,拥护共产党领导,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土司官寨,也称土司署或土司府邸,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始建于1918年,后毁于大火,1938年重建。墙体用片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汁勾缝,较厚处达1米 左下角是土司制度时期的刑场和牢房 官寨正面门庭 门口照壁墙上画着虎和麒麟,以显威严权势和富贵祥瑞 官寨正门 官寨仿汉族四合院样式,40米见方,天井布局,藏式建筑,主楼共5层,有大小房间63间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领导人曾在楼内居住,并于1935年7月3日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并制定了红军在民族地区进行革命的方针政策;发布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粮食问题是红军面临的头等任务,筹得足以支撑十万大军生存的粮草,才能继续后面的艰难路程 楼内走廊,房间内家具摆设 这座官寨将藏、汉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被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从高处看官寨和对面山景 官寨边门、进出寨的山路 西索民居,具有典型嘉绒藏族特色的寨子。这里的住户多是土司时期差人、商人和民间手艺人的后代,有的已繁衍数十代 丹达轮寺,600多年历史,曾是土司家庙,现为当地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 寨子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石屋依山傍水、鳞次栉比 溪岸树木成荫,佛塔静立 回到转经桥,从高处看小桥和民居 梭磨河畔观景台 梭磨河上古老的官寨索桥 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位于游客中心旁。广场左侧是枝繁叶茂的红军树和领袖与战士的雕塑,中间是火炬模型,右侧是纪念馆。红军革命战士在党的领导下,翻雪山、过草地、吃树皮、斗严寒,克服物资极度匮乏的困难,不断克敌制胜,创造了长征——这一人类革命历史上几乎难以实现的奇迹 以领袖为中心、红军战士和藏族小红军紧随的雕塑。表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英勇顽强、不畏艰难,长征北上的壮烈历程 <p>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长征途中,红军三进三出马尔康,留驻达16个月,创建根据地,筹集粮草。这里人口仅有20余万,条件很差,却支援了10万红军,为红军筹集粮食2000多万斤,大小牲畜20多万头,及大量干牛肉、油和蔬菜等。当时军民同吃草根、树皮,共渡时艰。解放后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牦牛革命”。马尔康成为长征途中的驿站,马尔康各族人民为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祖国人民感恩他们</p> 川西,不仅有极致的自然风光,更有光辉的红色风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谢观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