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11月24日,适逢“嫦娥五号”成功发射,中华民族圆梦太空的伟大盛事,在位于航天之城的百年名校文昌中学,<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由海南中学、海口市第一中学、嘉积中学、文昌中学组成的四校联盟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暨高三语文备考研讨会成功开展,完美落幕。</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蔡君老师主持活动</span></p> <p>上午是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文昌中学的黄艳平老师、海南中学的潘存真老师、海口一中的谷云峰老师、嘉积中学的王齐翔老师各上一节作文课,同一课题为“素材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课后,全体听课老师评课研讨。</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昌中学黄艳平老师在授课</span></p> <p>《巧思织锦绣,妙用成华章——如何运用素材论证观点》。黄艳平老师着眼于高中阶段写得最多的文体——议论文,针对学生在论证中往往存在观点与素材联系不到位的问题,提出“怎么让观点更有说服力”的核心目标。</p> <p>黄老师先分享一则课本上的素材“苏武:留胡节不辱”,请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接着一一展示分别表现以上不同观点的作文片段,请学生朗读并自由点评,感知优点,找出不足,对议论文写作为什么会有说服力不足的问题有初步的认知;在上一步的基础上,黄老师提供了经自己修改过的升格文段,并附以详细批注,通过前后文的鲜明对比和具体精准的示范,及时总结,切实指导学生明白了论证的规律与方法;最后,黄老师分享了另一则学生常用的素材“樊锦诗:此心不移系敦煌”,请学生重复之前的环节:从素材中提炼出不同观点,选取其中一个观点并运用樊锦诗的例子写一个论证文段,展示习作并点评。</p> <p>黄老师的这节课重点突出,设计科学,节奏绵密,注重实践与评价反思,课堂反馈精彩。老师亲切民主,温柔细腻。</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南中学潘存真老师在授课</span></p> <p>潘存真老师的课题是《高考作文之论据的正确使用》。潘老师针对高考作文中学生使用论据时犯有低级、幼稚错误的普遍现象,本着“从一点切入,解决一两个问题足矣”的切实考虑,组织本节课内容和流程。</p> <p>潘老师的教学思路是“感知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分类总结——训练升格”。所选案例真实,有代表性;引导诊断问题,有条理性;落实目标到位,有实效性。整堂课清晰紧凑,扎实推进;学生有发现,有思考,有合作,有成长,参与程度高。老师轻松优雅,幽默诙谐。</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口一中谷云峰老师在授课</span></p> <p>《精选妙用,佳作可期——高考作文素材运用策略》。海口一中的谷云峰老师可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p> <p>大处知格局。谷老师开口便称“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他瞄准的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这一“终极目标”,抓住的是堪称作文“命门”的“中心突出”与“内容丰富”两个关键词。针对这两个关键词,谷老师提出了“更有效”“更丰富”“更亮眼”三个要点,目标宏大,思路清晰,视野开阔。</p> <p>小处知方法。谷老师先给学生分享了一段“自己写”的高考作文《带你走近武汉》,请学生评分并说出理由。从“9分”“10分”到“5分”,谷老师用“血淋淋”的案例震撼了全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紧扣关键词”“围绕中心”才能做到中心突出。紧接着,谷老师又利用一个为《带你走进海南》联想素材的小环节,具体引导怎么做到紧扣关键词,即围绕中心。之后,谷老师又逐步利用“素材段对比”的“算账”方式,以及“事例能不能再细分”的问题启发,让学生明白使“内容”丰富的两种做法,具体明确……</p> <p>谷老师的课围绕考练实践,导向明确,内容丰富,示范性强。老师从容自信,亲切幽默,金句迭出。</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嘉积中学王齐翔老师在授课</span></p> <p>王齐翔老师的课题是《高考作文复习演讲稿写作》。她从近几年高考作文的高频、热点体裁中选定“演讲稿”一体,从如何写出一篇具有鼓动性、令人信服的演讲稿的角度,落实“如何在文中体现素材”的研讨母题。</p> <p>王老师先领着学生回顾真题,进而明确“演讲稿”定义,并熟悉其特征。接着结合《我有一个梦想》等著名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获得直观而强烈的感性认知,顺势提出“巧用三多(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激情渲染”的写作方法。在这个环节中,又依次设有“事例感悟”“修改练习”“抛砖引玉”三个小环节,层层深入,顺乎规律。第三个环节是“内容充实,情境渲染”,指导学生既要注意选择恰当的素材,又要对具体情境进行渲染,增强情境感,以引起听众共鸣。最后的环节为“牛刀小试”,实操训练,老师在这个环节分享了自己的下水文,以供示范。</p> <p>王老师的课充满激情,演讲示范,全情投入,与学生有很好的互动。</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黄艳平老师说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潘存真老师说课</span></p> <p>四位老师,四节课,角度不同,风格迥异,然而都同样出彩,殊途而同归。他们“同”的是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担当,对目标的忠诚,对规律的尊重,对模式的探索,对无限接近理想的不懈追求;他们“异”的是各自的气场,是教学的风格,是切入的角度,是选取的策略,是资源的利用,是珍视保留个性的成长方向。同课异构,是在“同课”的基础上谋求“异构”的变化和发展。</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口一中谷云峰老师说课</span></p> <p>课后评课环节,来自四校的教师代表都坦诚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收获或发现建议,大家都觉得不枉此行,并衷心感谢四位老师的课例分享。“同课异构”以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给大家提供了多层面、多方位的参照和比较,利于充分引发智慧的碰撞与升华,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促进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南中学语文组组长陈星萍老师评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口一中老师评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昌中学梁煜老师评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昌中学语文组组长黄金玉老师评课</span></p> <p>文昌中学语文组组长黄金玉老师更称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为“及时雨”,因为面对学生作文选取与运用素材的难题,很多老师的作文课堂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而是普遍存在着课程缺乏趣味性、目标缺乏针对性、过程缺乏有效性、视野缺乏前瞻性等问题。</p> <p>我校潘存真老师的这节不骛高远,不贪多全,不求热闹,低定位、接地气的作文课,得到了黄老师的特别青睐,称其为“点穴式”课例。</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校高三语文老师合影</span></p> <p>下午是四校2021届高三语文备考研讨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四校备课组长分享各校的备考策略,第二个环节是与会老师面对面自由交流,从大的方向策略到小的细节落实,都有颇多分享,每每深受启发。</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南中学陈星萍老师分享备考策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口一中谷云峰老师分享备考策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嘉积中学王齐翔老师分享备考策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昌中学蔡君老师分享备考策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校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合影</span></p> <p>当“嫦娥五号”从文昌慷慨远赴,这是中国航天历史性的一天。</p> <p>当“四校联盟”在文昌友好聚首,这是海南教育跨越性的一步。</p> <p>“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p> <p>当兄弟学校构建起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当一群热爱教育的人会聚于一处,在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大教育中,为使命而联,为理想而盟,联起资源与优势,约盟行动与力量,实现校际“合力效应”,促进教师间多元共振,海南教育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计日可期!</p> <p>海南中学三亚学校的张玉馥等三位老师也全程参加了当天的活动。</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南中学三亚学校老师在文昌中学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中高三语文备课组老师在文昌中学合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