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苑(215期•随笔·古石碑)

松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偶见古石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松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路过饶平樟溪镇乌溪村,偶见该村路上立有一块古石碑,下车研读之,碑文曰:“明本府别驾侯徐爷开路永思碑:本乡乌溪,路达凤城,溪涧一带,春夏泛涨,涉者病之,侯爷摄篆往返于兹,停车四顾,与乡众议,捐奉开修一路,非直免徙涉之艰抑,且利往来之便,幸而不日告成,惠及群生,名垂万世矣!爰刻石铭碑,以志不朽。侯爷姓徐,讳学颜,号孺洲,江西广信府永丰县人。明万历三十八年仲春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碑立于1610年,记载了这样的事迹:明朝万历年间,潮州府官员徐学颜途经乌溪村时,见路积水难行,村民涉水感染得病,随捐出自己俸禄,组织村民修路,为村民解决行路难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细读碑文,感慨良多,由衷吟赋七律诗一首《偶见乌溪古碑感赋》:“乌溪险境不宜迟,先哲当时停马蹄。眼望孤村洪水积,心忧此地众生凄。倾怀布德建山路,尽职施仁造石堤。执政为民碑立传,垂芳百世姓名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小古碑,应证了什么叫“百世流芳”。古石碑给后人留下一个珍贵的纪实故事,距今四百多年,历经时代变迁,不受人为破坏。这说明碑文记载的官员仁德典范、为政爱民的故事,一直为历代百姓所认同、铭记、保护和传颂。这给后人一个深刻启示:为官者,心系百姓,为百姓排忧解难,不管那个朝代,百姓都会感恩他、纪念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小石碑,给后人树立施政为民的榜样。以古写今,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用真感情谋民生,用真功夫惠民生,秉承"民之所需、政之所向",从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准"小切口",聚力破解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谋划实施好城中村综合整治、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民生项目,以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展现政府为民惠民的真心和决心,真正体现政府始终秉持民生至上的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小石碑,蕴含执政为民的思想。爱民是为官为政之本。仁心为官,关心百姓的疾苦,就像关心自己的疾苦,诚意爱护百姓,就像母亲抚育婴儿一样。为官为政者要继承古道遗风,行君子之道。应行仁政,宽以待民,严于律己,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从小事做起,在细微之处温暖民心,在点滴之中累积与群众的信任,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代诗人白居易云:“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古人早已提醒世人,名声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谁也不可轻易取之,只有一心为公,才能留住好名声。石碑是一面镜子,为官者,要时时拿它照照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公心,有没有多拿公家财物,有没有贪心拿不义之财,有没有心中时刻挂着百姓冷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碑是一面镜子,照着路人,照着路过的官员。它告诫为官者“民不能忘”,要心系人民疾苦。要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为官不仁,对百姓漠不关心,就会失去民心,失去天下。为官者注重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体察民情、倾听民意、为民解忧,关心百姓疾苦,就能赢得民心,赢得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依靠的力量,离开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今,重民保民、恤民忧民的古代民本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中得到继承弘扬和丰富发展。如在抗灾斗争中,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这是以民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当今我们共产党人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正是古代民本思想的传承弘扬,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碑所载,读之感人。它是一面镜子,可照可鉴。石碑体现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值得今人学习和弘扬。石碑也体现潮州人的感恩思想,不忘恩人,这是潮州人的优良传统。立碑感恩,既是一种潮州文化,也是潮州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起又一个关于古碑的故事: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当他走到离古碑几百步时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留宿在古碑旁,守在碑前多日才离去。这个有关古碑故事是讲欧阳询因善于向他人学习,专心致志,刻苦磨练,博采众长,才成为书法大家。这个故事从另一面告诉我们:古碑在传承文化、教育后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碑,虽没有玉文化的温润高洁,也没有瓷文化的细致优雅,但却包容了中华民族几乎全部意识形态的情趣和理想,为后世留下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的宏文和完整的经典篇章,形成了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一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碑文化使潮州府地文化内涵更蔚为深远,古碑文化使古老的潮州文化更加璀璨,城市更加美丽。因此,我们对所剩无几的古碑要永久保存,以史鉴今,资政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乌溪古碑虽小,但以小见大,意义深远。今天偶遇而读之,感怀甚深,直抒拙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