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乡土中国》第6章《家族》</p><p>作者费孝通首创“家族”的概念,从结结与功能两个方面来阐述中西社会基本社群一一“家”的区别。在西方,“家”是团体性的社群,夫妇是主轴,经营的事务很少,主要是生儿育女。但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家”在结构上俨然是个氏族,根据单系(父亲)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且构成的分子并不仅限于亲子关系,因而具有生育与事业的双重功能。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p><p>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一一费孝通</p><p>思考题:</p><p>①什么是“社群”?它的性质是什么?</p><p>答:社群是一切有组织的人群,一切社会都属于社会圈子性质。</p><p>②为什么说“家庭”这个社群是暂时性的?</p><p>答:家庭既以生育为功能,在开始时就得准备结束。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结束抚育。</p><p>③除了生育,“家庭”这个社群还有什么功能?</p><p>答:夫妇之间还得经营着经济的、感情的、两性的合作,但是所经营的事务受着很大的限制。</p><p>④为什么说“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p><p>答: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p><p>⑤在西洋社会和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庭的主轴有何不同?</p><p>答: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并且经营生育事务。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主轴是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p><p>⑥“三从四德”具体内容是什么?</p><p>答:“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之意。这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进行的规范要求。</p><p>⑦为什么中国人在两性间往往存在着矜持和保留?</p><p>答:这决不是偶然的,在作者看来,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结果。</p><p><br></p> <p>第5章“板书设计”</p> <p>第6章“板书设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