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夜听•静夜思】

西窗菊儿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菊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小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消失的月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静夜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床前明月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疑是地上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举头望明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低头思故乡。</p><p><br></p> <p>  《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p><p> 对于一个多愁善感的异乡人,这首古诗我又何尝只吟唱了几十或几百次,细数下来估计都有几千次了,有时是吟诵,有时是书写,有时是默念。</p><p> 望着窗外的明月默念,自己跟自己对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p><p><br></p> <p>  这是我最早学会的古诗,后来就背诵给牙牙学语的儿子和女儿听,也成为孩子们生命旅程中接触最早的启蒙诗。</p><p> 对这首唐诗的喜爱,一是因为脍炙人口,老少皆宜、妇孺皆知;二是因为长期漂流在外,思乡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为正比,常常对月长叹、感慨万千……</p><p> 总感觉最爱我的父母在天上,他们在月光如水的晚上,总是偷偷将我观望;总感觉那个懂我的人应该在远方,他也时时对着窗外的月亮细细思量。</p><p><br></p> <p>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片海,那片海虽然存在于无形之中,它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实、最可信。</p><p> 往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种感觉会越来越强烈,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心的落寞,深埋在心海深处的乡愁,就会随着窗外的月色蠢蠢欲动。</p><p> 于是就在李健的《消失的月光》中,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开始了各种各式的想念……</p><p><br></p> <p>  山花烂漫的春天,地头边的茶树 ,金黄色的油菜花,带给我无尽的小美好小、小确幸。</p><p> 荷塘的香风,调皮的跳蛙,柳树上的蝉鸣,给我的记忆增加了无尽的乐趣,念及情不自禁的开始嘴角上扬。</p><p> 沉甸甸的稻穗,金灿灿的玉米,风中漂荡着的蒲公英,还有收秋是忙碌的场景,镌刻下永恒的画面,烙在了内心深处。</p><p> 童年的爆米花,入冬的第一场雪,过年的压岁钱和花衣裳,承载了太多太多的美好,任思绪沉溺其中,翩然如蝶……</p><p><br></p> <p>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明亮亮的月光,照亮了夜空,却令那个在默默思念的人,更加黯然,更加思乡。</p><p> 月是故乡明,日子一天天地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p> 他乡最好,都是别人的风景,唯有故土,才是最适合自己最适合扎根的土壤……</p><p> 向诗仙李白致敬!写出千古名句,永世流芳!</p><p><br></p> <p> 作者简介:菊儿,来自浙江括苍山脚下的湖西村,出生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排行第九。喜欢花花草草和山山水水,湖西村没有湖,有着无与伦比的风景,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旅游胜地,也是绝佳的避暑胜地。</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