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

《忆》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朋友道别时问我:晚饭吃什么?是啊!吃点什么那!米饭!馒头!一个人的晚饭没了胃口,索性倒在床上闭上眼睛让回忆填充肚子吧!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不经意间走过了许多的岁月,我总喜欢怀旧,惜日的光景,一张照片,一手老歌,一本旧书,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勾起我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反朴归真般的想起了窝头咸菜,粗茶淡饭。</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生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这拨人是比较幸运的,没有感上3年的自然灾害;文革结束后开始正式上学,虽然每天吃着大饼子、土豆,至少还可以填饱肚子。那时家家人口多都很清贫,甚至每家吃的饭都象是在一个锅里做出来的一样。要想说说那时吃什么,得先从粮食说起。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什么叫领粮,40岁以上的人都有过拿着粮本到粮店领粮的经历,粮本是个红色的小本子,全称是《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那时吃粮食,定量供应,一家几口每人 每月定量多少都有规定,每到月初放粮有时跟着姐姐去粮店买粮,领粮时最有意思,先到交款的窗口排队,论到自己时把粮证和钱递进去,工作人员会根据粮本上的数量分别给开票,可以少开票,但不能多开,比如大米5公斤,苞米面25公斤……然后拿着小票来到放粮区,这个地方当时在我眼力充满了神秘,一面墙上有几个长方形的大箱子,下面低于地面,中间是用白铁做的一个大漏斗张着嘴,上面是个大秤盘,把票交给售货员,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面袋子撑着口放在漏斗下面,售货员根据小票数量在称盘上定好位,一拽旁边的一跟绳,脚下还踩了一块木板,粮食就从漏斗里流出来。</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那时,领粮可是每家的大事,一般是全家出动,小镇有两三家粮店,这里总是人很多,粮店的院子里放着各式自行车、爬犁、小推车等交通工具。领粮时要自己准备袋子,一个袋子一样粮食,大米、小米、白面、苞米面、大馇子等分别装入袋子,小心系好,般上自己携带的便利工具高高兴兴的回家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从粮袋的粗细高矮就可以看出哪个是细粮,哪袋是粗粮,粮袋装的较少的,一定是大米、白面;最高最粗的那个一定是苞米面,这是每家的主食,用它做干粮如窝头、发糕、大饼子是天天吃的,而大饼子是所有粗粮中最好吃的一种。</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记忆中的大饼子是和妈妈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妈妈腰间扎个大围裙,站在那大口锅旁,把事发哮好的玉米面,用手团团,拍成椭圆型,感觉大小适中了,瞄准了锅边位置用力“啪”的一声,一个大饼子就贴在了锅边上。然后,一个一个的大饼子就在铁锅的周围粘了一圈,,一般一盆面正好贴上一圈,不会多也不会少,盖上两快木制的锅盖,用抹布把四周的缝隙堵严,20多分种后,掀开锅盖,一股香气扑鼻的而来,一个个放着金色光亮、蓬松柔软的大饼子就好了。用铲子一个个揭下来,一面是松软的,另一面最好吃的是硬硬的锅巴,香响脆脆的。如果是在菜锅里贴出的大饼子,味道更好,夏天时炖豆角、冬天时炖酸菜,在菜锅里贴上一圈大饼子,菜好了,大饼子也熟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烧柴,有的大饼子的位置捎低或者往下出溜到菜汤里,接触到菜汤里的油盐味就更好吃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那时和大饼子占据我们餐桌的还有土豆和酸菜,大饼子离我们的餐桌原来越远了,但酸菜和土豆至尽还是我们餐桌上的常菜。那会儿,家家的厨房里都会摆上一两口大酸菜缸。掩酸菜是秋天家里的大事,经过凉菜的白菜整理好,烧一锅开水把白菜整齐的码上一垛,在一个个放入锅中烫一下,然后一层白菜一层盐地码在缸里,为了尽可能的多装点白菜还要在白菜上盖层隔膜,因父亲体重,在缸的隔膜上踏踩一会,这样反复几次,就能装好多菜,装满后,放满水,最后还要在压上只有父亲才能抱动的大石头,。天气一天天变凉了,屋里的炉子烧的红红的,这时候酸菜缸里飘出浓浓的酸味,上面长了一层白醭,当一场大雪降临后,酸菜就可以吃了。母亲煮上一锅开水把酸菜切成细丝,纂成团,一点一点的撒入锅里,锅里放上烀好的五花肉及葱、姜、蒜等,有时还方根大骨头,不一会那诱人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小屋。然后一大家子围坐在炕桌上吃着热气腾腾的菜汤,开心的吃着,尽情的说笑,其乐融融。</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而今,常常因油腻厌食时去感受过去粗茶淡饭的醇香,那种心境永远写在我的记忆的扉页上,让记忆之手时常翻阅,另我品味一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