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名人榜一徐树铮

行行

<p>三造共和顺潮流,外蒙回归树铮嵘。</p><p>乱世魚龙常相混,功过自有后人评。</p> <p>徐树铮像</p><p>徐树铮(1880年—1925年),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因区别于同时期的另一政治人物徐世昌,人称“小徐”。</p><p>徐树铮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从家乡赴山东投奔袁世凯,开启了军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谋士,在辛亥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时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又在与冯国璋的斗争中引张作霖奉军入关,以巩固皖系权力,并主持“武力统一”。他还成立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活跃于民初政治舞台。后因南征失利及军阀间的不和,徐树铮转向西北筹边。他以武力为后盾,于1919年11月迫使外蒙古无条件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并以西北筹边使身份坐镇外蒙,加以经营。1920年夏返回北京,参与直皖战争,败北后逃亡日本。后来他试图扶植段祺瑞东山再起,联络孙中山、张作霖形成反直系三角同盟,曾攻入福建,组织建国军政制置府,但很快失败。1924年以后出国游历,1925年冬回国,欲联合孙传芳和张作霖反对冯玉祥。因徐树铮曾暗杀冯玉祥的舅父陆建章,故冯玉祥对他更加仇视,命张之江在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乘火车离京经廊坊时将其劫持并枪杀。</p><p>徐树铮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著有阐述他政治思想的《建国铨真》及文学作品《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p> <p>少年得志、投笔从戎</p><p>徐树铮出生于耕读之家,自幼深受儒家熏陶,并且聪明伶俐,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誉为神童。十三岁那年(1892年)考中秀才,四年后以岁试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绩补廪生,可谓少年得志。</p><p>1897年,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逐渐觉醒,不少人走上投笔从戎的道路,徐树铮就是其中之一。他放弃科举,认为“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于是徐树铮将他投笔从戎的志向诉说给父母听,父母借口他还年轻而不予同意。此后的徐树铮便“思究兵谋,留意天下政财大略,预为投笔计”。</p><p>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徐树铮听说清政府正在招募士兵,认为这是自己实现夙愿的大好时机,便从父亲的床头拿了钱偷偷离家投军。岳氏发现儿子离家出走之后,亲自坐上骡车,追到清江,把徐树铮带回了家。儿子胆大的举动让父母十分担忧,为了打消徐树铮从军的念头,父母强逼徐树铮娶亲成婚。新娘是同样出身乡村塾师家庭的夏宣。尽管如此,徐树铮仍割舍不掉他的军旅情结,夏宣甚至还出奁金资助丈夫追求梦想,徐忠清夫妇见无法阻拦,不得已同意徐树铮离家投军。</p><p>1901年,徐树铮离开徐州前往济南,欲投奔当时在济南的袁世凱,巧遇袁世凱之部下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段祺瑞遂聘徐树铮为记室,徐树铮遂成为段祺瑞20多年的左膀右臂,并开启了他事业的起点。</p> <p>徐树铮家乡皇藏峪景区大门</p> <p>三造共和</p><p>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很快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袁世凯被起复以镇压革命,到11月更登上内阁总理大臣宝座。其后袁世凯授意段祺瑞等部将拥护共和,逼宫清廷,徐树铮受命为段祺瑞草拟拥护共和的通电,并以总参谋官身份名列49名将领之中。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与袁世凯。段祺瑞成为民国政府的陆军总长,徐树铮则被任命为其属下的军学司司长,旋调任军马司司长。1914年升为陆军次长。</p><p>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段祺瑞、徐树铮相继免职,当时袁世凯正筹划称帝,段、徐二人都表示反对。而袁世凯则认为段祺瑞的态度是徐树铮推动的,所以对徐树铮尤为忌恨。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仍为总理,徐树铮升为国务院秘书长。</p><p>1917年5月,徐树铮参加长江巡阅使张勋组织督军团召开的第四次徐州会议。段祺瑞从徐树铮那里得知张勋欲恢复清朝的计划以后,决定暂时不反对复辟,等到张勋复辟成功后再行讨伐,趁机夺回总理宝座。果然,张勋应黎元洪邀请进京后,就于1917年7月1日扶植清朝逊帝溥仪复辟。段祺瑞在7月3日马厂誓师,自立为讨逆军总司令,以徐树铮、梁启超等为参赞,讨伐张勋。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功勋重掌大权,而每一次行动都与徐树铮是分不开的,正如徐树铮的朋友陈兴亚向他致电所说那样:“以总理(段祺瑞)坦白无私,而有三造共和之功,实皆兄运筹赞襄之力居多。</p> <p>经营外蒙古</p><p>徐树铮于1919年6月13日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1920年7月4日免职,期间三次赴外蒙,第一次是1919年10月23日至1919年11月24日,其中在库伦逗留22天,主要解决撤治问题,全盘推翻了库伦办事大员陈毅的《外蒙善后条例》63条,将有条件撤治变为无条件撤治,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迫使外蒙僧俗统治集团向大总统徐世昌递交请求撤治的呈文;第二次是1919年12月27日至1920年1月24日,主要办理撤治诸项事宜,册封哲布尊丹巴及女佛,并巡视外蒙边务;第三次是从1920年5月10日离京,到6月15日被段祺瑞从库伦召回,这次是真正着手经营外蒙。</p><p>外蒙古在清朝时对中央的向心力就不如内蒙古,经过“独立”以后更加疏远中国,所以徐树铮认为治蒙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外蒙古官民对中国的向心力。他说:“空言统摄,难期久远,一切要政,不及时措施,终恐此地非我所有,有之亦不如其无。”1920年5月,他拟具了《治蒙要略》,向国务会议做了详细汇报,并呈大总统徐世昌、边防督办段祺瑞审阅。徐树铮的《治蒙要略》分为庶政、官制、军事三个部分。</p><p>庶政方面,他主张大养军马,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优待俄民尤其是布里亚特人,厉行电报收费,重征烟酒等奢侈品的捐税,参照清律和民国法律,制定专门适用于蒙古地区的刑律,发展垦牧事业,兴办工商盐务林矿等各项实业,鼓励蒙古族牧民走向定居生活。官制方面,他建议外蒙全境设一总制,坐镇要区,统辖军民政商一切事宜;喀尔喀四盟及科布多、唐努乌梁海等六个地区各设都管一员管理政商屯垦各事 。军事方面,他提议在外蒙的几个战略要地驻军七旅,各旅必须增加骑兵,减少步兵。兵士除战备训练外,还可于宜垦地区实行屯田。</p><p>徐树铮所付诸实行的措施,主要是创设边业银行、注销外蒙官府欠中央政府的旧债、派出部分兵力加强恰克图的边防。徐树铮还命令驻蒙士兵引种天津大白菜,结果十分成功,后来大白菜就成了当地的大众菜。他还调查矿产、筹备铁路,修建医院,使外蒙古的现代化事业有序开展。徐树铮治蒙,尤重教化,他认为“有清以来,蒙部内属,迄今约三百年,率以愚蒙为策,实大背人情天理之正。此后欲蒙边日见亲洽,即非力整教化,劝谕兴学,不易为功。”[31]他创立“政教联欢社”,试图笼络外蒙王公喇嘛的感情,又创立《朔方日报》、多次举办戏曲演出、与外蒙民众联欢,寓教化于娱乐之中。</p> <p>徐树铮和外蒙古王公在一起</p><p>徐树铮被免职后,外蒙商民忧心忡忡,恰克图商会于1920年7月8日致电大总统、总理、各部总长、参众两院,恳求收回徐树铮免职之成命,电文中说: “国家设官,布政在民,进退之间,惟民是赖。中央更动徐筹边使,民等逖听之余,惊愕罔措,直若大难将临,曷胜切肤之痛!……徐使一人之进退,关系于蒙疆之得失,及万民之生死……徐使更动,在外蒙则若中流之失柱石……弃徐使,无异弃外蒙……弃再造之版图,恐非国家之福也!”但不满皖系的大总统徐世昌对此置若罔闻。徐树铮走后,陈毅取而代之,这位文官没能守护好外蒙,很快外蒙就先后被白俄军官恩琴及苏俄扶植的蒙古人民党夺走了。</p> <p>徐州云龙书院徐树铮像</p><p>徐树铮早年就读云龙书院,和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张伯英、曾任孙中山秘书的韩志正、张芸生等为同窗</p> <p>大门前刘邦像</p> <p>段琪瑞像</p><p>徐树铮轶事</p><p>邂逅芝泉</p><p>少年有志欲从戎,泉城无门遇段公。</p><p>一见如故相恨晚,同舟共济风雨中。</p><p>1901年,徐树铮从家乡萧县跋山涉水来到济南,欲投效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却在袁世凯派来考察他的朱钟琪面前吃了闭门羹。此后一段时间,他滞留济南,借酒浇愁,却意外遇到了袁世凯麾下的“北洋之虎”段祺瑞。这一年十一月,段祺瑞到一家旅馆拜客。徐树铮刚好在这家客栈的厅堂写楹联,段祺瑞走过厅堂时,徐树铮气宇轩昂的神态和遒劲有力的字体引起了段祺瑞的好奇。于是,段祺瑞就主动询问徐树铮的情况,徐树铮告诉段祺瑞他来投奔朋友,结果没有找到,现在在客栈等待家里寄钱过来。段祺瑞觉得眼前的这个青年是一个可造之材,便希望将其留在自己身边,询问徐树铮是否愿意在他手下做事。徐树铮没有马上就满口应承,而是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值得就则可就。”徐树铮的反应出乎段祺瑞的意料,也让他对这个青年的印象越发深刻了。段祺瑞与徐树铮约了时间长谈一次,感到情投意合,相见恨晚,徐树铮遂留在了段祺瑞身边,一跟就是二十多年,成为段祺瑞最信赖的谋士与爱将。</p> <p>张謇像</p><p>清末状元,实业家。南通人。前几天习主席到南通考察时,曾专门到张謇博物馆去考察,鼓励民营企业家要象张謇一样,多为社会作贡献。</p><p>徐树铮轶事</p><p>诗句托梦</p><p>徐树铮虽然与其他军阀的关系普遍不佳,却同晚清民国的实业大亨张謇肝胆相照。他曾致函张謇,表达自己对他的景仰之情。诸多后生晚辈之中,张謇最欣赏和器重的就是徐树铮。徐树铮于1925年11月自欧美回国后,还特地与孙传芳一起亲赴南通狼山会晤张謇,与之谈天说地,想推张謇为大总统,以抵制冯玉祥,张謇口占一绝:“将军高唱大江东,岂与梅郎角两雄?识得刚柔离合意,平章休问老村翁。”以示婉拒。等到孙传芳等离开、徐树铮单独留下时,更是五体投地拜张謇为师。随后徐树铮北上京津,张謇也不禁为徐树铮的人身安全担心。徐树铮临走前安慰张謇不用担心,自己不会有事,但张謇依旧捏了一把冷汗。</p><p>一日深夜,张謇已经睡着了,忽然间却做了一个诡异噩梦,梦见徐树铮面色凄苦,走至自已的床头前,口占了一首诗:</p><p>与公生别几何时?明暗分途悔已迟。</p><p>戎马书生终误我,江声澎湃有谁知!</p><p>然后徐树铮的身影倏然消失不见。张謇大惊失色,从梦中惊醒,全身已经冷汗直出。他感到不妙,披衣而起,坐等天亮,同时拿出纸笔,把梦中徐树铮口占的那首诗记了下来。没过一个时辰,徐树铮在廊坊惨遭枪杀的噩耗即已传来。刚才徐树铮托梦于张謇的那首诗,竟然是绝命诗。张謇由此终身痛恨冯玉祥。</p> <p>蒋介石像</p><p>徐树铮轶事</p><p>施恩蒋介石</p><p>1922年徐树铮在桂林会见孙中山时,曾在孙中山面前夸赞时任粤军第二军参谋长的蒋介石。后来蒋介石成为中国国民党领袖后,对徐树铮的提携之恩念念不忘,因此厚待徐树铮之子徐道邻,甚至延聘他为家庭教师,教蒋经国汉文,所以蒋经国称徐道邻为“夫子大人”。而蒋介石在1934年所撰的对日示好的《敌乎?友乎?》一文,就是以徐道邻的名义发表的,从侧面反映出蒋、徐两家的密切关系。</p> <p>皇藏峪瑞云寺</p> <p>法国总统杜梅尔格接见徐树铮</p><p>访问欧、日</p><p>1925年1月4日,段祺瑞任命在巴黎的徐树铮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组成一个15人的考察团,考察团先后访问了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苏联、波兰、捷克、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共12个国家,徐树铮会见了这些国家的元首,包括墨索里尼、斯大林、裕仁天皇等,并与法国交涉金佛郎案,为此案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1925年12月10日,徐树铮率考察团回到上海。</p> <p>徐树铮和考察团随员在意大利</p> <p>徐树铮在欧洲</p> <p>皇藏洞,刘邦藏身的地方。</p> <p>通往皇藏洞的登山路</p> <p>徐树铮书法作品</p><p>文艺成就</p><p>徐树铮精于书法,擅长诗词古文,从政后仍手不释卷,对桐城派大师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尤为喜爱,总是随身携带。徐树铮留下的诗大约200首,词60首。徐树铮收复外蒙时,在库伦写下《念奴娇·笳》:“砉然长啸带边气,孤奏荒茫无拍。坐起徘徊,声过处,愁数南冠晨夕。夜月吹寒,疏风破晓,断梦休重觅。雄鸡遥动,此时天下将白。遥想中夜哀歌,唾壶敲缺,剩怨填胸臆。空外流音,才睡浓,胡遽乌乌惊逼?商妇琵琶,阳陶觳觫,万感真横集。琱戈推枕,问君今日何日?”意境雄浑苍凉,堪称佳作。</p><p>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正在欧洲考察的徐树铮用电报发回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该联用典巧妙,概括精准,颇受好评,被公认为孙中山挽联中的上乘之作。</p><p>徐树铮酷爱昆曲,他能自辑曲谱,并与徐凌云、项馨吾、俞振飞等名角同台演出。他擅长花脸和贴旦两种角色的曲目,声如洪钟。1925年他访问英国时,应邀在英国皇家学院演讲,题目是“中国古今音乐沿革”,让英国绅士淑女对中国军人刮目相看。</p><p>徐树铮著有反映他个人政治思想的《建国铨真》与文学作品《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经其子徐道邻整理为《徐树铮先生文集年谱合刊》,于1962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1989年其女徐樱又推出增刊。</p> <p>徐树铮著作《建国詮真》</p> <p>这就是皇藏峪,徐树铮墓在皇藏峪东麓。</p><p>纵观徐树铮一生,他为段琪瑞出谋划策,三造共和;他迫使外蒙古放弃独立重回祖国;他力主武力统一中国;他计纵张勋复辟,借机促使段琪瑞重新出山;他兴办正志学校(即现在的北师大附中);他处决政敌陆建章(陆建章,冯玉祥舅父,致使冯对他很之入骨,最后为冯所暗杀);他曾主张联合孙中山;他也曾操纵过选举;也曾施恩蒋介石……不一而足,功过是非,一言难尽。</p><p>生于乱世运难晓,混战挥戈动枪刀。</p><p>几番风云几番雨,躲了明枪剑出鞘。</p> <p>徐树铮墓</p><p>徐树铮墓在安徽萧县白土镇醴泉村,徐树铮1880年生于萧县醴泉村,1925年归葬故里。徐树铮墓位于皇藏峪东麓,醴泉村南面一片开阔的农田中,坐西朝东,冢侧栽有一棵如今已长成非常高大的松树,如今已成为其地标。墓碑正面刻:“前远威上将军徐公树铮夫人夏宣之墓”,“一九八八年十月重修”。墓碑背面刻徐树铮简介。</p><p>1926年11月,徐树铮死后,遗体被他的学生段大洪找到,由徐树铮的卫士张振声用骡车运到北京,段祺瑞提供棺材,并亲自撰写神道碑,葬徐树铮于萧县凤家山之原。</p><p>1966年5月至1976年,徐树铮墓被毁。</p><p>1983年10月,定居美国的徐树铮长女徐樱回到醴泉村。经申请,萧县人民政府同意她在醴泉村原墓址上重建徐树铮墓。</p><p>1988年,墓建成,徐樱携徐道邻之妻叶妙回国祭扫。</p><p>1991年,徐樱第三次回国为父亲扫墓。</p><p>2015年,被列为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一堆黄土一棵松,三尺碣石写生平。</p><p>有志报国沸热血,马革裹尸了平生。</p> <p>皇藏峪一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