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真实数学,回归数学本真——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校(松江校区)第七届“卓越杯”领航教师教学展示

木子

<p>  让学生真实地学习数学,学习真实的数学。打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适性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目标,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校(松江校区)第七届“卓越杯”领航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如约而至。</p><p> 二年级教师李慧群,教育教学中善于钻研,坚定地行走在教学创新的之路,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基石。曾多次在市区做公开课,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市教学竞赛一等奖,区优秀青年教师。</p> <p>  李慧群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乘法”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在本单元中是难点,也是乘除法教学中的重点,为此教学主张是:</p><p> 1.真实地学习数学,学习真实的数学</p><p> 2.回归数学实践活动,建构新旧知识</p><p> 3.知识的再发现,获得源头活水</p><p><br></p> <p>  李老师善于从数学知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结合平时教学理念形成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p><p><br></p> <p>  迁移——为新知识铺路</p><p> 迁移总是以先前的知识学习为前提的,前后教材的共同因素越多,也就越容易进行正迁移。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通过以不同形式练习1~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尽量设法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充满信心地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p><p> 创设——已有知识出发</p><p> 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强,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但他们比较喜欢有趣、新奇的事物。结合这一特点,引入新知时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了情境。抓住了他们的心理,符合了他们的需要,诱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唤起了他们的学习的兴趣。</p> <p>  自主——学会建构知识</p><p>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学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编口诀的欲望,使学生充分感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沟通乘法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独立编6的乘法口诀。在这个过程,使学生探究、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由具体感知上升到抽象概括。</p><p> 引导——培养思维有序性</p><p>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口诀排列规律,有意识地进行有序思考,乘法变化规律的疏导为后续学习做铺设,在发现、比较、归纳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性和结构美,加强记忆。</p><p> 设计——练习中拓展思维</p><p> 设计练习有坡度,缓慢上升,形式多样,在练习中落实基础并发展思维。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p> <p>课后,惠校长与二年级教师进行了评课,在肯定了本节课的优点之后,针对教学主张和低年级数学课的动手操作进行了细致地点评和指导,为二年级的数学计算教学更指引了方向。</p> <p>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发现和建构的过程。数学思想统帅着具体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将活生生的数学“返朴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再发现过程”,获得一种源头活水的教育。</p>

学生

知识

口诀

数学

乘法

教学

学习

建构

教师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