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一无二的海南自贸港,2025年将要封关意味着什么?

文旅地产

<h3>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对外开放大棋局中的关键一招,根本任务在于为中国打开一个对外开放的更高水平窗口,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战略支点,探索中国下一步开放路径。<br></br></h3></br><h3> <h3>海南自贸港“港+产+岛+网+制”的模式世界范围独一无二,堪称大手笔之作。通过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打造全球发展成本洼地、发展机遇高地、优美安全宜居地。</h3></br><h3>1</h3></br>海南自贸港方案中明确了,2025年将要封关,海南从此与内地成为两个〝世界〞,海南自贸港封关不单单是人、财、物的物理封关,五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自贸港初期的发展格局。封关意味着什么呢:<h3><strong>意味着人心的变化</strong></h3></br><h3><strong>政策无缝落地的严格监管</strong></h3></br><h3><strong>人脉搭建的机会成本</strong></h3></br><h3><strong>进出岛的难易程度</strong></h3></br><h3><strong>身份角色的变化(自贸港建设者)</strong></h3></br><h3><strong>职位争夺竞争加剧</strong></h3></br><h3><strong>商业布局的胜算概率</strong></h3></br><h3><strong>五年后的购房成本增加</strong></h3></br><h3><strong>商铺、住宅与商用办公的租赁成本上升</strong></h3></br><h3><strong>还有燃油车摇号的中签概率更加渺茫</strong></h3></br><h3>2</h3></br><strong>自贸港发展初期正是红利井喷期,大把的红利在于初期还没那么多人进来抢食,很多人在犹豫,在思考,在评估利弊之后才会决定抛家舍业来到海南闯荡,这个时期正是在岛内收割红利最好的时间点。</strong>基建项目成百上千,发展自贸港势必从基建设施开始铺垫,铺路修桥,公共设施的建造服务业中新业态大批的进入海南布局。<strong>看看海南住宅地产五年前的土地和现在的土地购买的难易对比就知道了,〝肥肉〞要早吃,晚了就只能喝汤甚至这碗汤在五年后的价格不菲。</strong>不管是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还是别的区域改革初期都有一群敢于吃螃蟹的勇敢者尝到甜头,拿到自己想要的资源,积累第一桶金或者经验能力的提升。红利不全是金钱的所获,还有磨练了这批人的意志和坚韧,眼界和格局的提高。<h3>3</h3></br><h3>中国唯一的特色自贸港,此生怎么能错过百年一遇的机会。五年后再决定来海南打拼那就属于后知后觉了,五年内的政策和市场机遇理解多透彻,决定你未来能在海南自贸港发展中走多远。<br></br></h3></br>各层面的人民公仆面对政策这么大,想吃透,理解全面,执行落地都需要时间和转变思想,五年的时间足够让某些闯海人在海南闯出一片小天地,站稳脚跟,扎根海南。其实封关也是变相的封岛,自贸港建设初期风险大必须采用封关来降低风险,明面上给予很多自由,背后一定采取外松内紧的监管方式。<br></br><strong>政策的理解与执行程度和机遇的把握多少造成了不同人之间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海南岛内有小商小贩,有企业家,有无往不利的商人,还有各行各业的打工者与高管</strong><h3>4</h3></br>在前期随着全国范围的央企,国企还有外资企业和高管的入驻,加上消费能力高的人群来到初级的自贸港发展当中更需要相匹配的服务配套和产品,而五年之内也是最好的时期去占据这些高端企业和高消费客户群的市场份额,形成护城河。所以先来海南建设的未必是最强的,一定是政治觉悟顶级的,而大批的实力强的还未到来给予岛内的竞争者喘息的机会,而五年之内可以让很多初创公司和人才站稳自贸港。五年之内,政府为了更快的扶持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势必会成立更多的产业基金和投资基金,这个阶段也是更容易得到政府的青睐以及资源的倾斜,再加上岛外的风投持续关注自贸港的产业发展,也会筛选岛内的新创企业和潜力股进行孵化。<br></br><strong>封关之后的初创企业融资可能会比封关之前的融资成本高。</strong>新的自贸港,新的平台,新的机会,这种机会不管是商业还是就业,还是婚业(姻缘)都是未来的增量市场,在一个价值洼地,即将腾飞的区域,一定是引才纳贤的时期,潜力股也会在自贸港遍地开发。<strong>优秀的人必然在自贸港相遇,就比如这些引进人才的成家立业,很多人会因岛相识,因海相遇,事业爱情双丰收,自贸港会推动很多人的命运,也是成就姻缘的福地。</strong><h3>5</h3></br><h3>五年后的封关也意味着中国的第一个自贸港法已经在海南颁布运行,封关后对于自贸港的发展和管制更加紧密,都要重新适应自贸港法的约束和法律管制。</h3></br><h3><strong>2</strong><strong>025年的封关意味着海南自贸港将要进入真正的大发展,五年的时间海南面对以往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进入新的发展层面,辞旧迎新必然会促进海南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自贸港基础性的配套大多数都已经完善与布局。</strong></h3></br><h3>众所周知,自贸港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衙门里的人才也在不断的从内地往岛内调派,这五年期也是考验本地公仆和外派公仆对于自贸港的管理和治理能力的磨练以及考核,五年内也是挪动衙门里很多光吃饭不干活群体的位置,让给敢干,肯干,有能力的后浪们。</h3></br><h3>这个阶段正是岛外人员入岛进行布局人脉与市场架构搭建,在政商关系越来越清澈,营商环境逐渐改善的状态中寻找各自的机遇。</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模式独一无二</strong><br></br></h3></br><h3>放眼全球,海南自由贸易港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它不同于巴拿马科隆港、夏威夷火奴鲁鲁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不同于以德国汉堡港、荷兰鹿特丹等港口工业型自由贸易港;不同于开曼群岛、毛里求斯等离岸业务为主的自由港;也不同于新加坡、香港等港产城联动发展模式。</h3></br><h3>海南是一种新型的“港+产+岛+网+制”,综合型、高水平的自贸区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投资高度自由化、便利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自由贸易岛。</h3></br><h3><strong>首先是港。</strong>港口不仅是海港,还包括空港、陆港与数港。海南有海口港、三亚港、洋浦港、八所港等海港,但是2019年海南省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只有1.98亿吨,为全国的1.4%,集装箱吞吐量只有268万标准箱,为全国的1%,与全国主要港口的吞吐量相比差了一个数量级。在空港上,2019年已经开通国际航线100条,未来将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在陆港上,海南需要尽快打通陆海通道,将海南环岛高速铁路网接入内陆高铁网。在数港上,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数字贸易的枢纽。</h3></br><h3><strong>其次是产。</strong>海南要构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带动康养、文化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运输物流、海洋服务业、数字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海南特色高技术产业、海洋产业、卫星发射系列产业、高技术农业。</h3></br><h3><strong>第三是岛。</strong>海南全岛建成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不但是境内关外,更是一个自由贸易特区,这在全世界都是独特的,堪称大手笔之作。与传统特定区域或者特定城市作为自贸区不同,既有城市也有农村,既有建设用地空间,也有农业空间、生态空间,海南既有工业、服务业,也有农业,能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自由岛。海岛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能够在一线放开同时,二线切实管住,有利于统筹加大开放与保障安全两个目标。</h3></br><h3><strong>第四是网。</strong>互联网时代的自由贸易港,不能只是依靠地理枢纽优势,而是需要主动搭建发展网络,成为发展网络的枢纽。首先要发挥背靠中国大陆优势,尽快打通陆海通道,二线管住同时也要放活,促进要素自由快速流动。从全国地图来看,海南是“天涯海角”,但是从南海区域来看海南却处于中心地带,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积极推动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推动形成高水平的区域自由贸易网络。</h3></br><h3><strong>第五是制。</strong>海南自由贸易港不是传统的要素流动枢纽型而主要是规则制度创新型的自由港。通过贸易、投资、人员自由便利的制度设计,特殊税收制度和完备的法治化体系,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要素集聚和产业体系构建。</h3></br><h3> <h3><strong>打造全球发展成本洼地、发展机遇高地</strong></h3></br><h3>海南自由贸易港实际上是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门户、新高地。需要通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通过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在全球打造一个发展成本洼地、发展机遇高地、优美安全的宜居地。</h3></br><h3>在一个逆全球化环境中,一些国家推行筑墙战略,提高贸易壁垒,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加大开放,创造一个集聚生产要素的洼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通道,吸引全球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这个洼地去集聚,向世界更多分享中国市场与中国机会。<strong>这体现了善利万物而富,善处众人之下而盈的传统智慧。</strong></h3></br><h3>海南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却是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岛的地理特征使得它能够在拥抱海洋同时,成为联结陆地和海洋的纽带,成为面向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开放门户,使得企业能够同时享受背靠中国、拥抱世界的双重发展机遇,成为发展机遇的高地。</h3></br><h3>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出了六方面自由便利措施,通过货物贸易零关税、零壁垒,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推进贸易自由便利,通过实行“非禁即入”制推进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strong>同时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特殊税收制度,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成本洼地。</strong></h3></br><h3>以WTO为中心的全球贸易体系正处于重构升级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回头浪,但从长远看,全球化仍将进一步往深度发展,未来的全球贸易与投资将进一步走向自由化、便利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一个试验区和压力测试机制。我国正在积极转变对外服务贸易的方式,提高服务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海南发展服务贸易也提供了一个试验田。</h3></br><h3> <p><b>突破经济地理格局</b></p><p><br></p><p>正在进行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是数字化、智能化革命,它将极大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以密度、距离与分割为主要要素的经济地理视角,进而改变经济地理基本格局。</p><p><br></p><p>海南不但要考虑传统经济地理,还要考虑数字经济地理。对于数字经济地理而言,注意力、泛在赋能、互联互通等要素变得非常重要,将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新机遇。</p><p><br></p><p><b>第一,发展数字经济与数字自由贸易对海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b>服务贸易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点,一般服务业难以进行远距离跨国贸易,数字经济能通过远程服务、服务外包等方式进行远距离贸易。当前全球服务贸易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服务已占四成左右。</p><p><br></p><p>海南要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岛,推进新基建、新投资、新就业、新消费;数字自由贸易空间无限,2019年天猫双十一一天的成交额为2684亿元,大大超过了海南省一年的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年为1717亿元)。在自由贸易港框架下,海南应积极建设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搭建泛南海区域各国与中国电商自由贸易平台。</p><p><br></p><p><b>第二,泛在赋能机遇。</b>互联网具有泛在赋能特性,它使得距离变成了零距离,只要接入就是无距离,就和其他地区处于同一起跑线。海南要抓住机遇,打造国际化的内容电商高地。</p><p><br></p><p><b>第三,注意力经济机遇。</b>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注意力高地有机会成为经济发展高地,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文化资源丰富,未来会有更多的“异域风情”,完全可以打造出无数的网红业态、网红景点、网红产品,形成更多的注意力高地,在数字时代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p><p><br></p><p><b>风起琼岛,潮涌南海。今日之海南已非海南之海南,而是中国之海南,世界之海南。如南海大鲲化鹏,展翅直上,搏击前程万里。</b></p><p><br></p><p>海南看房团周周发团,加微信咨询报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