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诗文

沈江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童趣:</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近日,我读了《阅读年选》中《童年的游戏》,作者充满童真的文字,使我的眼前浮现出文中令人回味的一幕幕:那时,我们的童年没有高科技的玩具,只有自做的简洁朴实的小玩意儿,他们却是“自找乐趣,乐无穷。”男孩们热衷于滚铁环和玩陀螺,他们大大咧咧的,在每个晨昏,使其飞速旋转,如转瞬即逝的童年;踢毽子和跳箱皮筋则成了女孩们的拿手绝活,他们跳跃着,像一群快乐的小鹿......总之,童年的快乐,说不尽,也道不完。</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虽然时光在流逝,记忆却还仍在;童稚早已远离,欢乐依然不远。回忆着童年时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快乐,心中总如柳丝飘忽春水荡漾;人到中年,有过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经历,心态更加的平和安然,不忘初心,保持童真,向着“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逼近,充分享受童年时那份由衷的快乐,让心灵的天空更加简单明净,更加高远湛蓝,也更加的欢乐明快。</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长相思《蹦白果》</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白果黄,白果苍。夹上一枚蹦过墙,回杀提杆枪。 红军昂,白匪降。蹦入囊中手丈量,只只火烤香。</b></p> <p><b>文《蹦白果》</b></p><p><b> 小时候年龄相仿的孩童,都玩过一种游戏:蹦白果。找块平坦的空地,站在用瓦片找出的直线后面,两脚夹住一枚白果向前一甩,白果顺势向前一滚,看谁的白果滚得越远,谁就有资格用自己的白果朝别人的白果蹦去。谁蹦出的白果近得能够用手“丈量”了,谁就赢得对方的白果了。</b></p><p><b> 我从前住家的医院有三颗大白果树。到了秋天,满地的黄叶随风散去,留在树上的尽是些黄色的白果,风吹来,“啪”地一声,一粒白果落地了,小伙伴们都争着抢着捡拾。没有掉下来的白果挂在树枝上,在你面前晃来晃去,人会经不住诱惑,设法捡起一块瓦片,梭梭地砸了上去,有时也能打下几粒白果来。</b></p><p><b> 只要熟了的白果,用脚轻轻一碾,就会露出白白的果儿来,用水一洗,就是人们常见的白果,如果把它放在蜂窝煤上,还会“砰砰”的炸了开来,显出绿色的肉来,吃起来香喷无比。</b></p><p><b> 玩蹦白果的游戏,一般两三人,或四五人,任意组合,自由搭配。只要天不下雨,个个都会带着它,玩的很带劲,狠过瘾。有的时候,小朋友还会把白果染上红墨水,称之为“红军”,代表着胜利;没有染上墨水的称之为“白狗子”,代表着敌人和失败。有了“红军”这个称号的白果,不但上了色,而且白果形状比较奇特,一般指形状扁和尖的白果,蹦起来它很会听话,要它停在那里,它就停在那里,很能帮你赢回很多白果来,所以这种白果比较少还很珍贵,让你的口袋一下子鼓了起来,让人羡慕不已。</b></p><p><b> 蹦白果这项小时候玩的游戏,现在已经没有人玩了,并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的记忆里,常常会回想起小时候玩的情景,回想起小时候玩的伙伴,印象深刻,快乐无限。</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跷跷板》</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板跷一站墩,摇摆起伏轮。</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段繁星起,西端赤日沉。</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两边一对等,一杠两头分。</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上侬须下,平衡全在人。</b></p> <p><b>文《跷跷板》</b></p><p><b> 跷跷板小时候谁都玩过,男女老少都可以在上面找到乐趣。跷跷板玩得好,需要两端的人成为合作的伙伴,达到双赢;玩的不好,可能成为敌人,成了对立的关系。如何让两端达到平衡,双方才会玩的舒心,这里有很多文章好做。</b></p><p><b> 记得小时候,父母领着我们一起玩跷跷板,哄孩子们开心。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孩子们笑得嘴都不合拢,开心不得了。当时不明白,我们孩子的体重和大人体重相差很大,为什么还能很好地控制着平衡,让跷跷板上下起伏起来。虽然玩的动作缓慢,但是一上一下,一高一低,不亦悦乎。只要双方配合默契,两个人到支点的距离还有节奏和合理的摆动。一方上去,另一方就要下来;一个人俯视,另一个人就要仰视,起起伏优,反反复复,趣味无穷。</b></p><p><b> 玩跷跷板就像一个家庭的生活一样,需要两个人磨合、配合、合作。一个人生气发火了,另一个人就要拿出灭火器去灭灭。一个人占理了,也不要太强势,得理不饶人,仍要以诚相待,彼此交流,千万不要相互埋怨,恶语相伤,要时时刻刻达到双方的平衡。求得彼此间的凉解,这就是生活中的跷跷板。</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巫山一段云《挑野菜》</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和煦春风暖,天蓝白鹭悠。茫茫绿野挎篮头,贴地采撷搜。 素淡馨香味,层叠青翠流。一茬一片又一丘,春色满园收。</b></p> <p><b>文《挑野菜》</b></p><p><b> 小时候,一场春雨,田边地头,在习习的春风里,暖暖的阳光下,野菜一茬茬、一片片疯长似的冒了出来。它是那样的水灵,那样的娇嫩,那样的生机勃勃。</b></p><p><b> 你一定会挎个竹篮,拿把铲子,叽叽喳喳燕子似的飞向田野地头,采撷野味。凡是六七十年代出生小朋友,不多不少都有这样经历。一旦遇到这样天气的时候,都会带着欣喜的心情,张大幼稚纯真的双眼,在大人或者小伙伴的陪同下,一步步地寻找采撷人们食用的野菜。</b></p><p><b> 田间地头时不时的闪现出他们的身影,分外鲜明,低着头,猫着身,弓着步;听着鸟语,闻着花香,一步步地在寻找着野菜类的荠菜、小蒜、马兰头等等。野菜並不是很好采撷的,它一颗颗都躲在草丛里,坟堆旁,树端下,不仔细看,轻易不被发现。一旦发现它的身影,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这里有!那里有”,引来了很多小伙伴们一同采集。</b></p><p><b> 采摘荠菜也有讲究,它一般都贴在地面上生长,一簇簇、一丛丛聚在一起。一铲子下去要连根拔上来,如果不小心,铲不到位的话,铲下来的是一些残枝断片,就不好看,也不好打理。看到一颗颗野菜放在竹篮里,油光发亮,青翠欲滴,还时不时夹杂着淡淡地清香,心情都很激动。在这季节中采撷野菜不仅是一种享受,还可以改善那个食品不足年代的伙食。 </b></p><p><b> 小竹篮里一旦装满了,满载而归的喜悦一定也是乐滋滋的。一顿美餐等着你,你可以让妈妈凉拌做个小菜尝个鲜,也可以让大家来包饺子做个馅心,那滋味一定是鲜艳无比的。那时你的心中如果充满了绿色,生活中就一定洋溢着野菜的醇香。</b></p><p><b>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每年的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时,我们坐车或步行在乡村田野,极目远望,总会想起碧绿的野菜,勾起儿时生活的童年,思绪总会让你被腌渍在酸楚、苦涩、欢乐、甜蜜、温馨的味道里,回味无穷,兴奋不已。</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鹧鸪天《弹玻璃球》</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四方方五弹坑,三三二二聚相争。</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膝跪股对开球远,连挤带拨入洞横。</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眉色舞,目光瞠;囊中之物亮莹声。</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滚来滚去琤琤响,熠熠花黑悬月升。</b></p> <p><b>文《弹玻璃球》</b></p><p><b> 啪一一啪一一耳畔时常回响起玻璃球撞击的声音,循着这一声声脆响,我恍若又回到记忆深处的小时候。</b></p><p><b> 那时,每天放学以后我和小朋友们玩得最多的一个游戏一一弹玻璃球。弹球的玩法很简单,不限场所。就是先在地上画一个大的长方形,然后在各个方位和中间地上掏出五个小土坑,每个坑间隔一米左右,第五个坑较远点,坑大小深浅适中。</b></p><p><b> 记得那年大家挖土坑时,每个人脸上灰头垢面,狼狈不堪,活象戏中小丑一样。挖好土坑,在第一个坑的前方用粉笔划出一条界线。游戏正式开始,无论几个孩子参与,大家同时从界线上发球,谁弹得最远,又不出格,谁就第一个出手,然后依次类推。弹者先将自己的球弹入第一个坑中,再掏出往第二个、第三个,当投入到第五个坑时,他手中的球就象“宝刀”似的,能“杀人了”。随便瞄准其他球,击中哪个,哪个玻璃球就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了!</b></p><p><b> 那时,赢方往往眉飞色舞,趾高气昂,输者却是怏怏不乐。活动时人人心情紧张,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弹时,不仅需要眼神熟练准确,而且还有一定的窍门。就是用右手食指的第二指节与拇指关节掐住弹球,其余的手指绻在手心。拇指用力食指释放拇指,连挤带拨将球沿着地面弹出,整个动作都是跪蹲着完成。</b></p><p><b> 当时,要是有谁精湛的弹技大家看了目瞪口呆,羡慕不已,往往他在眨眼的工夫,会赢得很多玻璃球,总是拉着讨教技巧,毕竟在当时,那小巧玲珑的玻璃球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一颗颗价值连城的珍珠、钻石。曾经如此不起眼的玻璃球,却伴着我们度过了那段快乐的童年时光。</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滚铁环》</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脖肩铁环挂,钩上两边夹。</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倒西歪滚,千坡万壑踏。</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箭飞人尾赶,虎啸耳萦达。</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莫倒谁先到,众声伢语夸。</b></p> <p><b>文《滚铁环》</b></p><p><b> 小时候,我们居住的大院全是本单位的职工,围着院子有一条环型的水泥路,小伙伴们喜欢在这路上滚铁环。</b></p><p><b> 刚开始滚时,铁环就像一个醉汉,东倒西歪的,歪歪扭扭地滚了一段,就倒了下来,非常懊恼,非常沮丧;再看大哥哥或者大姐姐滚的铁环,稳稳地匀速前进,就像一匹温顺的小马,动作那样娴熟。</b></p><p><b> 我也学着他们的模样试着滚了起来。只见左手拿铁环,右手拿铁钩,抵在铁环的后面,轻轻地向前一送,顺势往前一推,铁环滚了起来,一路狂奔起来。正当我沾沾自喜,心想滚铁环没有什么时,铁环突然向右一斜,“哐当”一声又倒了,心情一下子又跌落谷底。不就是这么滚吗?怎么又倒了呢?</b></p><p><b> 旁边大哥哥看着,手把手的教了起来,滚铁环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平衡,让铁环和铁钩的手柄保持平行,匀速向前推动才行,我试着,一次次的试行,终于掌握了滚铁环的要领,一路滚而滚,后面的小伙伴们一路跟而跟,那清脆悦耳的乐曲时时的萦绕着我的耳边,一直滚到太阳落山,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滚铁环已成为我们儿时美好的回忆。</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击鼓传花》</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围圈地坐,花朵递传开。</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鼓点戛然止,停留手里揣。</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号抽选节目,技演上前台。</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依次溜溜转,传承笑语来。</b></p> <p><b>文《击鼓传花》</b></p><p><b> 谈起击鼓传花,相信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大多都玩过。全班的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坐下,选出一个鼓手坐在圆心,蒙上眼睛,准备好一朵红花,握在一个同学手上,老师一喊开始,鼓手开始击鼓,鼓声一响,红花就开始依次传递。</b></p><p><b> 当时大家的心情都很紧张,赶紧将花传到另一个人的手里,谁都不想将花留在自己手里,传递不出去。鼓声戛然一停,红花落到谁的手上,谁就开始抽号得表演节目。抽到几号,按照号上规定的节目,开始表演。有的朗诵古诗,有的讲故事,有的唱首歌,有的说笑话等等,依次顺延,不亦乐乎。</b></p><p><b> 就是这么在平常不过的游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击鼓传花,花一朵朵的传递下去,欢乐也一声声传承下来,让人铭记在心里,难以忘怀。</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七律《斗鸡》</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日照草坪人聚拢,两军对垒阵前排。</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金鸡独立膝当戟,勇士格杀角抵踝。</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上挑下压人斗倒,前夹后克气吁摔。</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满身汗渍泥巴滚,点点余晖笑口开。</b></p> <p><b>文《斗鸡》</b></p><p><b> 斗鸡,是我儿时童年玩的游戏。它和古时候两只公鸡相斗赌钱不同,它是人与人在一起相争的斗鸡。玩起来非常简单,也非常刺激,像两只真正的公鸡一样互不相让,你争我斗,以试高低。</b></p><p><b> 斗鸡时把一只脚架起,用两只手拉住脚,形成一个三角形,其姿势似金鸡独立,用一条腿蹦哒着对阵,膝盖去顶对方。斗鸡的形式也有好几种,有单斗,也有群斗,谁能立住脚跟不倒,谁就是胜利。</b></p><p><b> 斗鸡这个游戏,玩的时候一般在冬季,因为冬季的孩子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裤,斗起鸡来不至于伤了腿脚。记得有一年冬天放学以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子西头的大麦场,各自组成两队,各选一个队长,再选出一个裁判,提出输队的人要从赢队的人胯下钻过去以示惩戒。</b></p><p><b> 那年天冷河里结上厚厚的冰,北风呼呼地刮了过来,斗鸡比赛正式开始。第一轮是单斗,各队选出一位重量级人物上场一对一单挑,数十个回合,一人败了下来,论输结束。第二轮群斗好玩,当时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高昂,都为了本队赢得胜利加油鼓劲。只听裁判一声哨声,呐喊声,冲杀声,此起彼伏,声声不断,一个个使出吃奶的力气相互攻击,啦啦队加油助威,战斗场面十分激烈。只见两队斗士前压后挑,你来我往,前仆后继,有前后夹击,有围点打援,所有斗士们是越战越勇,一直斗到昏天黑地,太阳落山,输的掉队爬下的一脸沮丧,赢得兴高彩烈。直到一个个满脸汗水浑身泥巴,被大人们叫着耷拉着脑袋回了家,才算结束。</b></p><p><b> 斗鸡真好玩,趣味十足,如今现代人已经不玩这种游戏,那些传统的儿时游戏渐渐地已被人遗忘,但很多游戏却深深地印在我们这个年纪脑海里终生难忘。</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捕麻雀》</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皓野茫茫雪,冰凌鹊鸟悬。</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低回寻觅落,惊扰放飞迁。</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筛取支墙角,谷撒藏里间。</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叽喳一掠过,啄影手一牵。</b></p> <p><b>文《捕麻雀》</b></p><p><b> 记得小的时候,家乡的雪下得特别大,也特别多。白茫茫的原野上平铺着厚厚的积雪,灰蒙蒙的天宇上时有成群结队的麻雀点缀其间。有时一群麻雀叽叽喳喳,从西边院墙低飞着掠过院子,落在天井中间的一垛垛柴禾堆上,一蹦一跳向里张望,觅寻食物。</b></p><p><b> 墙角边的人早早地就支起个大筛筐,下面撒了些苞谷,木棍的一端拴着一根长长的细绳,拉到门的背后,捏在一个人的手上,大家静静地望着。操纵绳子,犹如操纵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机关,一步步等着麻雀自投罗网。</b></p><p><b> 飞来的麻雀很快闻到苞谷香味,急不可待飞下来,围着筛筐的周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看看没有危险,一只只进入到筛底,啄了几粒马上又跑了出去。一来一去慢慢地它们觉得很安全,吸引了更多的麻雀进来觅食。“啪”的一声,那人快速地拉动牵绳,筛筐罩了下来,有几只跑得快的在惊惶中飞去,那几只慢的,都傻乎乎成了筐筛中俘虏。失去自由的麻雀会扑棱棱在筐中乱飞,这看那人不慌不忙地将手伸了进去,一只只抓出麻雀,放入到网兜里,开心死了。</b></p><p><b> 想想他今天晚上又有一顿美味佳肴了。所以用筐筛捕捉麻雀是一个很好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它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另一方面也让你明白什么叫“鸟为食亡”,什么叫“请君入瓮”。</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捅马蜂窝》</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蜂巢树端挂,临近有人家。</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出入荧光闪,轰鸣刺耳怛。</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持竿援上捅,点火附冲杀。</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坠地生风跑,尾翘蜇满花。</b></p> <p><b>文《捅马蜂窝》</b></p><p><b> 老家旁种了颗老槐树,槐树上镶嵌着一个蜂窝巢。人要出入时,都很小心望着,二三十只马蜂趴在上面,翅膀闪着银光,嗡嗡声响绕着蜂窝飞舞。</b></p><p><b> 人要时不惹它,还能相安无事;它要是惹急它,它会给你带来麻烦,千军万马叮着你。为了安全考虑,有一股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必须捅掉它,消除人们出行中一大隐患。</b></p><p><b> 我约来了儿时的伙伴们,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着,有的说用杆捅,有的建议用火攻。二娃有准备,设法找到一根四五米长的竹竿,捆上一团布条,浇上点酒精;随后,全副武装,带上手套,打扮得象阿拉伯人一样裹起自己,点上火,小心翼翼慢慢地伸到马蜂窝旁,朝着蜂窝捅起。</b></p><p><b> “啪哒”一声,蜂窝落地,失去家园的马蜂凶猛狂奔地冲杀过来,伙伴们像惊吓的野马一样撤腿就跑,一边跑一边用手不停地挥舞着,耳畔的嗡嗡声越来越近!忽然,有人感觉一种针刺的疼痛,一看吓了一跳,脸上、手背上、背上的疱如高山起伏,连绵不断,用手轻轻一碰,“啊!痛”,痛得我哇哇直叫!那滋味简直没法形容!</b></p><p><b> 我心中窝了火,冒着嗓烟,冒着金星,跌跌撞撞地逃回家中,懊恼不已。真应了一句老话,“老虎屁股摸不得,马蜂窝捅不得”。人一定要知道天高地厚,捅马蜂窝,一定要小心,曾经的一段记忆,印象深刻。</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荡秋千》</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霞映梧桐下,悠悠裙袂飘。</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清风明媚影,红晕暗香姣。</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游弋浮云上,滑溜垂柳梢。</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放飞思绪远,沐浴亢阳高。</b></p> <p><b>文《荡秋千》</b></p><p><b> 梧桐树下挂着一个秋千架。阳光暖暖的,风儿暖暖的,在群芳的簇拥下,身着白色衣裙的少女头戴花环,坐在秋千上张开双臂,闭上眼,悠闲地荡着。</b></p><p><b> 秋千儿荡起,落下,又荡起,又落下。少女在追赶轻柔的白云,滑过那浮动的水面,又象小燕子一样来回穿梭飞行,朦胧着繁花似锦,陶醉着扬柳轻烟。小姊妹站在一旁,轻轻地推着秋千,一上一下,一前一后,长长的裙袂很飘逸,任思绪随着那秋千翩翩起舞,一切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一声笑语谁家女,秋千映,红粉墙西、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b></p><p><b> 一抹亢阳,染红了一江春水,再下落,苑如那秋千,在不断地落下,落霞映红了你的脸,沐浴在最后的余光落向记忆的尽头。秋千真正承载的并非容颜娇美的少女,而是一个灵动美好的梦,一篇纯真的童话。</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巫山一段云《抽陀螺》</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冬日夕阳照,陀螺旋踵拋。鞭鞭声响兽刨槽,尘雾满天飘。 多彩缤纷眩,亭亭玉立姣。圈圈轨迹路迢迢,越转越风骚。</b></p> <p><b>文《抽陀螺》</b></p><p><b> 冬日的暖阳把小朋友带到一块路边空地上玩起陀螺来,陀螺头大脚尖,底部镶着个金属珠。玩耍时,鞭绳缠在陀螺上,左手轻轻地把陀螺按在地上,右手瞬间将鞭子抽离开,陀螺跟着就旋转起来,小伙伴们必须卯足劲地对着陀螺一鞭又一鞭抽打,陀螺才一刻不停地旋转,否则陀螺就像喝了酒的醉汉,摇晃着跌倒在路边。</b></p><p><b> 那鞭打“啪啪”的响声清脆入耳,扬起的灰尘,隐隐袅袅,陀螺上色彩一圈圈在地上画圆,似乎象流星般的划出一道道地孤线,光彩照人。陀螺在地上直立旋转,又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脚趾点着地,欢快地跳着芭蕾,片刻也停不下来。</b></p><p><b> 你赶这边,我赶那边;你抽一鞭,我抽一鞭。不停地画圆画圈,不停地转啊转,不停地抽啊抽,又把我们大家转回赶到那美好的童年和那曾经地激情欢乐的岁月。</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巫山一段云《堆雪人》</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寒气扑人脸,鹅毛大地飘。银装素裹日头高,老少铁锹抄。 行阻门前扫,雪堆园内雕。雪鼻雪眼雪茄叼,雪靶雪球抛。</b></p> <p><b>文《堆雪人》</b></p><p><b> 昨夜的雪,飘飘洒洒下了一夜,天亮,雪停了。拉开窗帘,发现窗外一片雪白世界。推开窗户,一阵清新寒冷的空气吹了过来,我不由得打了个喷嚏,景色美妙极了。</b></p><p><b> 太阳出来了,晨曦的日光洒在人身上,温暖极了。好晴朗的天,我们又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我迫不及待穿上衣服,约上邻居小伙伴,雪抓起,捏成团,子弹似在小伙伴们飞来飞去,有的中枪,哎呀一声倒下了,有的掷歪了,打到人家窗户玻璃上,听到主家骂声,吓得敢快躲藏起来。</b></p><p><b> 打雪仗虽然好玩,刺激,但有一定危险性,有人提议堆雪人吧!比较安全。有一小伙伴先捏了个雪球,在雪地里滚来,球越来越大,滚出个人的身体,再叠上个小球当脑袋,插上胡萝卜当鼻子,用煤炭球当眼晴,扁扁的树叶崁入当嘴巴,一个人物的雏形显示出来,一个微笑的雪人诞生了。</b></p><p><b> 远远望去,仿佛还跟真人一样,眼睛还发光似的!小伙伴们一个个看得精神,拍手称赞,欢呼雀跃,手拉着手围着雪人唱了起来,开心极了。雪人的微笑和小伙伴的微笑飘得很远,很远……</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鹧鸪天《捉迷藏》</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田野星空月影长,打场堆垛麦秸香。</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左藏右躲抬头探,后恐前讹憋气慌。</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观六路,耳八方;近如咫尺莫声张。</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团猬蜷伏贴虎,四处寻人逮住王。</b></p> <p><b>文《捉迷藏》</b></p><p><b> 夏天的夜晚,灼热的大地蒸腾着暑气,打麦场里新垛起的大大小小的麦秸垛,散发着醇厚的麦香。</b></p><p><b> 麦场边的池塘里蛙声鼓噪,头顶星空繁密,月光清亮如洗。远远近近还有细碎的人语和狗吠。大人们在田野中忙着抢收夏麦,孩子们在打麦场捉迷藏,有的躲在草堆后面,有的在麦秸垛掏一个大小合宜的窝,然后把自己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藏进去,用麦秸厚厚地盖在身上,把自己伪装起来,有的爬到麦秸垛顶上,像壁虎一样贴伏着,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b></p><p><b> 小伙伴们都很机灵,轮到某人寻人时,会用起兵法来,出其不意恐吓和讹诈一下,大声说:快出来吧,我已看见你了!其实他什么也没看见,等小伙伴们中某一人试探地探出头来,正好一把抓住。小心藏好自己,听到脚步声来来回回走近又走远,大气儿都不敢喘,紧张似的,但被抓对于找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官兵捉到强盗。</b></p><p><b> 许多年过去了,小时候捉迷藏,仍然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也让人明白,生活就是和人捉迷藏。有时它藏起我们的童年,有时它藏起我们的记忆,有时它藏起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大多数时候还是要藏起了自己。无论怎样苦苦寻觅,向人呼唤,多方寻觅,还是没有找到。这就是从小时候捉迷藏里隐深出来的道理。</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鹧鸪天《斗蛐蛐》</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斗栅隔开角阵台,闸门一去两虫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双须触动轻风扫,牙齿钳张一线排。</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金注下,赌局猜;草牵两肋绞杀开。</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硝烟散尽一方遁,一曲还巢败将哀。</b></p> <p><b>文《斗蛐蛐》</b></p><p><b> 斗栅隔开对峙的敌手,左侧的玉额朱砂紫,这蛐蛐天生好品相,头尖出角,星门突出,六足粗壮,两根两根赤龙长须向四周缓缓扫着,虽还端立未动,一股杀气已然溢出斗栅。</b></p><p><b> 此虫一入斗栅却泛层华彩,露出付挂黑线的块紫红牙,开钳间牙飞一线,牙齿开合如快剪飞镰。右侧的蛐蛐却是一副死气腾腾模样,低头垂尾落魄潦倒,乌云罩雪地显而不露,任大行家也易走眼。</b></p><p><b> 双方各牵揽一草,各自对蛐蛐两肋各牵一下,蛐蛐似乎被激怒,对着草须就一口,双方都无退路,只凭实力互角,四牙胶合,后足撑起,缠斗一处,好久仍然未见高下,倒把观战者闹得是跌宕起伏,看又不忍,不看又是不甘,却足两难,各自的赌注下得多少,都在狂喊相中的蛐蛐加油。</b></p><p><b> 两蛐蛐狂态尽出变得癫狂无比。疯狂扑向对方,杀气毕显,浑身涌上血色,将斗栅印成一片红霞。双方压得绻成一团,有一方被对方摁倒斗栅角落,一蛐蛐被夹住单钳。六条腿一阵扑腾,才勉强逃脱,退在一旁虫腹不住喘息,疲态显露。</b></p><p><b> 病态样的蛐蛐占到上风,意气奋发,当下斗栅中央起翅鸣叫,声音叠在一处,高潮处间有金戈铁马,放疆驰骋,两根赤龙长须不断往四周扫描,雄赳赳的得胜样,喧闹一片生气。</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鹧鸪天《捉蛐蛐》</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寥落荒园炙地熜,夕阳西照觅鸣蛩。</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柴移石撬惊心睖,手蜷臀翘拍上空。</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二尾,莫相同;虫王捉住是英雄。</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疲乏双腿缽盂望,清呤一声日更红。</b></p> <p><b>文《捉蛐蛐》</b></p><p><b> 故乡每年夏末秋初是虫季,喜欢莫过于孩子,他们没日没夜出没于墙角田野,胡乱翻动草堆石块,不时有蛐蛐受惊蹦出,然后孩子们翘高屁股爬滚在泥地里,小心将蛐蛐拍捂在手掌心,蜷起座五指山丘捕捉起来。</b></p><p><b> 一旦蛐蛐捉住,掌中扑腾扑腾的跳,就得小心,不要握得太紧,以免会被嘴啮反咬一口,稍稍有的痛感,夸张得叫起来:“它咬我了,”等蛐蛐平静下来,再小心用手指贴住地皮,连着枯草一同拢在空心拳里,顺手放进罅罐里,睨着一声大叫,是只二尾。</b></p><p><b> 孩子们拿上瓦罐,高兴围成一团观看,聆听着这“唧唧,唧唧,唧唧唧”的叫声,这非丝非竹的音韵,虽有些单调,但却悦耳动听。捉到蛐蛐大家都很兴奋,都很快乐。</b></p><p><b> 夕阳正留恋不舍下得山去,背后一片火烧了的云镶着金色边框在天际浮悬着,孩子们的父母出来了,一声声叫着孩子们的小名,该回家了。</b></p><p><b> 如今我们都已成大人,迁居城市多年,偶尔路过乡下听到“唧唧……吱”声,使我又想起了童年捉蛐蛐的情景,“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点多。”告诉你,蛐蛐叫,秋天到了……</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打弹弓》</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林晚栖居地,啼音清脆长。</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闻寻束光照,描上弹弓张。</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窗碎灯熄暗,絮飞云落伤。</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发空炮放,点点绕嵎梁。</b></p> <p><b>文《打弹弓》</b></p><p><b> 当今,我们的孩子们已不在玩弹弓了,他们玩的是电脑游戏;玩弹弓已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儿时的记忆。</b></p><p><b> 那时儿童没有什么好玩的,在我们记忆中有弹弹球、滚铁环、耍洋片、斗蛐蛐等等,再大一点就是玩弹弓。弹弓多数是用粗铁丝弯制或者是用小树杈刻制而成,所用皮筋是自行车的内胎裁剪出来或者到文具店里用零化钱去买牛皮筋穿叠,加上包泥丸的皮子而成。</b></p><p><b> 有了一把弹弓,就好比有了一件武器。记得小时候一天的傍晚几个同学约我去打鸟,一个个手上拿着弹弓,口袋里装满了用黄泥晒制而成的子弹,就像一个个出征的战士,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发了。</b></p><p><b> 既然是打弹弓,就要有被打的目标,鸟似乎是不二的选择。当时人还没有“保护鸟类,爱护地球”这个概念,而麻雀还被列入“害虫”之列;一时间,人人见之必诛之。</b></p><p><b> 到了林子里,叽叽喳喳清脆的鸟声,时不时地传了过来,一个个心情都很激动。一把电筒束束的光影照来照去,一旦发现目标,屏住呼吸,梭梭地子弹飞了出去,小鸟被惊得四处奔跑,轰的一声飞上天空。一路猎杀过来,由于水准不高,发发子弹落空,少有所获,都很泄气。</b></p><p><b> 有个同学们气不过,拿起弹弓胡乱打起来,对着路灯就打,梭梭子弹飞去,路灯还是亮着,射击的水平的确也太差了。一路下来,鸟没有打到一只,灯也没有击中,倒是一户人家玻璃窗倒霉了,来了一梭子,哐当一声,惊起主家出来大声呵叱,吓得我们撒腿,一溜烟没了身影。事后还互相赌咒,发誓不准说出此事,这就是小时候闯了祸,胆战心惊一回,记忆犹新……</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巫山一段云《捕蝉》</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雨后清风缓,老牛塘坳盘。古槐蝉噪午休缠,难寐内心烦。 侧耳聆听指,持杆网上翻。一声惊起露珠潸,无奈味儿膻。</b></p> <p><b>文《捕蝉》</b></p><p><b> 夏季的雨后正午时分,风清气爽,树上的蝉却蝉声高涨,震耳发聩,是夏之乐的主角。悠扬的歌喉,似乎有使不完的气力和兴致。</b></p><p><b> 大人们在这时往往喜欢睡午觉,蝉鸣的声响萦绕着往往搅得你不能入睡,但孩子们却很开心,是捕蝉的大好时机。</b></p><p><b> 一根竹竿,扭上一个圈,套上一个袋网,二三成群开始捕捉蝉虫来。捉蝉也是要讲究技巧的“一慢一快”。慢,是指圈袋伸向蝉的时候要慢,不能惊动蝉;圈网到蝉的脊背上方时,动作要快,一下子盖住。但蝉也很警觉,一旦蝉发现网罩伸向它的时候,蝉却突然停止了鸣叫,一下子吱的一声,洒下一串尿液,戏耍一下捕蝉人,淋得的头上全是,充满了戏谑味道。</b></p><p><b> 古诗中所述的“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说得就是蝉。</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鹧鸪天《踢毽》</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云柳抽青天气凉,围喧匝地毽踢忙。</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两军对垒搏击蹴,一毽翻飞接转抢。</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足手蹈,布局防;绕身不坠莫停当。</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赏心悦目蝴蝶舞,趣味怡然汗未央。</b></p> <p><b>文《踢毽》</b></p><p><b> 旧时秋冬之季,柳叶枯黄之时,年岁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是踢毽子。当时家家有毽,人人会踢。一到新年,人们结伴成群,上街踢毽,一时彩蝶纷飞,似闻春讯。</b></p><p><b> 虽然踢毽子在历史上被视为“雕虫小技”,但由于它既健康而又有趣,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千年不衰,至今仍然是人们喜欢的一种体育游戏。</b></p><p><b> 踢时,手舞足蹈,不少停息,若首若面,若背若胸,团转相击,随其高下,动合机宜,不致坠落。由于踢毽子趣味盎然,观之赏心悦目。正如一首诗所述的:“扬柳抽青复陨黄,儿童镇日聚如狂。空钟放罢寒冬近,又贝围喧踢毽场”。</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巫山一段云《跳绳》</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柄握朝前甩,臂摇起落开。进出云转燕飞来,击打浪潮拍。 脚底一跕地,头尖闪过抬。眼花缭乱眼光呆,一阵雾霾埋。</b></p> <p><b>文《跳绳》</b></p><p><b> 记得小时候刚开始学跳绳时,很笨拙,绳子老是不听话,不是缠在脖子上,就是打在手臂上,手忙脚乱,搞得非常狼狈。</b></p><p><b> 邻舍阿姨看到后,笑着拿起我的跳绳跳了起来。只见绳子在她手里很自如,上下翻飞,脚底就像按了两个弹簧,快速地跳起,落下,又跳起,又落下……轻盈得就像奔跑的小鹿,越跳越快,还不时地变着花样,双脚跳,单腿跳,忽而向前跳,忽而往后跳……当绳子落到脚下的一瞬间,赶紧一抬腿,绳子又从头上一闪而过,她跳的飞快,那姿态就像雄鹰展翅,轻如燕飞;甩下的绳子,发出呼呼的响声,就像乐队在演奏乐曲,慷慨激昂似的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好生羡慕,激动不已。</b></p><p><b>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那段学跳绳的经历至今还记忆犹新,难以忘怀……</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跳皮筋》</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响铃青草上,两腿跳筋忙。</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起落层叠卷,开合交替央。</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穿梭雨中燕,飞舞凤求凰。</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首童遥远,勾来蹦去长。</b></p> <p><b>文《跳皮筋》</b></p><p><b> 你还记得童年跳皮筋的歌谣吗?“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孩子都是伴随着跳皮筋的歌谣长大的。</b></p><p><b> 那时,跳皮筋是女孩子们必不可少的课外活动。三五个人就可以跳皮筋,一根小小的皮筋却能被大家玩出百般花样。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象鸟似的飞到草场一一跳皮筋。他们就像一只轻快灵活的小燕子,时而双脚合拢,时而双腿分开。一会儿吧跳到两根皮筋中间,一会儿跳出皮筋之外,一会儿又变戏法的跳到两筋交叉口,一起一落,皮筋一晃一悠,头花一翩一舞,跳皮筋给了大家无限的快乐,陪着你慢慢长大。</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梦令《莲花灯》</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湖面莲灯飘入,池内清荷独处。千树万花开,闪烁夜空飞舞。 遥瞩,回顾,朵朵沁香云渡。</b></p> <p><b>文《莲花灯》</b></p><p><b> 湖面上盏盏莲花灯飘向远方;水池中朵朵莲花散发出清香。夜空中焰火弥漫,盛开出一方绚烂,大街上一拨一拨的大人小孩缓慢移动,赏灯放灯,好生热闹,让人目不暇接。</b></p><p><b> 人们参加灯会都有一个心愿,祈福今生来世,在云海普渡下都能走向幸福的彼岸……</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巫山一段云《纸飞机》</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芳草春风暖,平湖云岗东。纸鸢叠上掷飞穹,道道轨辙重。 承载蓝天远,寄托沧海浓。只只来去觅无踪,儿念梦怀空。</b></p> <p><b>文《纸飞机》</b></p><p><b> 小时候我们常到绿地放风筝,那时我们手上零用钱少,卖不起风筝,就地取材,用那不用的课本和散纸,叠出一架架用纸做的飞机向着湖中掷去;折了又掷,掷了又折,断断续续,周而复始。每一架飞机会在天空划出一道弧线,感觉特美。</b></p><p><b> 每次飞来飞去,都想让它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过千山万水;风刮不翻,雨淋不湿;它那双翼的翅膀,永远也不会坠落。它也是人梦想的开始,从纸飞机飞上天那一刻起,就感觉人如果有翅膀就好了,也会飞了起来,一步步,一点点人就长大了。儿时的梦想,好比是纸飞机,有的飞得远,放空了,消失得无影无踪,飞得近,踏实了,看见了,实现了……</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巫山一段云《放纸鸢》</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霞日蓝天映,和风细柳微。扶摇直上目光随,上下顺风推。 五彩一根线,龙抬凤鸟回。山高路远任侬飞,心遂纸鸢追。</b></p> <p><b>文《放纸鸢》</b></p><p><b> 记得每年的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看到碧空蓝天游曳的风筝,我不由地放慢跋涉的脚步,仰望着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纸鸢思绪万千。</b></p><p><b> 放风筝在小时候是最喜欢玩的游戏,每当傍晚时刻放飞最为美丽,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空,青青草地上相互追逐的大人小孩,非常热闹。人们跌跌撞撞向前奔跑,我一只手握住摇竿,另一只手贴住线边,时紧时松,风筝借着风力攀援向上,硕大的一只龙凤风筝渐渐变小,那五彩花纹清晰可见,在夕阳蓝色天空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华美……</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摊破浣溪纱《采桑葚》</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桑葚紫红湄水间,小舟迎上采撷难。油亮乌黑鸟啄落,不堪看。 风起水花千粒雨,身姿娇美万重山。满紫满红难掩外,两唇粘。</b></p> <p><b>文《采桑葚》</b></p><p><b> 屋后,河对岸,有一株野桑树长在水湄处,硕大,茂密,枝叶纷披。每至端午前后,枝叶间全是一颗颗红红紫紫的桑葚。</b></p><p><b> 只是那树生得太绝,站在岸上,踮着脚尖只够到几枚小小的果实,肥甜墨紫的却结在河面上方的枝丫间,断不能到手。却便宜了那些叽叽喳喳的鸟雀,啄得尖喙上都染成一片鸟黑。</b></p><p><b> 风声一起,枝叶摇晃,熟透了的桑果又一粒粒落进水中,溅起了一朵朵水花,游鱼尾巴一甩,张嘴吮住,马上大饱了口福⋯⋯</b></p><p><b> 我却放不下河对岸的那片紫红桑葚,央求着姐姐,让她偷划着一叶小船,一会儿就到了树下。但见满枝满枝的桑葚,夏夜星河般的繁密,一颗颗红紫透亮,在阳光下闪出油油的光来。</b></p><p><b> 船停,拴上桩,呀,真多!姐兴奋地拉我到船头,那乖巧的枝丫竟多情伸到我面前,坐下来即可摘到,一张嘴即口吃到,吃得满嘴鸟紫。小船随波一漾一漾,姐苗条的身姿也一起一伏,连带着桑枝桑叶亦一摆一晃,极有韵致,洋溢着一种淳朴自然之美。</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溜狗记》</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晓窗家犬闹,牵上小区溜。</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抬腿墙根线,半蹲丛草丘。</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来尾巴摆,陌去吠音留。</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狭道持相对,追逐一路休。</b></p> <p><b>文《溜狗记》</b></p><p><b> 栓了一夜白色萨摩犬,在窗口渐亮时,呼呼地跑到床沿,嚷着要带它出去溜达。</b></p><p><b> 推推夫人,该你呢?夫人倒好,不理,倒头又睡;这道是苦了我,原订约好的,轮流替换,轮了一次,夫人不干了,每天就成我的事了。</b></p><p><b> 一出门,萨摩犬象鸟似的下了楼,来不急地抬起了左腿,对着墙角,哗啦啦地撒了一条线来,又跑到小树丛中,象尊普萨似出起恭来,泄了一地,忙着清洁的人打扫的没完。</b></p><p><b> 遇到同类来时,更好玩,两只犬互相对望、追逐,很是乐欢。狗如今已成了我们家庭中的一员,人既养它,就要善待它,它毕竟是一条生命,你对它好,狗是会懂得感恩的,忠诚于主人的,也会给你带来乐趣,好运来。</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爆米花》</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村头梨树下,炉火映双颊。</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列一排站,风箱推进拉。</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手摇铁锅滚,棒撬布袋撒。</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声撼飞花舞,香甜塞满牙。</b></p><p><br></p> <p><b>文《爆米花》</b></p><p><b> 很多故事,好象很远;很多故事,又好象很近。在昨天,在童年的岁月里,伴着一声声清亮的吆喝:“爆米花罗——小朋友们,快快闪开啊!开——锅——呐——”随着一声清亮的“砰”声,紧接就着是孩子们的欢呼声,又是谁家的孩子,高高兴兴地用碗,接过那一盆雪白的爆米花。</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糖人》</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担挑街巷走,吆喝三下锣。</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锅灶摊头摆,芽粥吹上勺。</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甜尝千物样,糖画万幅多。</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聚孩童影,一家吃用活。</b></p> <p><b>文《糖人》</b></p><p><b> 小时候,挨着我家的那条街道上总能看见一个糖人小摊。做糖的人个子不高,衣着简朴,他的双手就像老树皮一样,布满了匆匆的时光留下的印记,小摊前挂满了已经完工的各种各样的糖做各种食品。</b></p><p><b> 桌子的左边是一块白色的大理石板,是他塑糖的地方。铁锅里熬着金黄的麦芽糖,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我当觉得这卖糖人更像一位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家,勺子是笔不停地挥舞,勾画、忘我地挥洒: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一笔笔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图案,在安上一根竹签,用两小块糖加以固定,待以冷却后,一个糖人就制成了。</b></p><p><b> 看着我们吃糖时幸福满足的样子,他那布满了皱纹的苍老的面庞似乎浮出了一丝微笑。如今做糖的人不多见,但对孩提时捏小糖人往事常常在记忆里,回忆起来是香甜完美的……</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露天电影》</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杆儿白布挂,圈址长凳插。</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谷场村童闹,田头农妇耙。</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方人聚拢,前后影叠加。</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故事新闻好,目随光束达。</b></p> <p><b>文《露天电影》</b></p><p><b> 天还没黑,急切的人们早早地吃了饭,心急火燎地从各个村子聚拢来,或唱着小曲,或吹着口哨,三五成群地说着笑着,都想占一个好位置,看一场露天电影。</b></p><p><b> 步伐中透着急切,脸上洋溢着快乐,一天的疲劳这时好像烟消云散了。离电影放映还早,场地上已挤满了人。有板凳的就坐在中间,没板凳就靠边站着。人头攒动,人生鼎沸。喊人声,嗑瓜子声,闲聊声,不绝于耳。伴着夏虫的低吟浅唱,萤火虫的忽闪忽闪的亮光,飘来飘去。</b></p><p><b> 人们耐心地等待,放映员终于来了。人们伸长了脖子,目光都聚到了一点——放映机,电影终于开始放了,全场鸦雀无声,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生怕漏掉任何一个情节。很快,电影放完了,大家兴致还不减,会不会加演一场。无奈,大家都失望,纷纷回家;一路上谈笑风生,交流着电影的内容,特别关心的好人与坏人的命运,都希望坏人应得到灭亡的下场。 </b></p><p><b> 当时,没有电视。电影的确是人们为数不多的精神食粮之一,是他们的视觉盛宴,是他们的文化大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让人们看到了更广阔的的世界。</b></p><p><b> 看电影,当时人们都很兴奋,也很激动,那是人生中难以割舍的一段情节,看的不仅仅是电影,更是一种记忆,一种岁月,一种历史和梦想。</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梦令《又见荧火虫》</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月上荷塘蛙鼓,风抚山林蝉曲。村口纳凉人,瞧见荧虫飘聚。 虫雨,星语,忽暗忽明飞去。</b></p> <p><b>文《又见萤火虫》</b></p><p><b> 又见萤火虫,童年美好时光浮现在眼前。儿时初夏夜幕降临的时候,发着蓝荧,荧光闪闪的萤火虫在夜空中翩翩起舞,犹如夜空中的精灵,又似彼岸的灯笼。</b></p><p><b> 无数只萤火虫一闪一闪地,飞往田间地头,宛如一串串、一排排彩灯,织成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彩带。那淤泥水潭交杂的小路上,那安逸的小院里,那闭目的野花里,遍布了萤火虫的足迹,如果不小心打扰它,它只得在空中起舞,跳动着夏季的探戈。</b></p><p><b> 那丛林中微亮的绿光,似乎全世界都褪去了颜色,成了今晚单调的霓虹灯。在田野里穿梭,眺望着无边无垠的丛林,发现萤火虫在这幽暗的天空中漫天飞舞,它们与清风一起共舞,丛林中蝉鸣,将作为今晚的圆舞曲,这安逸的夜晚是萤火虫的国度。</b></p><p><b> 一会儿,那只小小的萤火虫从树叶上起飞,向着夜幕下的田野飞去,一闪一闪的亮光渐渐地就消失在沉沉的夜幕里,看不清去的方向了,飞向那遥远的天堂。</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闹元宵》</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树梢明月悬,谷场火光湮。</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狮舞高跷踩,旱船潮水连。</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礼花降星雨,灯盏泛红天。</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福字门头笑,汤团甜又圆。</b></p> <p><b>文《闹元宵》</b></p><p><b> 我小时的记忆里,传统的元宵节闹春有几样是必须的:一是吃汤圆,二是挂宫灯、打红灯笼,三是闹元宵。</b></p><p><b> 怎么个闹法?主要是耍狮子、拉犟驴、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舞龙灯、放焰火等,元宵节图的是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为新的一年祈宏福走好运,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星高照、瑞气呈祥。</b></p><p><b> 在村庄选个空场地,大家围成一圈,锣鼓家什敲响,舞狮者前后两人,配合默契,身披雄狮的盛装,铃铛叮当,耀武扬威,开始摇头摆尾,上蹿下跳地耍起来。一会儿吐舌摇尾,一会儿俯首作揖,一会儿左腾右挪,甚至翻身打滚,乐得观看的大人小孩都感到惊呆,引起一阵阵哈哈大笑。</b></p><p><b> 踩高跷、扭秧歌又是另一番形象。这些像唱戏人的打扮,不但衣着鲜亮,五颜六色,招人炫目,而且引人入胜的是每人的双脚上都和小腿绑在一起的木制高跷,离地约有一尺高。每走一步都会留下“工”字形脚印;而高跷则是一根独木棍着地,每走一步都是在捣地,有个圆点儿脚印,又像跳芭蕾舞,这些艺人经过特殊的训练,穿上高跷个个赛姚明,走起路来如平常人,故他们的走路表演就叫踩高跷。他们边走边打着腰鼓,在阵阵欢快的锣鼓和音乐伴奏下扭起了秧歌,跳起了中老年迪斯科。</b></p><p><b> 舞龙灯更是一项集体协调统一的体育活动。白天,舞龙队的玩耍令人眼花缭乱:巨大的龙头由一位动作娴熟力气过人的中青年领舞,紧紧跟随的龙身按顺时针方向旋转,长长的队伍需要至少七八十来个人高高举起,龙尾随龙头龙身把握着最后快慢舒缓的节奏。当有人拦着放挂鞭炮,意思是让舞龙队就地耍一阵子,这些队员们为了不让人家扫兴,那就随时舞起来,龙头左旋转,龙身龙尾就跟着往左摆动;龙头右旋转,龙身龙尾就马上跟着往右摆动,龙头始终居于核心地位。</b></p><p><b> 当夜幕降临,从龙头到龙身龙尾都点亮了固定好的灯,每当玩耍起来,白天的龙体花花绿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繁星点点,灯火通明,弯弯曲曲,上下翻飞,好不热闹!划旱船呢,它是表演者一人手握木浆在地上模仿在水中的划船动作,一人双手提起旱船模型,密切地配合划船者,或动作舒缓,犹如风平浪静的湖面上悠然泛舟;或动作急促,好像狂风大作激流猛进浪遏飞舟。每划一次木浆,每摇一次木橹,那夸张的动作不禁忍俊不住,逗得人前栽后仰,哈哈大笑!</b></p><p><b> 放焰火主要是看夜空,所以,即使离得远,也能看到繁星闪烁下,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焰花璀璨斑斓,如天女散花,金光闪闪,目不暇接;一阵阵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如雷贯耳,震耳欲聋,闭目塞听。整个晚上,我都是在激动亢奋中度过⋯⋯</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蝶恋花 《落枣》</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花蒂淡白香味小,青褪衣黄,熟缀猩红找。小鸟枝端尖嘴捣,孩提树隙竹杆挑。 墙里枣儿墙外道,墙外喧嚣,墙里来回跑。一阵雨来枝叶扫,路人捡枣东家恼。</b></p> <p><b>文《落枣》</b></p><p><b> 在我老家对面的坡上,有一户人家,门口有一颗大枣树,树干特别粗大,结出的枣,特别甜。</b></p><p><b> 到枣树成熟的时节,路人和小伙伴们时常留恋站在不远的地方,悄悄地围着那颗枣树转悠,问起主家能不能讨要点尝尝鲜,而主家是个气鬼的老太,摆摆手,结的不多,就是不肯,气得小孩们在背后叽笑这家主人太小气,只有另想办法。一旦老太不在院子里时,趁她不注意,悄悄用竹儿挑打,哗啦啦,枣子从树上掉下,引来路人和小朋友抢着捡起。小朋友一旦捡到枣子,便在袖子上蹭几下,连忙塞入口中,享受地咀嚼着,气得主人出来叫喊,火冒三丈。</b></p><p><b> 有一天,一场暴风雨来临的了,摇摆树技将成熟的枣子吹了下来,乐得小伙伴纷纷捡枣场面异常热闹......</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感谢信</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阅读会朋友,各位朗诵小朋友,你们好!</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今天我聆听小朋友朗诵了我写的童诗十多首,我感触颇深,每一个小朋友朗诵得非常认真,非常好,每一首首诗词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体验颇深。</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小时候我住在市郊的五台山医院内,我父母都是那医院里的医生,可以称得上半个城里人,半个农村人。因为周围全是农村,出门进城都非常不方便,都要坐船才能出行,如果没有这个渡船,就没有我写的那首《同船渡》经历与情怀。我家的南边不多远有一个蚕种场,《采桑葚》就是那时生活场景的写照;《露天电影》是最大的文化活动,因当时医院的病人全是军人,相对条件比较好,当时文化活动就是看电影。每次放电影,都是人山人海,看前先要把凳子摆好,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位置来观看。爆米花是小时候非常喜欢吃的食品,有爆米花吃已经非常奢侈了,因为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大家都不富裕,爆一次爆米花能吃上一个月,所以写了《爆米花》来反应那个年代童年生活;《落枣》这首词是我家的东面有一个村落,那时我们称它为小庄子,有一户人家有颗枣树,长势非常好,每年枣子结的非常多,而主家就是不让我们采摘,那只有想法设法去偷吃,用竹杆挑,上他家围墙摘等等,之于狂风把成熟的枣子吹落下来,那是想象编上去,因为当时有一种心理,主家不让我们摘,就希望一阵风全部吹落下来,这样我们就有枣子吃了。</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些诗词都是根据小时候亲身经历写成的,我不一一列举了,有的游戏现在还有,大多数游戏现在已经没有了,只能存在在我的回忆和联想中。现在的小朋友相对那时的我们都很幸福多,但玩的时间相对少了很多,学习的压力比我们重。我们当时学习是不太用功,当时没有升学的压力,就喜欢玩,那是时代造成的。</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次由阅读会举办我个人的童诗吟诵会的,让我想起了童年的生活,想起了小时候那些童年伙伴,我谢谢大家,谢谢阅读会朋友,谢谢小朋友吟诵。</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沈江2017年12月17日</b></p>

白果

蛐蛐

铁环

小伙伴

陀螺

弹弓

童年

斗鸡

小时候

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