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杞城八中的老师们

御墨楼下岱雲竹

<p>  我高中是在杞城八中上的,三年青葱求学岁月,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回想,温馨情长。</p><p> 杞国故都东门之外,九女坟之西里许,是当年杞城八中。</p><p> 一九八四年八月至一九八七年六月求学于此,属第十六级。 安丘东北方担山、赵戈、黄旗堡、南流等乡镇的学子多在此就学。</p><p> 八十年代初,分地单干才几年,粮食基本够吃的了,但家家户户闲钱不多,学生主要捎一星期干粮到校,各人用小包袱包好饭送学校食堂给用大蒸笼馏热,一到饭点,各人自己去取,五颜六色的包袱堆成小山似的,热气腾腾散发着馒头、火烧、煎饼以及黄粑粑大杂烩的味道。学校也蒸馒头,但要用钱买饭票,大部分人自己捎饭,只有吃国库粮的同学才天天打饭吃,一般人只是偶尔换换口味。学校也炒菜,但学生很少打,主要是钱紧,我上了三年学,打了没有十回菜,基本上都是从家中捎咸菜,星期天下午归校,每个人大都捎一罐头瓶炒咸菜,不等到周五,早就吃光了。尤记得同学周建云捎得咸菜最好吃,他哥哥是杀猪的,大油用的足,至今想来,仍回味无穷。走向社会三十多年,吃过无数酒店,再也没有赛过周大娘做得好吃。家境好的同学,就花上二毛钱到大门口传达室寇老师家属的小门市上买一个酱油辣疙瘩,或是买一个生大头菜,剁巴剁巴,撒上酱油,三五个同学,刀光剑影一会儿就吃净了,都是十七八岁长身体的时候,一个个精干条瘦的,男生显得帅气,女孩自然苗条,除陈宏天然胖以外,没几个胖孩,我那时体重是106斤,一摸胳肢窝,向下排骨历历在目,现在想来,真是好体型。</p><p> 学校大门座北朝南,进门是操场,横排三趟房,中间是教师办公室,西边三间房是高一班、二班、三班。东边是高二的三个班,第二排西边是高一.四班。再向东是教师寓所及高二与高三各班,最后一排是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在最东边,再往后是校办工厂,最后边是卫生室和伙房。</p><p> 刚入学时校长是焦校长,不长时间换了李纯真。李校长中等身材,声音宏亮,记得开师生大会,在台上曰:“逄王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盛产花生大豆玉米,是安丘的粮仓!”当时我就想,有点公社书记开会的味道。其好喝酒,有一回周六,我们几个晚上出去看电影,回来晚了,在大门口碰见其喝醉了,趴在地上,他看见我们走近了,问:“刘本成,你看这是截留龟不?”真是纯真可爱。后来他调入联谊中学,进了城,现不知身体怎样,如果健在,应在八十多岁吧。</p><p> 高中三年,我都在三班。高一时班主任是董洪在老师,高大身材,浓眉大眼,仪表堂堂。教室西有一小院,他家在其中。家属也没工作,师母菜做的很好,她就蒸包子、炒菜卖(现在想来,她好几个孩子,为了谋生计而已),萝卜包子,白菜包子,里面有少许肥肉,真得是太好吃了,只是囊中差涩,只打了几回牙祭。每当西北风刮起,还没到饭点,炼锅的香味就沁人心肺,肚子越发咕咕叫起来。也不知怎的,师母做的白菜炖粉条大豆腐,飘着油花,咬上一口,那个香味,怎么那么好吃呢!后来董老师调去潍坊了,再也没见过他们,不知现在二老是否康健。</p><p> 第二任班主任是赵吉城老师,车埠村人,个头不高,身体偏瘦,讲话大嗓门,当时他年近五十,他儿子比我们低一级。赵老师工作极其认真,当时我们都少不懂事,没少惹赵老师操心。学校一间屋宿舍,住了三十多人,睡通铺,炕是实心沙土炕,即是这样,也有让能翻的调皮鬼踹出窝来。每个人分半米宽的地方,铺藁荐再铺上被褥。由于洗脚盆经常打翻,室内经常潮湿,藁荐底下常有蜈蚣蚯蚓,当时年少不觉得,后来我想膝关节炎就是那时得上的。记得有年冬天,赵老师晚上查铺,刚站在门外,有个调皮的家伙小便嫌冷不去厕所,门上有个洞,竟站在门里向外尿,淋了赵老师一身,老师大怒,罚站半宿,成为笑谈,为隐私计,不提老兄大名。</p><p> 当时我偏科,尤喜文史,赵老师屡次教诲之音,至今犹在耳萦,毕业后没几年,闻听赵老师仙逝,不胜惋惜。</p><p> 地理老师李培远,大高个,背微驼,尖嗓门,脸色苍白,外冷内热,讲课既严肃又活泼,天文地理,闲话三国,引人入胜,滔滔不绝,一节课没听够就到点了。他总结的背地理的口诀窍门,我现在还能脱口而出。有一次考试,百分题我考了八十八分,算是高分,有很多不及格的,我有点骄傲,没做作业,被他一顿好批:"你其能来,你再考个八十八分我看看!”谆谆教诲,已成追忆。李老师也是英年早逝,应该还不到退休,只记得他有个女儿,比我低一级。三十多年过去,想起来心内戚戚,音容宛在。</p><p> 历史老师是周文津,学识渊博,家是庄科,四十余岁,个头不高,头微秃,戴着近视镜,说话慢条斯理,教学极其认真,板书写的很板正,上下五千年,从四大文明古国到近代世界革命,不急不躁娓娓道来,上其历史课是一种享受。他有个侄女周红梅也是同学。毕业三十多年,再也没见周老师。</p><p> 化学老师是林树仁,林老师是个青年,约二十五六岁,身材瘦小,正与美女恋爱。讲课兴高釆烈,绘声绘色讲了一个化学反应的故事,说是一美女坐公交车,化装较浓,车上人较多,身旁站立一男子放了一个臭屁,美女脸瞬间由白变黑,起化学反应了,全班少男少女,哄堂大笑。仅过了一周,林老师被抛弃失恋了,达到疯魔状态,在校园里把恋人的被子及衣服点燃烧了。上课铃声响过好久,才无精打采进得门来,在讲台上站了一会,突然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同学们啊,你们以后搞对象,一定注意啊……”。后来林老师调入县城东埠中学,我参加工作后晚上与同事去看电影,见林老师与一硕壮女子在影院门口卖瓜子,介绍说是他媳妇,城北人。问我在哪上班,我答电厂,林老师说,在县城好啊,好搞对象。后来林老师下海经商灯具,二十年前就是大老板了。</p><p> 数学老师是高瑞春,高家庄人。高老师身材魁梧,不苟言笑,讲话铿锵有力,做事一板一眼,家中还种着地,经常进的门来,挽着裤子,一个高,一个低,匆匆忙忙开始上课。毕业后多年未见。去年夏,我见一位瘦弱老人,经常坐在小区花坛上休息,神态木然,觉得似曾相识。一日有空,我过去攀谈,竟是高老师,他来住女儿家,谁曾想当年壮汉,怎如此老态龙钟!时光是把杀猪刀,真是刀刀催人老,惟愿老师康宁长寿。</p><p> 语文组有三位老师是周振先、郎丰林、赵晋全。</p><p> 周老师是个智慧的长者,学识渊博,夏天也戴着一顶帽子,深度眼镜架在鼻梁上,目光却透过眼镜上方注视着你,讲课声音柔和却极具穿透力,只给我们代课几次,古文讲的有趣,给我印象颇深。他侄女周云芹是我同事,听她说老人上世纪末才六十余岁就去世了,生命无常,逝者安息。</p><p> 郎老师四十出头,五短身材却极匀称,南流人。讲话妙语连珠激情四射,同学郎丰明的哥哥,给我们代课几次,现在也年逾古稀,正颐养天年。</p><p> 语文任课老师赵晋全,白芬子赵家官庄人,潍坊师专毕业,刚参加工作三年,只比我们大五六岁,正是帅哥一枚,才华横溢,英俊逼人,头发乌黑油亮,梳的一丝不苟,黑色皮鞋擦的锃亮,裤子一条线下来极为板正。文学功底深厚,诗经骈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近代诗歌,那是抛珠引玉信手拈来,关键还会讲普通话,纯文艺青年的派头,很多女生私低下称为白马王子的偶像。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赵老师拎了一部大录音机来,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见,当录像带放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班中雅雀无声,同学们都进入了那优美悽伤境界中去了,直到听完,沉寂了许久,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太美了!太有震撼力!我的文学梦也在心底里悄悄的发芽,从此我的作文,也常常当做范文来读。赵老师也格外关注我,假期把我留在他的宿舍,把他的《大学语文》、《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大学课程给我读,赵老师是我文学的领路人。</p><p> 上月,欣闻赵老师光荣退休,我打油一首相赠,词曰:</p><p> 三旬杏坛执教鞭</p><p> 山南海北桃李牵</p><p> 居守讲台方寸地</p><p> 士林润物竹节间</p><p><br></p><p> 赵氏子 刘氏男</p><p> 晋学弟子风正帆</p><p> 泉水一路叮咚去</p><p> 喜看红枫满西山</p><p> </p><p> 赵老师微信名三山居士,青春奉献三尺讲台,师恩难忘,改日有暇,定将携经带诗,温酒当垆,再求醍醐灌顶,暂且记下。</p><p> 英语老师有周绪文,刘法美、田英存。</p><p> 周老师身材修长,白皙面庞,有高仓健的形象。刚流行喇叭裤,周老师穿在身上,英俊潇洒,让多少女孩浮想联翩。刘法美老师一腿微跛,艳丽异常,扎一个马尾,银铃般的笑声,陶醉过多少萌动的少年。当我第一次听刘老师纯正的英语朗读,宛若天籁,惊为仙人。田老师是田家汶畔人,高挑身材,也是翩翩俊男。三位老师都是二十出头年纪,正逢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每当夕阳将要夕下,蓝球场上热闹起来,男老师们与孙光亮、范明岗、孙衍岗、王文波等体育生龙腾虎跃,你争我夺。刘法美老师领一帮女生在边上摇旗呐喊,娇喘连连,那是一幅跳跃的青春亮丽的风景,仿佛还是昨天。逝者如斯夫,不忍回首。</p><p> 政治老师有郭建义,马洪奎。</p><p> 郭老师身材不高,浓眉大眼,口才极佳,讲辩正唯物主义,口若悬河一泻千里,两手攒成拳,在胸前或交叉,或挥拳,极富感染力。后调入市委党校老师,成为安丘名士。</p><p> 马老师慈眉善目,高鼻梁,亲和力强,政治理论棒,后成为校长。</p><p> 体育老师有颜承鲁、宋钦浩。</p><p> 颜老师是颜家人,与老伴是两姨表,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景昆、景仑,也是我们一级的同学,毕业后一个在棉纺厂,一个在机械厂,均结婚生子,因二人有先天性心脏病,婚后才几年就相继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颜老师心情可相而知,我们同在青云花园居住,五年前老伴也走了,今又续弦,因年轻从事体育锻炼,所幸他身体康健。</p><p> 宋老师是南流人,虽是白面小生,却是体育健将,他教授我们一套拳法,在宋老师的带领下,学校兴起了武术热。宋老师教学又非常认真。冬日寒风凛冽,东方刚刚发白,宋老师就在操场上吹起了哨子,同学们听见后纷纷起床跑向操场,不一会就形成了浩荡的队伍,几圈过后天才放亮,晨曦中响亮的口号,整齐的脚步,青春豪迈的气势,响彻云霄。但也常常有几位赖被窝的,偏偏班主任赵老师又是极端认真负责的人,赵老师匆匆跑进宿舍,挨个掀被子,好几位同学腚上挨过老师的巴掌。挨揍的同学,你还记得么?如严父般深沉的爱啊,斯人已故,已成追忆,师恩难忘,不忍再述。</p><p> 烧水师傅姓林,忘其姓名,都叫他小林,一米五的个儿,白白胖胖,两眼迷缝着,常有眼屎挂在眼角,又加工作之故,脸上没大干净回。听说其是政府照顾特殊的,安排到学校中来。刚来时是个半大小子,教学甭想,学校就教务处一块挂钟,就按排他敲钟,教务处周主任看到点了,就说到点了,他就去敲钟。平时他就耍。有一回周主任外出,刚上班没半小时他就敲了钟,一天下来全乱了套,师生全体抗议,周主任回来训他,他嘟囔着说也没差半拃啊,学校无奈,只好按排他烧水。他的故事是师哥们流传下来的,我上学时他已三十余岁。 每个班分得四个铁桶,下课铃声响起,值日生就抢着桶去排队打水,同学们把自己的水盆在门外排成一排,值日生为大家分水,经常喝到半生不熟的水。各个班在锅炉房前为抢水争吵的事儿经常发生。高三那年深秋,林师傅又烧水晚了,同学们等的不耐烦,与其争吵起来,小林与吕得武言语不合,被得武打翻在地,学校要严肃处理,正巧秋季招兵,得武验兵通过远走边彊,现在已是师级干部。</p><p> 学校办公室前是一排白杨,操场西边是一行杨柳。白杨树下,记录着同学们嬉戏留连;杨柳依依,曾记得少男少女徜徉在其间。是谁的秀发萌动了少年的情怀,是谁的飘逸身姿暗拨了少女的情愫。人生若只如初见,焰火盛开桃林园。曾传来对越自卫返击战,同学争读《高山下的花环》;郎平女排三连冠,班内争赋成咏诵诗篇;电影首映《少林寺》,女生唱莫道女儿娇,男生接风雨一肩挑。那是青春绚丽的岁月,那是纯真无价的华年。此情已自成追忆,蓦然回首,梦回杞都,犹记三十六年前。我是汶水惆怅客,今念母校泪纵横。曾记学诗上西楼,为赋新诗强说愁,师生一朝分手,竟近四十春秋。今成文以记之。</p><p> </p><p> </p><p> </p><p><br></p><p><br></p><p><br></p><p><br></p> <p>刘建顺、周奉顺、陈连东在校门口合影。连东三年前得心脑血管病去逝,世事无常。感谢建顺提供像片。</p><p>文科班同学名单。</p><p>刘美芹,刘庆喜,张春田名字写错了。</p> <p>物理老师周汝华,逄王周氏家族文化传承人,我亦致力于安泰刘氏家族文化研究,今又承师训,共同弘扬家族文化,再谱新篇。</p><p>前二排左起:语文老师赵晋全、政治老师丁洪灵、地理老师李培远、数学老师高瑞春、政治老师马洪奎、周主任、李纯真校长、班主任赵吉城、数学颜世远老师、英语老师周绪文</p><p>后第二排左数第一人是我、第二是刘著培。</p><p><br></p> <p>三十年后喜相逢,一切尽在不言中。</p><p>岁月静好,情谊长存。</p><p><br></p><p>感谢同学们提供照片,让我们看到了青葱年少。</p><p>上文主要写了老师们,抽空补记同学情。</p><p> 刘本成2020.11.30.于汶水之畔</p> <p>作者简介:刘本成,山东安丘凌河镇宫家庄人,水库移民至逄王新村,安丘市热电厂工作。安丘市作家协会会员,安丘市诗词协会会员,安泰刘氏家族文化传承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