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对于数码照片的尺寸,可能不少人心中的概念比较模糊。</p><p><br></p><p>例如,2400万像素能清晰地打印出多大尺寸的照片呢?如果照片纵横比例为3:2,那么照片尺寸为6000×4000(=2400万),这是数码尺寸,就是说纵向为6000像素,横向为4000像素。这个尺寸数据非常抽象,很难让人感受到物理尺寸大小的概念。</p> <p>其实我们在打印照片的时候需要定义一个分辨率,例如在使用相纸打印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使用的分辨率为300像素/吋,那么物理尺寸的大小就出来了:6000÷300=20吋=508mm,4000÷300≈13.3吋=338mm,就是说可以很清晰地打印出一张508×338mm的照片。但是我们平常看到的户外宣传画、广告等是用彩喷打印的,其打印的最佳分辨率为200像素/吋,这时打印的尺寸就是762×508mm。</p> <p>平常我们在电脑等显示屏幕上,照片的显示分辨率为72像素/吋,那么6000×4000的显示尺寸为2117×1411mm,就是说在显示屏幕上可以显示的最大尺寸为2.1×1.4米。</p><p><br></p><p>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像素高低主要是代表照片尺寸的大小。例如上面的2400万像素打印户外广告照片的最大尺寸只能达到762×508mm,很显然如果想要打印出一张高度为2米的照片,这样的像素就不够了,但对于一般家用已经足够。</p><p><br></p><p>相机的像素高低是否仅仅代表照片的尺寸呢?不完全是这样。例如同是全画幅相机,一个2100万像素,一个4500万像素。这两个像素值的含义是:一是拍摄的照片尺寸不同,二是像素密度不同。所谓像素密度就是相机传感器单位面积上像素多少,很显然同是全画幅传感器,传感器面积相同,像素高者像素密度就大。</p> <p>像素密度越大,理论上拍摄的照片就越细腻,或者说能够更加精细地展示出拍摄对象的细节。但是数码传感器同时会受到反向制约:像素密度越大,单个像素点的面积就越小,较小的像素点感光能力不如更大的像素点强,具体到实拍中就是对弱光的感光能力以及对色彩细节的表现力下降,还有就是更高的像素密度,像素点之间的光电干扰更趋严重,具体到实拍中就是画面噪点增加,尤其是高感光度下。</p> <p>所以,实际上像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需要高像素来表现更多的细节和获得更大的照片尺寸,另一方面过高的像素会引起画质下降。所以不少相机厂商的全画幅相机会同时推出两种类型的机器:主打高感性能的较低像素相机和主打大尺寸和低感画质更精细的高像素相机。如尼康的Z6和Z7,佳能的EOSR6和EOSR5。</p><p><br></p><p>总之,知道了数码照片的尺寸概念以及像素高低与画质之间的关系,你就可以根据自己拍摄照片的用途和你追求的主性能来选购像素合适的相机了。</p> <p>来源:乐逍遥摄影2020-1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