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语文,厚硕的双翅,激人永远搏击长空;语文,心灵的回响,引人走向高贵的殿堂。语文课堂更是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文以载道、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学校学科德育展示活动中,语文组全体成员精心备课、用心上课、以情育人,呈现了一堂堂精美的精神大餐。</p> <p> 王雅萍老师讲授的《荷叶·母亲》一课,是一篇借花喻人散文诗,通过“整体感知”“重点精讲”““写法探究”“德育教育”的步骤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速读文本,设计问题从而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接着启发提问,讲练结合,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文意,训练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找文眼,使学生理解了主旨,也理解了借花喻人(托荷赞母)的写作技巧。此外,在教学中,通过拓展迁移,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p> <p> 梁敏老师讲授的巜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高度融合,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朗读和研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文意,归纳人物性格特点。最后通过拓展,升华主题,达到“诚实守礼”的德育目标。</p> <p> 许雅玲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首先通过讲人物故事情景导入,引出课题。设计了“读课文”一“释词句”一“析写法”一“品主旨”的教学思路,紧抓文言教学中的重难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尤其在引导学生对课文“闲人”一词的理解上,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并结合文章主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人生,落实了语文教学的德育目标。</p> <p> 张春妮老师在《湖心亭看雪》一课的讲授中,以三组与西湖相关的诗句把学生引入课文,点燃诗情,走近西湖。紧接着设计了自读、听读、互读、齐读的环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知理解文意。对比修改前后句子美感的差异,继而引入白描写法,让学生体会白描的艺术特色,体悟作者的痴行、痴景、痴情,在此基础上,还要感受到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最后在文言文教学中融入写作方法的品析和练习,巩固课文写法,做到学以致用,并对学生进行了培养高洁品格的德育教育。</p> <p> 张转玲老师的《水调歌头》,以“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等诵月的精美诗句,导入本课学习。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要做到“知其人”,然后“了其事”。接下来引导学生听课文范读、以多种形式反复读原文,理解感悟文意,最后在探究诵读中“感其情”,深入体会作者写此词的感情:对分别七年的弟弟苏辙的深深怀念,对人生不得志的怨恨,对亲人团聚的美好祝愿,感悟作者矛盾、留恋、怨恨又乐观豁达的情感的起伏变化。最后让学生多角度谈谈自己学完本课收获。学生们能从“面对挫折要勇敢进取”、“人生聚散离合如月之阴晴圆缺,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如此就应坦然面对,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既受到了优美古诗词的熏陶,也明白了“兄弟睦孝在中”、“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要一片皎洁”的乐观旷达的胸怀。</p> 反复磨课 精益求精 及时反馈 共研并进 <p>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努力寻找、善于挖掘,讲课中自然渗透德育教育,就一定能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相信通过此次活动,语文组的全体教师一定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学校德育教育的新篇章!</p> <p><b>供 稿:张转玲</b></p><p><b>编 辑:刘 娟</b></p><p><b>审 核:田 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