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结合师徒结对,本学期学校继续开展了三级四课的教研活动。九年级语文组将课题确定为小说阅读教学,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长文短教,探索出一条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小说教学之路。</p> <p>《孤独之旅》是部编教材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第16课,作为一篇节选自《草房子》的小说,“成长”是它的主题。因此,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注意展现杜小康心理的文字,梳理人物内心变化的过程,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引导他们理解成长。</p> <p>从象征的角度来说,孤独之旅正是杜小康的心灵成长、自我觉醒之旅。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深入文本,去探究如何在孤独中成长的这一深刻命题。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将本课的主题定位《在孤独中成长》,通过对杜小康孤独的解读,来走一趟孤独之旅,完成成长的蜕变。</p> <p>备课,深入课本,研读教材,理清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流程。</p> <p>反复打磨。要呈现一堂流程自然完整,学生有所获得的小说阅读课,自然离不开反复打磨。</p> <p>三次打磨,从最开始的面面俱到、满堂灌,到学生后来的积极配合,主动合作探究,这中间收获很多。小说的阅读教学,除了要明确与小说有关的基础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去体验小说之美。将整个小说情节置于整部小说的大背景下,在大视野中去品味,去感受人物,才能深刻还原人物本身。</p><p>通过不断打磨,我将小说背景融入到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交代,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内容,抓住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指出孤独之旅对主人公杜小康的影响,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并进行圈点批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展示交流,符合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并在课文结束的时候提示了小说后续的情节,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草房子》,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应该是比较符合教学理念和要求的。</p> <p>我和孩子们一起探寻精彩的孤独之旅。</p> <p>在本次打磨研修活动中,我选取了学生比较容易读懂的课文,而且也确定了较为适宜的教学目标,并为达成教学目标设置了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整个流程围绕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展开,最终把孤独之旅走成了一次成长之旅。</p><p>小说散文化的语言看似平白、朴实,却发人深省。小说阅读教学要实现长文短教,就要有所取舍,最终回归审美。因此,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我这堂课抓的一个重点,小说的景物描写是主人公内心的折射,也是人物外化的心理。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时候,自然就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心理,在体会景物描写的变化中还原人物成长的心理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