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根:广富林古文化遗址

知凡

<p>  今天(11月7日,周六),去参观了坐落于松江大学城 、被誉为“上海之根”的广富林古文化遗址。从市区出发,坐地铁九号线,在松江大学城站下,换乘松江98路,1站路就抵达了广富林遗址公园南大门。</p><p>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气势恢宏的大门又被称为朱雀门,是依据中国古代“四象”学说中“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同时向北与最北端的骨针广场形成中轴。 </p><p> 朱雀门及二则建筑的设计呈门楼残垣风貌,主要是展现广富林古镇的历史沧桑,代表着曾被冠为“云间北道第一镇”的历史辉煌。</p> <p>  广富林遗址公园门票,节假日票价50/人,平日票价40元/人,60岁以上老者可享受半价优惠。</p> <p>  据悉,6000年前松江的原住民便在广富林一带繁衍生息。至4000年前,最早一批来自于黄河流域的移民来到此地,与原住民共同创造了广富林文化。民间素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之说。广富林遗址因此成为“上海历史文化之根”。</p> <p>  上海市松江广富林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的古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它的发现,探明了上海在原始社会时期,在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之间,还有存在着广富林文化。让我们还了解到在周代,这里已经形成了初期的城镇聚落。</p> <p>  广富林遗址公园最具特色的是那“漂浮”于湖水之中、具有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金字塔”型博物馆,其展现了人类文明和水的交融关系。</p> <p>  三厅屋顶。水面上露出三角形屋顶,这样的建筑风格,设计灵感和设计理念来自岸边的老地名“三厅港”的启发,加了点现代的元素,成就上海独一无二魅力无穷人见人爱的建筑。三厅自西往东分别是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科创人文生态展示馆。</p> <p>  湖面上的三角坡形建筑,它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看起来就像是被洪水淹没的房子,只露出了屋顶。在一个个屋顶下面便是展厅,山墙由玻璃构成,解决了展馆的采光和通风问题。</p> <p>  双层重檐式的集贤坊,原名双进士坊,是明代正德年间官府为表彰曹时和、曹时中两兄弟双双中进士而建造。原坊已毁于兵燹,重建后改名“集贤坊”,代表自曹氏兄弟开启广富林科举及第之先河以来,名人辈出,贤士荟萃。</p> <p>  穿过集贤坊,两侧是白墙黛瓦的徽派院落,有马头墙、有廊柱、更有木窗上的雕花散发着古朴雅致的情调,</p> <p>  陆娟亭。广富林布衣才子陆德蕴有一女陆娟,自幼爱读书,习文写诗。有一天,其父好友张秀才登门求诗,以送去浙江新安的朋友。不巧,陆德蕴外出教书,张秀才失望又着急。陆娟见状,便自荐替父赋诗来救急。挥笔写下题为《代父送人之新安》诗一首:</p><p> 津亭杨柳碧毵毵,</p><p> 人立东风酒半酣。</p><p> 万点落花舟一叶,</p><p> 载将春色过江南。</p><p> 张秀才接过诗读罢,不由得拍案叫绝。自此,陆氏父女诗文的名声被广为传颂。陆娟亭是陆娟每天读书研修诗文的地方。</p> <p>  根据专家预测,随着考古的深入,这里可能会发现更为丰富的文化宝藏,该遗址的地下可能隐藏着一部中国史前文明史。2013年5月,广富林古文化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富林塔为晚唐风格的四方三层重檐塔。据说是寓意“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三重含义,是广富林文化遗址中的最高建筑。</p> <p>  三元宫是广富林最早出现的祭拜场所,供奉的神圣,是尧、舜、禹古称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创立时最早的信仰之一。</p> <p>  为的是保佑广富林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乡民一般把三元宫称为“三官堂”,历代孩童在父母的管教下爱称尧、舜、禹为三公公。古时三元宫没有门,经常接济无家可归的穷人,深受百姓崇拜。</p> <p>  灵宫殿。</p><p> 立柱上的对联:</p><p> 三眼能观天下事,</p><p> 一鞭惊醒世间人。</p> <p>  千手观音。</p> <p>  广富林文化遗址东南角那一片,前去参观游览的人比较少。过富林桥(柳如桥)漫步钱公栈道,这里有明/江淮名姬柳如是与陈子龙、钱谦益的浪漫故事。</p> <p>  在富林门西侧,有个形如印章的塔式建筑,是富林印记展示馆。它的设计造型,代表的是记年印鉴。室内展示的,是自1959年广富林被发现后,考古专家各次发掘研究的记事,国家和上海文物管理部门对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命名纪年。</p> <p>  富林印记,可进塔门从下往上走,由内到外参观;亦可沿石阶而上,到观景台纵览富林湖和对岸的美景。</p> <p>  到达观景台,能看到富林湖、陈子龙纪念馆等丰富美景。</p> <p>  陈子龙纪念馆由澡雪堂、安雅堂以及室外的临湖环廊、景忠广场、景忠坊以及陈子龙生平纪念碑等组成。</p> <p>  出生于广富林的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为崇祯十年进士,松江诗派的代表人物。由他整理编辑的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影响深远。</p> <p>  在亭前一侧,树有顾廷龙撰并书《陈子龙事略》碑。</p> <p>  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博物馆是一伸入水中的展馆。在一个200多亩的水域中,展馆分为水上观光台和水下展厅两个部分,这样的建筑设计也是别出心裁。究其原因,概是广富林的许多文物,其本身就是浸泡在水中的,这水下建博物馆的创意也便油然而生。而水下展馆所需的恒温恒湿成本更低,也更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p> <p>  展馆大厅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建筑。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博物馆由此进入。</p> <p>  乘自动扶梯下到博物馆入口。</p> <p>  博物馆设计成一个远古时代的环境氛围。</p> <p>  这里是上海之根,海派之源。</p> <p>  进入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发掘现场。若不走近细细打量,还以为是真人在勘察,这蜡像做得栩栩如生。踩着台阶继续深入,一次神奇的地下之旅才真正的拉开帷幕。</p> <p>  循着蜿蜒曲折的地下通道,远古时期的上海渐行渐近。</p> <p>  “独栋别墅”~先民居住的三角形茅草屋。</p> <p>  这是在煮饭吗?</p> <p>  畜牧。</p> <p>  狩猎。成功捕获猎物,今天有美味可尝了。</p> <p>  渔民在捕鱼。</p> <p>  明清时期,松江形成了一条贯穿府城内外的“十里长街”,它西起跨港、东至华阳,是松江极为热闹的市集所在。籍由十里长街,可窥豹一斑而见当年松江的商贸手工、饮食物产、民俗民风,觅得繁华府城熠熠生辉的往事。</p><p><br></p> <p>  还原先民的生活场景 ,街头卖馄饨、白糖赤豆粥的挑担小商、说书场、无锡酒楼、一品书画斋、金门大戏院、香烛店、邮电局、叮当叮当的有轨电车等等都展现在眼前,对于这一切,感到即陌生又熟悉,即久远又亲近。</p> <p>  在富林塔地宫内有一座古陶艺术馆,展出的展品涵盖了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辛店文化、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唐宋等不同时期的古陶代表作品,共计500多件。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000年~公元907年。</p> <p>  朱砂彩绘跪俑(汉朝,约公元202年~220年)</p> <p>  原始磁猫头鹰盖壶(秦朝,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p> <p>  青釉堆塑五管瓶(汉朝,约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 <p>  越窑青瓷狮形烛台(晋朝,约公元265年~420年)</p> <p>  白瓷双龙柄壶(隋朝,约公元581年~618年)</p> <p>  青瓷龙柄四系盘口鸡首壶(隋朝,约公元581年~618年)</p> <p>  越窑青瓷划花羊纽盖五管瓶(晚唐五代,约公元907年~960年)</p> <p>  彩绘陶贴金乐伎俑(唐代,约公元618年~907年)</p> <p>  在广富林文化遗址东北侧的银河桥南,有一座大型砖雕照壁~九峰石刻壁,记载了奴隶社会新石器时期以来松江历史沧桑变化。展现的是当年广富林“归舟泝横浦,点点十幅蒲”的盛世画面,两侧是文人题记和说明。</p> <p>  仿徽派三门重檐“九峰氤氲”义门。</p> <p>  似双手合掌样的温泉合掌度假村。</p> <p>  金天牛。相传,天牛长了这么多腿脚,也许是患上了多动症,淘气异常,犯了天规被玉皇大帝发配人间,正好落在广富林五条浜头的汇集处。从此天牛就只能在人间默默地为广富林先民拖犁拉耕,所耕之田年年丰收,米质优良。广富林百姓为感谢这条天牛,塑了一座“金牛”敬在浜边。</p> <p>  广富林文化遗址的核心地标:骨针广场。这中间直立着的是一根象征先人编织衣被、渔网的工具骨针。这是广富林发掘出来较多的代表性遗物。</p> <p>  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位于骨针广场北,面积约十万平方米。考古勘探和研究确认,这里是遗址的主要埋藏区,地下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蕴含着更多的未解之谜。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该区域被国务院文物保护委员会确定为不经批准、不得开挖的核心保护区,是广富林遗址研究最具价值最珍贵的神秘之地,也是所有前来观光者最应驻足凝望和沉思的地方。</p> <p>  这根专为栓天牛用的花岗石柱,座落在天牛桥的东端,重达90多吨。</p> <p>  在天牛塘北侧,有一座临水的半沉于地下、状如古窑残迹的建筑。边上还有一座巨大的水车。广富林发掘出海量的古陶,特别是周汉时期的精美的筒瓦和砖制建筑构件,充分证明这里不仅具有先进的烧制陶器和砖瓦技术,而且说明广富林地区的土质和水质也十分优良。</p> <p>  古窑博物馆的设计,采用古风遗迹风貌和现代空间构造相结合,由此让怀旧和时尚得到完美融合。其功能将来不仅用于陈列展览,还兼具现场制作体验和烧制工艺实验。</p> <p>  富林墙。由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题词的“上海历史文化之根-广富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