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伴着凉爽秋风,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共同参加2020年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第九届“崛起杯”教学节科组经验交流课评比活动。此次交流课,内容选取有关本年级的数学文化内容,是希望把数学文化融入教学,走进课堂,这样数学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p> <p> 今天的主持人是美丽大方虞琼丽老师。</p><p> 本场经验交流课有三位评委老师他们分别是:</p><p>唐惠慧 ,海南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原培训部主任。</p><p>胡国鸿,海南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原培训部主任。</p><p>冯飞,海南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原培训部主任。</p> <p> 本场交流课,第一场第一节由一年级的李婷婷老师执教的《有趣的图形》。</p><p> 李老师以有规律的拍手和点赞导入,这样即吸引孩子,又调控了课堂纪律。李老师让孩子们找老师拍手和点赞有什么规律。</p><p> 生活中有许多规律的事物。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几组有趣的图形吧。</p><p> 李老师先出示一幅图:正方形和圆柱各一个的规律排列。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找出这幅图中几个为一组?指名学生会回答,接着追问:哪两个为一组?</p><p> 第二幅图是由2个笑脸和一个哭脸组成的。</p><p> 第三幅图是田字格中移动的小方块。 </p><p> 这一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数量从一组2个到3个增加,从静态到动态变化,李老师从几个为一组?一组是哪些图形入手,不断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p><p> 第二环节,从一个完整的图形出发,如何演变成不一样形式的一半。通过让学生操作,演示。找规律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p><p> 课堂的末尾,李老师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画一条项链,项链里的图案摆放是有规律的。</p><p> 这一堂课,从观察、说、操作、画出发,把找规律这一内容上得生动、有趣。</p><p> </p> <p> 第二节课由段亚娟老师执教,她执教的课题是《 生活中的乘法 》。</p><p> 本节课由故事情节串连而成。首先从一天的早餐开始,6个人需要多少双筷子?通过引导,发现可以从数一数,乘法2x6=12,加法2+2+2+2+2+2=12。</p><p> 接着到游乐场的小火车、小卖部、宇宙飞船等场景。通过观察场景图,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这堂课,把解题思路和乘法口诀的意义讲得特别清晰,不仅让孩子们把乘法的意义掌握了,更让孩子懂得在生活中运用乘法。</p><p> 段老师还把学生们课前搜集的素材拿出来,从学生身边的素材出发,让学生感觉到,哦!乘法其实不难,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p> </p> <p> 第三节课是由赵凤君老师执教的《分数的由来》。</p><p> 本节课,赵老师带着孩子们坐着时光机穿越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去追寻分数的起源,探究分数形式的演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知道分数的表示形式在变化,由复杂到简单,但其含义是不变的。</p><p> 让学生在认识分数这个枯燥的知识上,增加了一些色彩。不仅更深深刻的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隐含中渗透了德育教育,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不仅是为学习而学习,是为了用而学。</p> <p>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深刻的懂得数学的应用是多么的广泛,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 <p> </p> <p> 数学文化走进课堂,除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你看,评委老师,在场的其他观众也在认真的听着,记着。</p><p> 三人行必有我师,经验交流课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让大家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