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春江花月夜》

老郝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唐代诗人——张若虚画像</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书法——春江花月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唐诗《春江花月夜》手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若虚(约660~720)初唐后期著名诗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录》仅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二首,一千多年来,《春江花月夜》让世人为之倾倒,可谓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享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竞为大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瀟湘无限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若虚是一个文人,当时他走到北马南船的交界,看到了春天,面前是长江流水,刚好又是月圆之夜,花也在开放。站在江边,看到潮水上涨,忽然有许多感慨。“春江潮水连海平”一句中“春江潮水”就是描写江水汹涌澎湃的感觉,“连海平”是说潮水和汪洋大海连在一起,“海”并不是他看见的,只是诗人的精神状态扩大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滟滟随波千万里”是形容水的波浪,“滟”是日光或月光在水波上的反光,一直发亮,千里万里都有月光照亮的水波,虽然我们看不到千万里以外的东西,诗人在这里讲的不是视觉,而是生命经验的扩大,一种心理状态,用心理突破视觉上的极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何处春江无月明”是一个问句,哪一条江河不是在春天被月光照亮?“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而是意识扩大到宇宙的高度,继承了老庄思想里的“天地无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江流宛转绕芳甸”,作者面前一条河流,弯弯曲曲地流过种满了花,散发着香味的土地,将主题变成了“江”与“花”的对话。而下一句“月照花林皆似霰”又是月亮与花的主题,初春,江水在流,月亮慢慢升起,潮水上涨,夜晚空气很凉,水汽结成一种薄薄的透明的东西在空中飘。花有很多种颜色,当月光照在花林上,会把所有的颜色都过滤成银白色,诗人试图把我们带入宇宙意识空灵的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空里流霜不觉飞”,很象佛经里的句子,这里的“空”可以是佛教讲的空,也可能是空间上的空,也可能是心理上的空。春天的夜晚会下霜,当天空布满了白色的月光,霜就感觉不到了。汀上白沙看不见,沙洲上的沙是白的,月光是白的,所以汀上白色的沙也看不出来。这句诗是在说,原本存在的东西我们根本不觉得存在,就如生命里其实有很多东西的存在,我们常常感受不到,将意境推到了一个“空白”的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江天一色无纤尘”江水、天空全部都被月光统一变成一种白色,没有任何一点杂质,一切都只是暂时现象,是一种存在,可是“不存在”是更大的宇宙本质,生命的本质可能都是这个“空”。皎皎空中孤月轮,在巨大的“空”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圆,即“孤月轮”。通常我们在现象当中的时候,只能讨论它的相对性,可是当一个作家、艺术家把我们带到了哲学的层面,我们就会去问本质的问题。</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江畔何人初看月”?诗人站在春天的江边看夜晚的花朵,他问:“谁是第一个在江边看见月亮的人”?这就问到本质了,这么重的句子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把人们从现象中拉开,去面对苍茫的宇宙。诗人所关心的不再是人的问题,而是生命的本质。江月何年初照人,江边的月亮现在照到我身上,可是江边的月亮最早什么时候照到了人类?虽然无解,但句子很重,唐诗之所以令我们惊讶,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力量,也就是宇宙意识,这是《春江花月夜》第一段当中最重要的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水还是那个水,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大自然是永恒的,而人却是一代又一代,说明人的生命的短暂。怎样做才能和大自然一样永恒,这是一个哲理性的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知江日待何人”是让我们产生思考的句子,有很大的暗示。江山有待,在这个春天,在这个夜晚,在花开放的时刻,在江水旁边,他自信就是那个被等待的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水不断地流过去,象征性非常明显,代表着不断流逝的时间,他个人的生命与流水的生命、时间的生命有了短暂的对话。“春江花月夜”诗中不仅出现宇宙意识,而且磅礴惊人,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都在等着诗人,这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白云一片去悠悠”是最简单、最平凡的句子,从关心宇宙之中的本质,转而关心人间的情感。诗人在宇宙主题和情感主题之间用了一个比较单纯的转折方法,在江边,看到花,看到月亮升起来,于是写诗,抬头看到天上有片云,“白云一片去悠悠”其实是现景,轻与重交错很自然。“不胜愁”开始触及情绪,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到底为什么发愁,好像有很多隐情,重到难以负担。这时诗人看一人划一叶扁舟过去,就问“谁家今夜扁舟子”,“今夜扁舟子”是在写实,但是问“谁家”和诗人有什么关联?于是就带出了另外一个人“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定有一个女人在某个月亮满照的楼上,怀念这个“扁舟子”,其实这也是莫须有的猜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谁家”“何处”则是扩大了情感的经验,这时才明白诗人的“不胜愁”是离家的愁,是与自己所爱的人分离的愁,于是开始用超现实的方法追踪那个女人。“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不是直接描写这个女人,而是从旁边的空间状态来形容她的孤独感。闺房的阁楼上,妆台上的镜子和月亮构成漂亮的画面,“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女子住得很讲究,精致优雅,但诗人始终没有直接叙述离开爱人的悲愁,而是用周边的场景带出情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以月光为主题,把现实中的绝望转成巨大的愿望,相隔千里万里中间唯一可以连贯的东西就是月光。月光原本是无情的,可是在这一刻刚好变成了两个隔绝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两句不太好懂,鸿雁是一种侯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往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看到大雁飞过,鸿雁不记得自己留下了什么,可是河流记住了,记住了光,记住了影。存在的东西好像没有让人感觉到,也就相当于不存在,而不存在的东西,如果你对它有感觉、有深情,就像存在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鸿雁长飞,光影会被记住,被留住,春天、江水、花朵、月光、夜晚,对于其他的生命可能不重要,可是对这天晚上的张若虚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有意义。他看到了鸿雁,看到了鱼在翻腾,水面上出现了波汶,然后他留下一首诗。千年以后,我们读解这首诗,深刻地感受到张若虚当时感受到的生命状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开始收尾了,昨晚梦到安静的潭水,潭边所有的花都在飘落,完全是一个家乡记忆的大画面。这时才明白诗人的愁,是春天已过半,他还在回乡的路上,更引发了对“相思明月楼”中“楼上人”的思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水是时间的象征,花谢了,江水流尽了,时间也已经到了尽头,一切都终结了。江潭落月不是诗人现在看到的月亮,而是梦里家乡安静潭水上的那个月亮,它一点一点从西边斜下去,黎明就要到了。实际上我们记忆里的月亮,眼前看到的月亮与远方的人看到的月亮都是一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诗人将生命现象放到宇宙的共同意识当中,让我们领会到春、江、花、月、夜是人类共同的、永远的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月光在最后要沉下去的时候,是很明亮的。因为是“斜月”,在西边,当月光照过来的时候,会让水面上产生很多光影,会把树的倒影打在江面上,整个江面上全部是树的影子。“潇”“湘”都是湖南一带的河流,在山中,在水上,有多少人正在行路回家,可是句子里并没有人出现,只是“无限路”,具有象征意义,是人在寻找生命归宿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不知道有多少人利用最后一点点月光,还在寻找回家之路。“归”有回家的意思,同时又有归宿的意思,是讲生命的终极目的。在这里诗人高度统合了现象与象征两个层面的意义,人寻找归宿,并不一定是为了回家,而是追问“生命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生命到底价值何在”。所以“不知乘月几人归”,也可以解读成,还有多少人在寻找生命的归宿跟真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首诗就像交响曲,让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对话,组成好几个乐章,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解读,丰富和享受,感叹时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十分优秀,在创作技巧、艺术手法、审美格调上都很突出,集描叙、议论、抒情为一体,把节奏美和韵律美发挥得淋离尽致,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境界非常高,具备永恒的艺术审美价值。</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有四个鲜明特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韵律美,适合演唱、配乐演奏,利于传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意境美,作者借用自然物象来表达个人心境,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完美体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立意和选材很新颖,对乐府诗推陈出新,提升了乐府诗的品味,佳句频繁出现,成为后世诗人用典的范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4.格调高,符合“诗言志”的审美标准。诗人寄情于景,抒发了真实思想情感,把自己“心象(意志)”融入到物象中,这首诗的风格非常空灵。</span></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春江花月夜》所展现的就是一种旅途当中的流浪感,是更大的流浪。有一点像佛经里面说的“流浪生死”,是生命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流浪之感,使生命的不定性产生真正的惆怅和愁绪。</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习欣赏这首诗就象欣赏交响乐一样,一个乐章一个乐章欣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平缓自然地描述了自己站在江河的前面,感觉到花在开放,月亮升起来,夜夜在来临……当他慢慢地带我们进入“江流宛转绕芳甸”的生命状态时,我们觉得自己的身体像诗人体检到的那样,跟河流一起蜿蜒流转在花的土地当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其实是写实,一片白云飘走,刚刚发芽的青色的枫树,紧跟着推出扁舟子,直接到明月楼。“月徘徊”,“妆镜台”,“卷不去”,“拂还来”,多么哀愁与思念。在情感中,通常的情形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没有可能在一起时,彼此的牵挂是最大的,情感也是最饱满的。“愿逐月华流照君”是非常美的一个句子,也是唐代诗人描写宇宙的深情与人的深情时出现的最美的句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首诗的重要,在于它把整个宇宙的经验扩大了,也许我们不必要逐字逐句去注解,或者忘记它,也许在某一个月圆之夜,在某一个角落,忽然一个句子就会跑出来,这个时候才是这首诗影响最大的时候。读懂这首诗,它会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躲在角落里,忽然就告诉你“江天一色无纤尘”,你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样的时刻等着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首诗展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境界非常高,具备永恒的艺术审美价值,任何时候读它,都不会觉得过时。全诗节奏紧凑,引人入胜,情景交融,展开丰富联想,把读者带入生命意识的感知。“春江花月夜”是流行于江南吴地的乐府歌曲名,有固定的曲调、乐谱和韵律。张若虚在某个春天的夜晚,站在江边赏月观潮,被所见所闻触动心弦,就套用这个歌曲名,写了这篇“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把古诗的意境美发挥到了极致,是情感和景物融合后的一种情感。张若虚以月亮的起起落落为核心,展开了对人生哲学和生命意识的追寻,并诞生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佳句,给后世诗人创造了用典的机会,妙笔生花的诗句永远是别人学习的模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首诗的风格非常空灵,如同中国水墨画一样,虑实相生,在“似与不似之间”转换,更加彰显该诗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张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真正读懂很难,为了深刻理解诗人的意境,参阅了说唐诗、网络语文及诗词解读等文章,只是一点体会,做个美篇方便随时欣赏。由于水平有限,望关注的朋友们批评指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