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汽车行驶在前往太平古镇的蓉遵高速上,细雨蒙蒙中,满目莽莽群山遮遮掩掩在云腾雾罩里。吟诵主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句,倍加领略了他老人家博大的政治胸怀和精深的军事造诣!</p> <p> 中国革命史上,也是中外军事史上的著名典范战例——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主席总结说:辽沈,平津,淮海算不了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得意之笔!</p><p> 从泸州自驾,取道贵州赤水,然后到了四渡赤水有三渡的四川泸州古蔺县,其中两渡在太平古镇。</p><p> </p> <p>1958年,太平镇建立起国内较早的红军长征革命纪念馆。</p><p><br></p> <p>四渡赤水行军作战略图</p> <p>太平古镇位于古蔺河与赤水河交汇处,距县城古蔺35公里。与贵州省习水县醒民乡隔河相望,为古蔺出川入黔的东大门,是川黔云渝四省市边民互市,商贾云集,物资集散之地,为川黔云渝的水陆码头。</p> <p>太平古镇有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1935年“四渡赤水”,中国工农红军在古蔺县境内转战54天,其中二、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就位于太平古镇,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p> <p>现存主要为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太平渡渡口纪念碑、地下党活动室、红军机要处 、红军临时医院驻地、门板 、红军炊事班旧址 、红军银行兑换处、红三军团驻地旧址、 红军总司令部驻地。</p> <p>太平古镇地处云、贵、川、渝四省市结合部,其文化特征体现了地区与民族特色的大融合。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有苗族歌舞、古蔺花灯、古蔺扬琴、赤水河船工号子等,古蔺花灯已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古镇还保留着划龙船、耍花灯、牛灯、打连厢、唱川剧等传统文化活动。</p><p> 图为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p> <p>长征街:有四渡赤水时毛主席的居所</p> <p>太平古镇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房屋,采用古代干阑式和吊脚楼等建筑构架,呈现“台、吊、错、挑、梭、靠”特色,房屋山墙内外有富含平安吉祥、幸福万代等各种寓意的泥塑山花,形成了太平古镇古朴含蓄、独特而丰富的建筑风格。</p> <p>左侧为红军女战士宿营地:战地黄花馆。正面门内是朱总司令所在的总司令指挥部</p> <p>右侧房舍为红军银行所在地</p> <p>红军总司令部内景</p> <p>栉比鳞次的建筑,综合了川黔渝云的民居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p> <p>红九军团驻扎地</p> <p>红军战地医院</p> <p>红军机要处外的角楼</p> <p>抢渡太平渡时用的门板</p> <p>你知道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吗?猜猜</p> <p>古蔺河和赤水河的交汇处:远处的是古蔺河</p> <p>河面不算宽,但船只穿梭,往来繁忙。远处看到的则是太平渡大桥</p> <p>建在赤水河沿岸的太平古镇</p> <p>时间仓促,加本人才疏学浅图文中定有谬误之处,敬请大方之家斧正</p> <p>有没猜出来的?请看下面:</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当地人告诉我:是喂猪用的猪食槽</p>